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韩凤波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测定患者住院次日及治疗6周及12周的CRP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血清中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CRP水平,从而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3例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护理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本病确诊困难,易误诊、误治,检查项目多,病程长、病情重,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大,费用高,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本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梅;陈懿;敖宇;傅学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伴肾功能不全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华西医院收治的147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多发性骨髓合并肾功能不全组(MN)和非肾功能不全组(NMN),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合并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以及合并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死率高,预后较差.

    作者:刘芳;钟慧;邱红渝;陶冶;付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积脓及腹腔脓肿1例

    患者,男,33岁.因右腰痛、发热1个月,加重伴腹痛1周,于2004年11月7日入院.1个月来反复右侧腰部疼痛伴畏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院外间断抗感染治疗无好转;1周后病情加重,且出现下腹疼痛,伴腹胀及大便坠胀.体检:T 38℃,P 100次/min,呼吸23次/min,BP 110/60mmHg,中度贫血貌,右肾区叩击痛明显,右输尿管走行区压痛,中下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下腹叩浊(+),肠鸣音稀少.

    作者:王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83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81例患者(83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记录所有手术眼角膜移植术前、后视力并观察角膜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8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P<0.01).随访期内83眼手术中79眼角膜植片透明.术后17眼出现移植排斥反应,8眼复发感染,4眼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疗效确定.

    作者:刘勇;王恩普;李丹;孙永华;茹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损伤6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肝损伤的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救治的66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分级标准对本组病例的肝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对Ⅰ、Ⅱ级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对Ⅲ、Ⅳ、Ⅴ级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对合并伤争取同期手术或作其他处理,对术后并发症及时治疗.结果Ⅰ级12例、Ⅱ级12例全部治愈,Ⅲ级22例,死亡4例,治愈率81.8%,Ⅳ级13例,死亡6例,治愈率53.8%,Ⅴ级7例,死亡4例,治愈率42.9%.结论 Ⅲ级以上肝损伤病死率高,救治时应做到及时手术,正确选择术式,同期处理合并伤,对术后并发症及时治疗,这些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焦勇;李鸣;郭丽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机制及预后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机制及预后.方法 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等常规治疗,Ⅳ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分别采用APAAP方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并同期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胸片检查,随访2年.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常规组和IVIG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IG组慢性心肌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及IL-2均下降(P<0.01),其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均升高(P<0.05).经ⅣIG治疗后,其T细胞亚群及IL-2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紊乱,IVIG可调节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肌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华君;刘文彬;王太森;许红波;汤雪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视神经炎综合治疗的短期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视神经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视神经炎且入院视力等于或低于眼前手动的患者17例(27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例,13只眼,采用单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5d,并按正规程序减量治疗.B组9例,14只眼,采用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5d,10d,3个月后视力、视觉诱发电位(VEP)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出现A、B两组视力改善,VEP异常恢复,其中B组疗效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确切,可以缩短视功能改善的过程,帮助患者更快度过黑暗时期.

    作者:乔岗;王晓莉;姜世怀;陈小虎;陈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TNF-α刺激A549细胞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TNF-α刺激下上皮细胞样细胞株A549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在炎症过程中,A549细胞中ICAM-1的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利用一定浓度的TNF-α刺激后,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上A549细胞的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A549细胞在TNF-α刺激下,ICAM-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6h时表达开始大量升高,12h时达到较高水平,并稳定于一定水平.结论 TNF-α刺激后可引起A549细胞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陈果;梁宗安;应斌武;文富强;王茂筠;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调查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60例,用主观综合评价法(SGA)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用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及每周肌酐清除率(Ccr)评价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计算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结果 本组CPA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7%;透析充分组及残余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低于透析不充分及残余肾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P<0.05).结论 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充分透析和尽可能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利于维持CAPD患者较好的营养状态.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栾韶东;贺争鸣;陈洪滔;许慧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水肿及心功能的影响

    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大量应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水肿甚至心功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可通过低热量、低盐饮食,适量体力锻炼而避免.出现水肿,轻的患者停用后消失,重的患者需加用利尿剂治疗.至于心力衰竭,认为NYHA心功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严密监测下仍可慎用,Ⅲ级和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不用.

