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K短发夹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

郝嘉;郭红;吕伟;肖颖彬

关键词:FAK, RNA干扰, 重组体, 心脏
摘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小发夹结构四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两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 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体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FAK基因的表达,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打下基础.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tz眼压计测量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非接触眼压计(NCT)与Schi(o)tz眼压计的测量结果.方法 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测量150例(300眼)患者的眼压.结果 正常眼压组和高眼压组两种眼压计所测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两组眼压计测量结果相差不大.结论 非接触眼压计和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测量值一致,但NCT具有操作简单,无需麻醉,避免角膜损伤和交叉感染等优点.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使用情况.结果 10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 对于SAH患者应积极进行DSA检查,术前、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

    作者:刘盛明;游潮;贾映海;吴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区细胞调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 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谭玲;陈娟;廖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全内脏反位合并食管癌外科治疗1例

    患者,男,69岁,因胸部下份疼痛2月,加重10d入院.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0~35cm处见溃疡型新生物,累及食管1/2,底覆浊苔,周边不规则,呈坎样,活检质脆.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CT示食管胸段管壁改变符合食管癌表现,内脏反位.心电图示右位心.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正常.肺功能检测示肺功能轻度受损.

    作者:严孟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克林霉素致急性肾衰竭4例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4例患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ARF),应用短疗程激素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4例患者肾功能在2周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合理、正规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性ARF的发生.

    作者:张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43例带状疱疹患者7d,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的患者在水疱吸收、结痂、疼痛缓解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作者:兰晓玲;林新瑜;陈晓霞;代喆;付兴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FAK短发夹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小发夹结构四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两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 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体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FAK基因的表达,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郝嘉;郭红;吕伟;肖颖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行腰椎间盘突出化学溶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58例,采用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在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B组94例,采用经小关节内侧缘、椎板外切迹和椎间孔行盘外注射;经后外侧入路行盘内注射胶原酶.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穿刺成功率A组高于B组,A组均可直接刺入突出物内注药.治疗优良率A组(91.3%)明显高于B组(66%),P<0.001;有效率A组(96.4%)高于B组(87%),P<0.01.腰腿痛的发生率A组(61.5%)稍高于B组(45.2%),P<0.01;尿潴留及肌力下降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椎板间孔入路可准确地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物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穿刺入路;尤其适合于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成功地解决了因髂棘位置过高造成的后外侧入路L5~S1穿刺困难的问题,穿刺成功率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化学溶解术较为理想的穿刺入路,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类似于盘内注射.

    作者:杨磊;吴云松;巨辉;白国强;李京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思美泰、地塞米松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思美泰、地塞米松和能量合剂、苯巴比妥联合应用与能量合剂、苯巴比妥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 40例孕妇,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应用思美泰1000mg/d,地塞米松9mg/d,苯巴比妥0.09mg/d及能量合剂治疗,7d为1疗程;B组应用苯巴比妥0.09mg/d,能量合剂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缓解,ALT、AST明显下降,但A组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TBA显著下降(P<0.05),B组无明显改变(P>0.05);A组早产、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思美泰、地塞米松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传统能量合剂、苯巴比妥基础上联用思美泰、地塞米松能更有效改善ICP瘙痒症状、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

    作者:刘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白血病56例患者并发败血症血培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从血液标本中分离的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致病菌56株,并发真菌3株;G-杆菌占58.9%,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13株(39.4%),G+球菌占41.1%,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株(39.1%).G-杆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匹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对青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以及头孢噻肟耐药率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其他抗生素大都耐药.结论 抗生素滥用,导致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增加是白血病患者细菌耐药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作者:刘志纯;魏锦;袁国华;周京国;刘剑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胸腰椎骨折15例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椎体前路Z-Plate固定、椎管减压、植骨及椎体后路RF器械整复固定的方法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 伤口平均16d拆线,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2例.术后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例内固定植物入位置良好,椎体前部压缩6例完全矫正,3例部分矫正,5例后凸畸形完全矫正4例,部分矫正1例.神经受损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5例,未恢复1例.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结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确实有效.

