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占勇;吴勤;刘合年;白树荣;江从勋;廖诗平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他汀类降脂药物对ACS的防治有积极作用.本文就促进斑块不稳定因素的新发现及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星;饶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机制及预后.方法 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等常规治疗,Ⅳ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分别采用APAAP方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并同期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胸片检查,随访2年.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常规组和IVIG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IG组慢性心肌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及IL-2均下降(P<0.01),其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均升高(P<0.05).经ⅣIG治疗后,其T细胞亚群及IL-2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紊乱,IVIG可调节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肌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华君;刘文彬;王太森;许红波;汤雪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麻醉科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以小剂量咪唑安定、氟芬合剂用于无痛胃镜检查108例的可行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吉廷;方启慧;惠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在高强度超声聚焦(简称HIFU)肿瘤治疗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150例肿瘤患者分3组,Ⅰ组硬膜外麻醉50例;Ⅱ组静脉麻醉50例;Ⅲ组微泵瑞芬太尼5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满意率Ⅲ组98%,Ⅰ组96%,Ⅱ组82%;麻醉并发症Ⅱ组48%,Ⅰ组24%,Ⅲ组16%.结论 微泵瑞芬太尼是在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中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斌;刘桃;杨露;任春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异丙酚和安定在心脏择期同步电复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安定组.电复律前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1.5~2.5mg/kg和安定0.2~0.4mg/kg.结果 异丙酚和安定在复律前使患者达到麻醉(意识消失)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2.35%,异丙酚组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可唤醒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均比安定组短(分别为11±3s、4.5±1.2min、10.5±1.3min、90±15s、15.6±1.7min、120.6±1.5min).结论 在心脏择期同步电复律前使用异丙酚能使患者快速麻醉且持续时间短,意识恢复快.
作者:刘成加;朱红梅;周劲梅;童步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食管、贲门癌术后5年内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内瘘多发生在术后3~13d,病情多较危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包括积极手术介入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
作者:金新天;李志军;殷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8岁.因反复左耳流脓4+年,加重2+月,发热,耳痛,眩晕,呕吐7d,于2006年4月2日入院.患者4+年来左耳反复流脓,无明显诱因,间断有耳痛,无发热耳鸣,眩晕.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断口服抗生素,以滴耳液滴耳(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能提供)治疗,可缓解症状.2+月前再次发作,脓液量多,有明显异味.
作者:胡瑞丹;郑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大量应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水肿甚至心功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可通过低热量、低盐饮食,适量体力锻炼而避免.出现水肿,轻的患者停用后消失,重的患者需加用利尿剂治疗.至于心力衰竭,认为NYHA心功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严密监测下仍可慎用,Ⅲ级和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不用.
作者:胡茂清;田浩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捆绑腹带的必要性.方法 将148例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肾穿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不捆绑腹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h、12h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肾穿刺活检术后不必捆绑腹带.
作者:包芸;文艳秋;朱亚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护理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本病确诊困难,易误诊、误治,检查项目多,病程长、病情重,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大,费用高,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本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梅;陈懿;敖宇;傅学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中HBsAg阳性者同时用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检测HBsAg,分析GICA检测HBs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者,按S/CO值不同,参考HBsAg阳性不同浓度定值血清S/CO值,分为Ⅰ~Ⅳ组,比较各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1350例ELISA法HBsAg阳性,Ⅰ组(1≤S/CO值≤7.3),143例,GICA检出13例,检出率9.09%.Ⅱ组(7.3<S/CO值≤13.1),122例;Ⅲ组(13.1<S/CO值≤27),1080例;Ⅳ组(>27),5例;GICA法皆检出,检出率100%.低浓度(Ⅰ组)HBsAg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GICA法检测HBsAg,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有较宽的检测范围,但检测下限较高,易造成部分弱阳性标本漏检,不适宜临床HBsAg检测.
作者:陈华根;宋强;刘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伴肾功能不全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华西医院收治的147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多发性骨髓合并肾功能不全组(MN)和非肾功能不全组(NMN),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合并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以及合并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死率高,预后较差.
作者:刘芳;钟慧;邱红渝;陶冶;付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焦虑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肝硬化伴腹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再采用抛币法随机分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根据观察组调查存在的问题实施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再次测评SAS 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过心理干预后,其观察组SAS评分由(39.71±3.63)分降为(37.19±2.97)分(P<0.01),观察组患者与干预前比较症状明显缓解(P<0.05).结论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干预可缓解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焦虑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茹;史金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急性胆囊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顺利完成LC术,4例中转开腹,均未出现手术副损伤和重大并发症.结论 在合理选择病例及细心操作下,急性胆囊炎行LC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夏瑞见;唐卫东;陶小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以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肽(FP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另采集高尿酸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LX20,酶法分析测定血清尿酸,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FP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血浆GMP140、Fib、F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测定血清尿酸及血浆GMP140、Fib、PT、APTT、TT、FPA对冠心病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宗海;胡娟;高建丽;徐万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适应证.方法 根据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适应证.40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设计的适应证,术中选择性行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285例.结果 术中损伤奇静脉1例,经结扎奇静脉止血,术后恢复顺利,其余病例胸导管结扎均顺利.全组术后无1例发生乳糜胸.结论 采用本适应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小兵;胡道虎;王松;顾春湘;张国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27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无手术死亡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仍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
作者:赵长明;孙小康;郭向东;刁明强;洪澜;彭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6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吸烟史4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及肺气肿史20余年.否认哮喘及呼吸困难史,否认近期咳嗽、咳痰史.胸部查体:桶状胸,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双肺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痰鸣和啰音.X线显示:桶状胸,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作者:付惠群;姚家祥;邓硕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经验,探讨术中心肌保护、术中注意事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施行的危重心脏瓣膜置换术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10例次,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频发室性早搏、室颤、肺栓塞.术后随访1~4年,复查胸片心胸比明显缩小,UCG检查心脏各腔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心功能改善良好,Ⅰ级32例,Ⅱ级18例,Ⅲ级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正确处理三尖瓣返流,术后严密监护,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林;罗昭全;赵雄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两种引流方式.方法 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腔穿刺抽液,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ZE(S)/HRE.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58%,对照组有效率65.04%.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
作者:付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