    作者:胡茂清;田浩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和分析我院妇科近5年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19例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腹腔镜376例中转开腹19例,中转率5.1%.其中盆腔粘连冻结8例,腹部外科疾病5例,妇科恶性肿瘤4例,并发症2例.中转开腹手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术前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作者:邓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期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32例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P)术联合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一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同时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手术效果良好,随访0.6~3年,未见疝气复发及尿失禁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进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疗效好,可一次性完成手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痛苦.

    作者:虎华静;吴建军;庞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Ⅲ型)误诊1例

    患者,男,54岁.2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昏、头痛,监测血压高230/125mmHg,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间断服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于入院前4h进餐中突发持续性胸腹部疼痛,呈针刺样并向背部放射,与体位改变及进食无明显相关.急诊检查:心率90次/min,血压200/100mmHg,心脏查体无异常发现,右肺底闻及少量细湿啰音,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亮;李欣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舒氧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静舒氧对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低氧血症治疗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1例患者随机分成静舒氧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抑酸抑酶、抗感染、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舒氧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低氧血症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治疗比较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舒氧能明显提高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低氧血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改善低氧血症,缩短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徐陶;廖凯男;甘辞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尿酸血症与纤溶功能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以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肽(FP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另采集高尿酸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LX20,酶法分析测定血清尿酸,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FP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血浆GMP140、Fib、F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测定血清尿酸及血浆GMP140、Fib、PT、APTT、TT、FPA对冠心病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宗海;胡娟;高建丽;徐万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在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在高强度超声聚焦(简称HIFU)肿瘤治疗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150例肿瘤患者分3组,Ⅰ组硬膜外麻醉50例;Ⅱ组静脉麻醉50例;Ⅲ组微泵瑞芬太尼5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满意率Ⅲ组98%,Ⅰ组96%,Ⅱ组82%;麻醉并发症Ⅱ组48%,Ⅰ组24%,Ⅲ组16%.结论 微泵瑞芬太尼是在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中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斌;刘桃;杨露;任春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氢氧化钙治疗意外穿髓牙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非炎性意外穿髓的牙体,用氢氧化钙覆盖保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患者因牙体预备或外伤导致小穿髓孔,用氢氧化钙覆盖穿髓处,分别观测1周,3,6,12个月后的牙髓活力.结果 多数患者的牙体保存了较好的牙髓活力.结论 氢氧化钙对非炎性穿髓的牙体有较好的保髓疗效.

    作者:杨丽俊;郭锡久;李文;吴应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1例腓总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1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均获得6个月至7年随访,术后效果评定按Clawson和Seddon提出的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18例中优良14例(77.8%);可4例.结论 对腓总神经损伤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探查,行神经吻合、松解等,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不可逆损伤在半年以上者,应行肌腱移位重建以恢复行走功能.

    作者:刘煊文;刘德胜;侯伟光;丁晓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麻术中突发气胸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6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吸烟史4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及肺气肿史20余年.否认哮喘及呼吸困难史,否认近期咳嗽、咳痰史.胸部查体:桶状胸,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双肺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痰鸣和啰音.X线显示:桶状胸,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作者:付惠群;姚家祥;邓硕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GISA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hylococcus aureus,SA)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发生率越来越高,造成感染的难治性.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曾被誉为是对抗革兰阳性菌的后一道防线.由于糖肽类抗生素的应用增多,糖肽类中度敏感金葡菌(glycopeptide intermediate stahylococcus aureus,GISA)甚至糖肽类耐药金葡菌(glycopeptide resistant stahylococcus aureus,GISA)的出现引起了广大医疗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目前GISA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以此为临床糖类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孙菡;冯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