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东映;刘春平;王跃华;吴文孝;李胜会;王玉泉;钱代会;谢晓东;王朝华
患者,34岁.入院前18个月曾做剖宫产手术,术后至入院一直喂奶,月经无规律来潮3次,末次月经不祥.因腹痛,恶心、呕吐1d,晕厥1次,院外静脉输液治疗无效于2005年1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P 88次/min,T 36.4℃,BP 110/90mmHg.背入病房,神智清楚,面色苍白.腹隆起,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浊(+).妇检:阴道畅,宫颈举痛、摇摆痛明显,子宫前位饱满,左附件上方扪及1个触痛包块,欠活动,边界欠清,右附件(-).
作者:卢永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仪器法对5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后2d、7d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治疗后比治疗前结果不具显著性上升(P>0.05),治疗后Ret比治疗前极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Ret作为用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观察指标比其它红细胞参数更敏感.
作者:代琼;胡伟;张黎;黄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PSA可以在血液中检出,但对其进入血液循环的机制尚不清楚.PSA作为前列腺重要的功能学指标,一直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近年来,关于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多的被学者研究.本文就PSA对BPH诊断和治疗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邓华;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椎体前路Z-Plate固定、椎管减压、植骨及椎体后路RF器械整复固定的方法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 伤口平均16d拆线,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2例.术后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例内固定植物入位置良好,椎体前部压缩6例完全矫正,3例部分矫正,5例后凸畸形完全矫正4例,部分矫正1例.神经受损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5例,未恢复1例.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结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确实有效.
作者:边防;曹万军;邹远云;易疆莺;吴旭东;李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早在1971年Combes首先描述了1例患者,该患者有持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症,其后发生膜性肾病,并在肾组织切片中发现了HBsAg,Combes认为HBsAg可能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肾炎的发病[1].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二者关系的重视.目前乙肝病毒(HBV)感染已被认为与数种肾小球疾病有联系,包括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和IgA肾病(IgAN)[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国处于乙肝感染高流行区,同时IgA肾病是世界上较常见的肾脏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3].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探讨HBV感染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就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安寒;张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行19例肾切除术.其中肾癌根治术1例,无功能肾和萎缩肾15例,肾结核3例.结果 18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粘连重、出血影响手术视野而改行开放肾切除术.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70min,出血量30~150ml,平均100ml,均未输血.无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肾癌1例随访两年,无复发.其余病例随访3~16个月,其中3例有伤口痛,麻木感,半年后上述症状消失.3例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膜行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望成为肾切除的主要方法.
作者:文小平;傅光华;陈善勤;赖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方法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化疗药物有:阿霉素30~60mg,氟脲嘧啶1g,羟基喜树碱30mg,卡铂200~300mg,顺氯氨铂60~80mg,白介素-2 200~300万U;栓塞剂为:40%碘化油、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介入治疗次数1~9次不等.结果 共39例,病灶缩小超过50%8例(20.5%)病灶增大未超过25%、缩小未超过50%30例(76.9%),仅1例病灶增大超过50%.生存率为:2,4,6,12,24个月分别为97.4%(38/39)、74.4%(29/39)、43.6%(17/39)、20.5%(8/39)、5.1%(2/39),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使不能手术的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胡礼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施行产科全麻,观察其对新生儿和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有禁忌证、行剖宫产术患者32例,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各16例.麻醉诱导插管Ⅰ组硫喷妥钠4~7mg/kg+氯胺酮0.5~1mg/kg+司可林1~2mg/kg.Ⅱ组瑞芬太尼1~1.5μg/kg+异丙酚1~1.5mg/kg+司可林1~2mg/kg.麻醉维持1%~2%氨氟醚吸入,0.08%司可林静脉滴注.胎儿娩出后Ⅰ组静脉加入芬太尼0.1~0.2mg,必要时间断静脉推注硫喷妥钠;Ⅱ组间断加入瑞芬太尼或/和异丙酚.记录术前胎儿心率、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手术10、20min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失血量、术毕至拔管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术中知晓.结果 Ⅰ组气管插管后HR、SBP、DBP均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增长率分别为HR27%、SBP22%、DBP21%.Ⅰ组气管插管后HR、SBP、DBP较Ⅱ组高,与Ⅱ组比 P<0.01差异有显著性.Ⅰ组术毕到拔管时间较Ⅱ组显著延长(P<0.01).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剖宫产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具有可行性,尤其是适合严重心血管合并症及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全麻是否常规使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黄蔚;罗东;林雪梅;吕胜;李华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对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进行评价,判断其分析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方法 按照国家实验室认可及CAP认可要求,依照NCCLS EP5-A文件,分析VAPRO 552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用能力对比(PT)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按照NCCLS EP6-P文件评价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评价分析方法的低检测限;并对说明书的参考范围进行验证.结果 VAPRO 5520日内精密度高、低值分别为0.78%和0.54%,日间精密度高、低值分别为1.23%和1.25%.分析方法的能力比对结果合格;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00.0mmol/kg,符合临床要求;分析方法提供的参考范围符合实验室需要;其它指标符合性能评价要求.结论 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符合实验室性能标准.
