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蹇素;张小明;曾南林;蹇朴;翟昭华;舒健

关键词:磁共振, 化学位移成像, 脂肪肝
摘要:目的评价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价值.方法正常组66例,脂肪肝组32例.所有病例均行双回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1次屏气扫描,同时获得同相位和反相位全肝图像,分别测定肝脏、脾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肝脾信号比值(肝脾比值=肝脏信号强度/脾脏信号强度),检查两组信号强度及肝脾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反相位上脂肪肝组肝脏信号(168±23)ms,明显低于脾脏信号(183±19)ms,而正常组肝脏信号(195±25)ms高于脾脏信号(175±19)ms,两组间信号强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分别为脂肪肝组(0.91±0.04),正常组(1.12±0.08),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相位上脂肪肝组肝脏信号为(213±22)ms,正常组肝脏信号为(219±26)ms,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分别为脂肪肝组为(1.18±0.13),正常组为(1.26±0.1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能准确地诊断脂肪肝.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罕见肠源性囊肿1例

    患者,女,78岁,因右侧腹隐痛20+d于2002年11月26日来院就诊.查体:右侧腹可扪及一巨大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位置固定.CT示:右侧腹腔内横切面径线约13cm×13cm大小,上下径超过15cm的囊性肿块.于11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囊性包块位于升结肠系膜内,约25cm×15cm×15cm大小,囊内容物为棕褐色胶冻样粘稠液体、混血凝块,总量约3000ml,行囊肿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检:右半结肠肠源性囊肿.

    作者:曾建江;李学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eagle犬异氟醚组织/气分配系数测定

    目的测定Beagle犬异氟醚不同组织/气分配系数.方法选择健康成年Beagle犬4只,雌雄各半.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后,分别取其部分心、肝、肾、脑、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并制成匀浆.采用注射器顶空2次平衡法,首先经气相色谱仪测定异氟醚组织匀浆/气分配系数,再根据容积比分配系数而获得异氟醚各组织/气分配系数.结果在37℃条件下,Beagle犬异氟醚脂肪/气分配系数(53.21±2.55)与所测得的其它各组织/气分配系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2.11±0.43)、肝(1.98±0.27)、肾(1.76±0.19)、脑(2.02±0.08)和肌肉(2.11±0.42)的异氟醚组织/气分配系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所测定的Beagle犬异氟醚各组织/气分配系数中,以脂肪/气分配系数为大.

    作者:杨小霖;王钥;张文胜;罗南富;刘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前庭大腺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24岁,未婚.反复外阴胀痛伴包块3+年,加重3d入院.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外阴左侧胀痛,继之出现包块,无畏寒发热,无外阴瘙痒,无白带异常,无月经改变,无痛经.自服消炎药后包块消失.曾反复多次发作,以月经净后或性生活后加重.3d前因月经净后同房,继之出现包块,且逐渐增大,以致行动不便,服消炎药后无效而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左侧大阴唇偏内有一鹅蛋大的包块,表面充血,触痛,内侧有波动感.血常规检查正常.入院诊断:左侧前庭大腺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中见:切开后引流出暗红色粘稠的不凝固的血液约30ml,并行前庭大腺囊肿剥除术.术后送病检结果示: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消炎对症治疗11d后痊愈出院.

    作者:杨武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窦鼻内镜手术后期处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术后局部处理及相关用药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对32例病人随机分两组,试验组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加类固醇,对照组不用.全部病例均给予术后鼻腔局部用药并常规行术腔清理处理.结果显示两组鼻粘膜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内镜术后使用口服抗生素对提高手术治愈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叶果;何俊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CD44v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玉芳;魏兵;欧阳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Cx26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x26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5例膀胱癌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x26表达进行检测,根据表达强弱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织中移行上皮细胞强表达、主要胞膜染色,而基底层表达微弱.35例膀胱癌组织中24例表达降低或不表达(68.3%),5例胞浆染色明显(14.3%).Cx26在高分化早期肿瘤中表达降低,随恶性程度增加而表达降低趋势明显.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x26的表达减少或异常分布,Cx26表达异常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表型有关.

    作者:罗顺文;叶钢;江永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严重性鼻出血诊断标准的浅见

    严重性鼻腔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其定义对医生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评价治疗效果、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国内目前对严重性鼻出血的诊断仍无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是耳鼻咽喉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加林;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21例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临床总结

    目的回顾21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对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进行探讨.方法 1999~2004年行喉次全切除环-舌骨固定术或环-舌骨-会厌固定术21例,声门上型8例(T2N0 1例、T2N1 2例、T3N0 2例、T3N1 3例),声门型13例(T2N0 2例、T2N1 4例、T3N0 5例、T3N1 2例).其中行环-舌骨-会厌固定术12例,行环-舌骨固定术9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3~42天(平均26d)拔除鼻饲管.术后的发音情况也令人满意.术后随访1~6年无局部复发.结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适于部分声门上型和声门型喉癌,在行喉次全切除时能保留喉功能.

