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廖志品;李白莉;罗爱林

关键词:麻醉, 瑞芬太尼,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摘要: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分为瑞芬太尼(R+ISO)组和异氟醚(ISO)组,观察两组患者入室、诱导后、插管时、手术进行1h、停药及拔管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于麻醉诱导后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术中血压、心率均稳定,但拔管时R+ISO组的DBP和HR明显低于ISO组,R+ISO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ISO组.结论 采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苏醒较快的麻醉用药方式.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再次治疗31例

    目的 探讨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经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疗法治疗的患者31例,其中有明显腰腿疼痛患者27例,并发椎间盘炎患者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致截瘫患者2例;30例患者行再次手术,28例椎间盘组织送病检.结果 27例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及2例并发椎间盘炎患者,经手术等治疗后痊愈;2例并发化学性脊髓炎患者截瘫症状无好转.28例摘除之椎间盘组织病检结果:以胶原组织为主,为坏死型椎间盘.结论 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射髓核溶解法治疗有微创的优点,但是否能得到理想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冯敬;杨启远;李丽芳;陈良;范斌;冯智;赖显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面积坏疽性带状疱疹1例

    患者,男,75岁.因出现带状疱疹10d,在外院治疗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疱疹区伴有50%的大面积感染.于2006年4月20日来我院疼痛门诊就诊.患者年老,消瘦,神志差,痛苦面容.主诉:疱疹区疼痛难忍,不能入睡,痛时想自尽,痛时有阵发性的烧灼感,电击样痛,一次痛几分钟,每天数次.查体:T 36.5℃,P 89次/min,BP 118/69mmHg.

    作者:潘佩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瘤体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肺癌气道阻塞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瘤体注射无水乙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明确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而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无水乙醇,每7d 1次,2~3次为1个疗程.结果 气管狭窄再通有效率为100%.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无水乙醇对中央型肺癌气道阻塞有明显改善.

    作者:吴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 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实验组40例CML患者,对照组35例健康体检者,测定两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ML组血清TT3、FT3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ML患者出现的低T3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采用甲状腺激素治疗有害无益.

    作者:吴红卫;陈德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32例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错(牙合)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固定矫正,经正畸治疗达到牙基本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后再作修复.结果 32例患者均达到预期的正畸和修复目标,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功能好,修复体自然美观舒适,中线无偏斜.结论 正畸配合修复能更好地修复伴错(牙合)畸形的前牙缺失.

    作者:吴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癫痫手术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调查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癫痫手术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于入院时、手术前和出院前1d对80例癫痫手术患者分别进行依从性的调查评定.对40例试验组患者及其亲属于入院时,手术前至出院前1d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和出院前1d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和P<0.05);试验组患者对手术心理适应状况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从而确保手术效果和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卢敏;顾建文;匡永勤;程敬民;周虎田;罗跃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剂量芬太尼加氯胺酮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目的 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加氯胺酮能否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方法 60例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用药组为静脉注射异丙酚前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4μg/kg+氯胺酮0.15mg/kg 2ml,对照组为生理盐水2ml.用VAS评分法对注射痛进行评分.观察用药组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结果 用药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加芬太尼能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

    作者:李国艳;王楷容;李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B7家族及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T细胞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细胞免疫是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参与细胞免疫.B7家族作为抗原提呈过程中的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其成员近年陆续发现,它们可使TEC发挥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B7家族成员及其在TEC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做初步探讨.

    作者:全大勇;张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青霉素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青霉素、苯唑西林钠联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青霉素与苯唑西林钠联合及头孢呋辛钠治疗5d,比较其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平均退热时间、扁桃体分泌物消退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有效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d平均所花药费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线药物青霉素、苯唑西林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仍然有效,且价格低廉,不宜盲目选用高档抗生素.

    作者:孟帅;冯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喉乳头状瘤患者麻醉诱导中发生严重缺氧1例

    患儿,男,9岁,体重22kg.因夜间鼾声,声嘶7+年以喉乳头状瘤收入院.拟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喉乳头状瘤激光冷切术.患儿家属述患儿平日体健,白天活动不受影响,而在睡觉后可闻及鼾声,并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喉CT检查示:假声带前联合壁一软组织肿块影,向上突入喉前庭,强化明显,大小约0.5cm×0.5cm×1cm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

    作者:李倩;罗朝志;王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发性损伤并发ARDS的护理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临床急症,其特点是不能用通常的氧疗法使之改善,如不迅速控制,可导致严重后果并威胁患者生命.