作者:李贵星;高宝秀;宋昊岚;周君;黄俊;唐书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JHF)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对其标本石蜡切片行AB及PAS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表现为皮肤包块,其中1例伴有双膝关节屈曲挛缩,均无牙龈肥大和溶骨性缺损.镜下肿瘤由无异型的瘤细胞和伊红均匀染色基质构成.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基质PAS强阳性,耐淀粉酶,AB染色阳性.结论 JHF是一种少见疾病,由能分泌透明蛋白样物质的细胞呈肿瘤性异常增生而引起,可表现皮肤包块,手术切除可复发,但不转移.需与其它某些软组织肿瘤鉴别.
作者:陈仕高;杨红;陈卉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56例帕金森综合征便秘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5mg,3次/d+聚乙二醇4000 10g,2次/d;分别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和4周显效率分别为46.4%和67.8%,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85.7%,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袁昌文;杨柏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方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5%(57/60),气胸发生率25%(15/60),出血发生率13%(8/6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出血多见,发生率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和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病灶越小发生率越高.
作者:周光荣;谢智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4例患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ARF),应用短疗程激素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4例患者肾功能在2周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合理、正规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性ARF的发生.
作者:张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积极处理原发出血灶的同时,根据脑室出血铸型的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溶解治疗继发脑室出血铸型患者56例.结果 痊愈或好转39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5例,病死率26.8%.结论 尽早引流出脑室内积血,有效降低颅内压,恢复脑脊液循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采用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溶解治疗继发铸型性脑室出血是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廖洪民;朱家伟;雷琳;黄建军;刘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小发夹结构四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两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 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体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FAK基因的表达,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郝嘉;郭红;吕伟;肖颖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43例带状疱疹患者7d,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的患者在水疱吸收、结痂、疼痛缓解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作者:兰晓玲;林新瑜;陈晓霞;代喆;付兴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泌尿道感染(UTI)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性特点,为其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UTI分离株的资料,用WHONET 5.3软件和SAS6.0软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株仍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对不同类抗菌药物耐药间存在着广泛而显著的正相关性.仅NIT耐药率低而稳定,与其它抗菌药物的相关耐药性弱或无相关耐药性.结论 NIT应成为目前经验性治疗UTI的首选药物.细菌相关耐药性分析可成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经验性用药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作者:李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1/11)、90.9%(10/11)、72.7%(8/11)、36.4%(4/11)、18.2%(2/11)、9.1%(1/11).结论 大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作出诊断,其中CD117和CD34是确诊大肠间质瘤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117的阳性率比CD34更高.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开发利用单体皂甙,对人参皂甙Rgl的药理和毒理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人参皂甙Rgl有扩张脑血管,神经保护,改善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免疫,促智,抗衰老,抗氧化应激,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人参皂甙Rgl有胚胎毒性.
作者:李会娟;樊均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与白细胞数量和种类的关系,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在体内的氧化机制,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抗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随机收集临床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感染患者除外)的血脂水平测定结果,同时获得对应患者血常规的五分类计数资料.按照正常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上限(3.12mol/L)将患者分为高(55例)、低浓度(64例)两组,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白细胞总数以及各分类计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高的患者白细胞总数(7.546±2.08)和分类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5.141±1.46)显著高于低的患者(6.177±1.76;3.911±1.31),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高的患者分类计数中的单核细胞(0.387±0.119)显著低于低的患者(0.479±0.130),分类计数中的其它细胞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白细胞总数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密切相关.有趣的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单核细胞是显著降低的,而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升高是白细胞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艳红;武军驻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