    作者:李彬;樊晋川;王少新;王薇;陈建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静脉滴注可乐必妥致尿潴留1例

    患者,男,8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余年,加重伴发热1周入院.根据病史、体征及血常规、胸片检查,入院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发病以来,小便正常,无腰痛、膀胱刺激症状.给予患者可乐必妥注射液(日本第一株式会社生产)0.5g静脉滴注,1次/d,舒氟美0.1g口服,2次/d.2d后,患者出现不能自主排尿且膀胱充盈,予以导尿1000ml左右,后留置导尿,考虑可能是由可乐必妥所引起,舒氟美无此不良反应,停用该药.次日,拔出尿管,未做处理,患者能自行小便,此后未再复发.

    作者:林源;杨伟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应用椎弓根系统治疗保守无效的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17例,术后16例临床症状缓解满意,1例中等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史可测;蒋俊威;罗忠纯;王红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肥厚型心肌病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了解HCM的诊治现状,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近8年来收治的42例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治疗和住院期间的转归,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同时对于不同性别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6.8±18.8)岁(范围6~68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胸痛,心悸,晕厥或晕厥先兆,劳力性气促,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存在Q波.超声检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占90.5%.住院期间行药物治疗者占74.3%,5例接受DDD起搏治疗,2例接受室间隔化学消融手术.在不同性别间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CM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HCM在不同性别间临床表现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玉成;梁玉佳;饶莉;吕均;曾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ell麻痹的电生理检查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G)检测对Bell麻痹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和面神经电图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缺失者19例,其余11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100%.ENG早期异常率为25%.根据R1/M潜伏期比值测定结果21例表现为近段(茎乳孔内段)损害,4例为远端(茎乳孔外段)损害,5例较大范围受累.结论 BR检查是诊断Bell麻痹敏感指标,早期诊断价值更大.同时采用BR、ENG检测Bell麻痹患者,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对临床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兰;赵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凝血酶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评价凝血酶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6例新生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常规止血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凝血酶口服或鼻饲治疗,对照组不用凝血酶治疗.结果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感染、出血症等.凝血酶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感染、出血症等是减少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采用凝血酶口服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青;彭茜;张熔;陈昌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提高生活质量(附11例报告)

    近年体外反搏(ECP)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及其他缺血性疾病疗效肯定,受到国内外学者认同,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报道甚多.我院采用ECP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脑供血不足、突发性耳聋等病症已有10余年历史,治疗了数千例病者,收到良好效果.近年来我院采用ECP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TCA)术后11例患者,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罗玉凤;姚代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25耳(14例)爆炸性鼓膜穿孔治疗结果观察

    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因车内发生爆炸,受伤乘客有14例(25耳)发生鼓膜穿孔伤,经保守治疗,大部分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同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喉癌治疗的现状

    喉癌的治疗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873年奥地利外科医生Billroth首次行喉全切除术治疗喉癌,为喉癌的治疗奠定了基础.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20世纪70年代部分喉切除术得以广泛开展,其生存率并不低于同期病例采用全喉切除治疗者,80年代以来开展了喉癌的综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进入90年代,喉癌治疗的重点转移到功能保全性根治术上,即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并配合术前或术后放、化疗来缩小切除范围,以保全患病器官的功能和扩大手术的可行性.而具体治疗方案必须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范围、年龄及全身健康情况和有无转移来决定,本文将主要根据喉癌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目前喉癌的治疗现状作一述评.

    作者:刘世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低温射频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42例OSAHS患者,采用下鼻甲、悬雍垂、舌根等离子打孔,对软腭低垂者行悬雍垂切开+打孔.结果总有效率为88.19%,术后出现继发出血3例.结论应用双极射频等离子治疗OSAHS安全可行,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体外循环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尿NAG/Cr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转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尿肌酐(NAG/Cr)值的影响.方法 5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记录手术过程体外循环各转流因素,并与患者术后尿NAG/Cr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尿NAG/Cr与TM-50(平均灌注压低于50mmHg的时间压力积分)、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缩短转流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并维持平均灌注压在50mmHg以上有助于减轻肾损害.

    作者:伍长学;肖锡俊;袁宏声;范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56例外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外科创伤性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处理和正确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创伤性应激性溃疡出血56例,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慧;陈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临床应用进展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鼻漏是鼻颅底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经鼻内镜行CSF鼻漏修补术已经成为鼻-前颅底手术的标志性技术,本文就此手术临床应用进展及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邹剑;张勤修;刘世喜;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