    作者:边防;曹万军;邹远云;易疆莺;吴旭东;李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治疗腺性膀胱炎6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膀胱镜检加活检明确诊断,经尿道汽化电切,视膀胱镜检查结果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本组62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者42例,总有效率67.7%.结论 目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手段多样,经尿道汽化电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膀胱镜检结果有针对性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

    作者:李兴斌;周进;余志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胆管空肠吻合术后皮下空肠盲袢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吻合术中建立皮下空肠盲袢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527例施行皮下盲袢型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获随访265例中,因结石复发或残余切开皮下空肠盲袢行胆道镜取石者121例(45.66%).其中,反复切开2次者37例,3次者14例,4次以上者7例.结论 建立皮下空肠盲袢是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暄;石力;邹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听力损失的进展及氨基糖甙类耳毒性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听力损失的发展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不同国家原因不同.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致聋不仅位于国内药物致聋的首位,而且逐渐发展为国内各种致聋因素排位之首,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果断的措施.

    作者:王宇辉;杨世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鸡蛋对大鼠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 研究鸡蛋(含蛋壳)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机制及其与西药药效的比较.方法 以无水乙醇灌胃复制胃溃疡模型,从胃液的pH,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损伤程度三方面观察鸡蛋(含蛋壳)A组,西药B组:西咪替丁+东莨菪碱,空白C组(生理盐水)治疗大鼠消化性溃疡的情况.探讨鸡蛋(含蛋壳)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 以2ml蛋花汤和0.032g蛋壳粉灌胃4d,2次/d,可明显防止大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空白组(pH=2.8333)比较,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能降低胃液的酸度(P<0.05);西药组(pH=6.8333)与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之间的比较(P<0.05);与空白组(溃疡指数=114.00)比较,鸡蛋(含蛋壳)组(溃疡指数=56.67)能减轻胃粘膜的溃疡程度(P<0.05);粘膜损伤程度:C组>A组>B组.结论 蛋花汤中含有的脂肪,蛋白等,尤其卵磷脂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胃液中H+的损伤,及其中的还原性成分可以防止胃粘膜受氧自由基的损害,蛋壳含CaCO3可以中和胃液中的H+,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林子洪;马腾辉;许环亲;袁炜嗣;胡婧晔;肖榇栋;韩宗萍;林明栋;杨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43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Ⅰ期或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1-0.8例(18.6%),0.5~0.9 28例(65.1%),0.3~0.4 7例(16.3%).3例发生一过性高眼压,7例发生创伤性前葡萄膜炎.43例均无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结论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路径短,操作简单,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康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肺功能的测定,探讨吸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吸烟年限的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条件不吸烟者为对照.吸烟组75例,非吸烟组28例.肺功能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随吸烟年限的增加,CV/VC%、CC/TLC%、V50、V25不断明显上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VC、EFV1%、MVV逐渐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吸烟对小气道损害明显,对大气道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随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作者:王伟民;王宾;范女;李瑞梅;赵美华;罗志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39例介入治疗

    目的 观察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方法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化疗药物有:阿霉素30~60mg,氟脲嘧啶1g,羟基喜树碱30mg,卡铂200~300mg,顺氯氨铂60~80mg,白介素-2 200~300万U;栓塞剂为:40%碘化油、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介入治疗次数1~9次不等.结果 共39例,病灶缩小超过50%8例(20.5%)病灶增大未超过25%、缩小未超过50%30例(76.9%),仅1例病灶增大超过50%.生存率为:2,4,6,12,24个月分别为97.4%(38/39)、74.4%(29/39)、43.6%(17/39)、20.5%(8/39)、5.1%(2/39),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使不能手术的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胡礼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消化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消化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CD117、CD34、SMA、S-100、NSE的表达.结果 123例GIST中神经样分化73例,平滑肌样分化28例,双相分化17例,去分化5例.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对消化道间质瘤进行组织分化的分析既方便又较准确,为临床提供较科学的诊断依据,有利于临床评估预后,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手段.

    作者:金恒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儿感退热宁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儿感退热宁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3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应用儿感退热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118例采用抗病毒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d.结果 儿感退热宁口服液临床疗效(91.53%)较抗病毒颗粒组(81.36%)明显,3d内退热稳定并不回升,且在退热时间、咳嗽、气急、咽部充血、肺部体征等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上明显优于抗病毒颗粒组(P<0.01).结论 儿感退热宁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徐若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