    作者:郑关伦;杨益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阶梯止痛对癌症患者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阶梯止痛治疗癌症患者前后及免疫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癌痛患者应用三阶梯止痛治疗分别口服布洛芬、曲马多、美施康定三阶梯止痛药物.疼痛降级后加用胸腺肽和参芪扶正胶囊免疫调节药物,分别于疼痛时、疼痛降级后测定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体液免疫指标IgG,IgM,IgA,补体C3.结果 疼痛降级后细胞免疫CD4明显升高,CD8较前下降,CD4/CD8比值上升;体液免疫IgG,IgM,C3明显升高(P<0.01),IgA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癌痛降级机体免疫水平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加用胸腺肽、参芪扶正胶囊治疗,进一步恢复失调的机体免疫平衡状态,对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建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Survivin mRNA 水平及透明质酸含量测定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Survivin mRNA水平及尿液透明质酸含量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本实验观察对象为膀胱癌患者35例、其他疾病患者30例及20例健康成人.收集各组尿液脱落细胞,采用RT-PCR法行survivin mRNA水平检测,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尿液透明质酸含量,光镜下行脱落细胞涂片癌细胞学观察.结果 RT-PCR法检测膀胱癌组survivin mRNA水平阳性率为91.4%(32/35),其他疾病组为6.6%(2/30),正常对照组未检出.尿脱落癌细胞检查膀胱癌组18例(47.4%)阳性,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未找到癌细胞.膀胱癌组尿液透明质酸含量为(130.8±13.6)ng/m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尿脱落细胞survivin mRNA水平RT-PCR检测联合尿液透明质酸含量测定可作为膀胱癌无创诊断及预后判断辅助方法.

    作者:姜果;张建华;姜荣建;陈仲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胰岛素瘤外科治疗体会(附29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6年外科治疗29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良性肿瘤手术切除,3例恶性肿瘤中2例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手术后15个月肝转移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OLT).良性肿瘤均痊愈;随访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8个月死于难治性低血糖,1例OLT初步疗效满意.结论 胰岛素瘤外科手术效果较好,治疗重点在于肿瘤的术中定位、术式选择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作者:吕波;邓小凡;文天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左旋咪唑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方法 对6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3个月,治疗组同时口服左旋咪唑与阿昔洛韦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1年期间复发次数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复发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旋咪唑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可降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次数.

    作者:张洪明;王峰;孙明忠;陈红梅;单长英;商干伟;徐文灿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CK-MBⅡ、MYO、cTnI的含量,酶法测定AST、LDH、CK的活性.比较55例AMI、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28例稳定心绞痛和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上项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及在AMI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传统的心肌酶AST、CK、LDH在AMI早期(胸痛发生<6h)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MYO(P<0.01),所以AMI的早期诊断指标推荐MYO;胸痛发生6~12h,cTnI、CK-MB、MYO的敏感性均高于AST、CK、LDH(P<0.01);12~24h,cTnI、CK-MB则显示出诊断上的优势;48h至7d则cTnI诊断敏感性强于其他各项(P<0.01).在AMI诊断特异性上,cTnI与CK-MBⅡ相当,优于MYO、CK、AST、LDH(P<0.05).在介入治疗中,CK-MBⅡ、MYO、cTnI均可反映心肌的损伤,其中以cTnI反映敏感.结论 对AMI的诊断,cTnI、CK-MBⅡ、MYO优于AST、LDH、CK,MYO不升高可排除早期AMI,cTnI能反映心肌的微小损伤,CK-MBⅡ、MYO、cTnI 3项指标相互补充对诊断AMI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苏汉文;李栋;李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调查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营养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28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HD患者于透析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一般临床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等;按Kt/V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透析不充分组.结果 透析不充分组的患者TSF、AC、血肌酐(Scr)、BU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蛋白(Alb),均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糖尿病肾病HD患者CRP与RBC、Hb、HCT、Al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透析不充分的糖尿病肾病HD患者营养状况较透析充分组患者差;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与CRP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海红;胡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及二药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及二药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静脉持续滴注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及二药联合治疗,然后观察24h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及治疗后出血量.结果 3组治疗间观察指标24h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及治疗后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奥曲肽、二药联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疗效更显著,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P<0.01),且单用奥曲肽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奥曲肽可作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史凡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肺癌组织MMP-7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质溶解素(matrilysin,MMP-7)的表达,探讨重组基质溶解素(rMMP-7)和脂质体-MMP-7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de of matrilysin by liposome transfection,LIPO-MAON)对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MMP-7表达;②MMT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rMMP-7和LIPO-MOAN作用下A549和HUVEC的增殖及MMP-7-mRNA表达.结果 57例肺癌组织47例MMP-7表达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rMMP-7能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LIPO-MAON对A549细胞增殖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对HUVEC增殖,仅高浓度的rMMP-7(0.75、1.0μg/ml)有促进作用,而LIPO-MAON对其增殖无抑制作用.RT-PCR结果表明,HUVEC不表达MMP-7-mRNA;rMMP-7能增加A549细胞MMP-7-mRNA的表达,LIPO-MAON可降低其表达(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MP-7表达阳性率为82.5%,MMP-7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及MMP-7-mRNA表达,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MMP-7能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

    作者:王志新;徐飞;谢启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1例1995~2005年治疗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经心脏彩超确诊,均行手术治疗,除死亡1例,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经心脏彩色B超基本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效果良好.

    作者:郝嘉;王学锋;陈林;钟前进;陈柏成;陈劲进;肖颖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