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修;叶静;魏雪梅;李满;刘世喜
患儿,男,12岁,因确诊结节性脂膜炎9年,复发4个月入院.入院前9年,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乏力,双下肢股外侧皮肤包块,大小不等,表面皮肤泛红,压痛,于外院经皮肤包块活检后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并自行长期口服强的松、狼疮丸,至4年前患儿未再发热,且皮肤包块消失,但局部留有萎缩瘢痕.4个月前上述症状复发,伴躯干、四肢包块,自行口服狼疮丸、强的松、鲨肝醇至今,并于10d前开始口服雷公藤多甙,患儿仍反复发热,体温高达40.5℃,偶伴畏寒、寒战,全身皮肤呈脱皮样改变,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郭霞;周晨燕;李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玉芳;魏兵;欧阳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颅脑损伤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在临床中常见,其观察护理较单纯颅脑伤复杂,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该类病人118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7.2%,其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晓明;陈志远;胡春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鼻漏是鼻颅底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经鼻内镜行CSF鼻漏修补术已经成为鼻-前颅底手术的标志性技术,本文就此手术临床应用进展及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邹剑;张勤修;刘世喜;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术后局部处理及相关用药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对32例病人随机分两组,试验组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加类固醇,对照组不用.全部病例均给予术后鼻腔局部用药并常规行术腔清理处理.结果显示两组鼻粘膜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内镜术后使用口服抗生素对提高手术治愈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叶果;何俊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术后5-氟尿嘧啶(5-Fu)湿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治疗加5-Fu局部湿敷为实验组(45例),单纯手术治疗为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3.3%,对照组80.6%,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复发率6.6%,对照组41.7%.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耳道乳头状瘤术后加用5-Fu湿敷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胡纯红;闵小玲;秦学玲;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国内外多项研究[1,2]显示氯诺昔康在骨科和妇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镇痛效应相似或优于吗啡和曲马多,但与芬太尼相比较以及复合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芬太尼为对照药,对患者术后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行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作者:周木香;王瑜;姚文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严重性鼻腔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其定义对医生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评价治疗效果、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国内目前对严重性鼻出血的诊断仍无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是耳鼻咽喉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加林;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诊治的方法、效果.方法通过临床症状、鼻咽侧位X线摄片、纤维鼻咽镜检查及多道睡眠监测法(polysomnography,PSG)诊断OSAHS 70例,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5次/h,伴随血氧饱和度降低≥3%以上的患儿诊断为OSAHS.对其中64例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行手术治疗,3例伴鼻窦炎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结果有57例完成了术后随访及PSG检查,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个月内复查PSG表明AHI、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次数等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有3例高血压患儿术后2例5~10d血压恢复正常.3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术后1~2个月复查鼻塞,头昏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儿童OSAHS有其自身特点,诊断主要依靠PSG,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儿童OSAHS的常见原因,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并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杨洪斌;梁传余;刘隆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108只眼不同程度近视(-2.50D~-12.00D)分为3组:Ⅰ组为-2.50D~-6.00D、Ⅱ组为-6.25D~-10.00D、Ⅲ组为-10.25D~-12.00D进行LASEK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3组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为95%、93%和61%,在±0.50D以内者分别为87%、85%和29%.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或以上者分别为100%、100%和89%,达到1.0或以上者分别为97.8%、91.5%和3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LASEK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田萍;陈豫川;宇成达;陆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42例OSAHS患者,采用下鼻甲、悬雍垂、舌根等离子打孔,对软腭低垂者行悬雍垂切开+打孔.结果总有效率为88.19%,术后出现继发出血3例.结论应用双极射频等离子治疗OSAHS安全可行,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了解HCM的诊治现状,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近8年来收治的42例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治疗和住院期间的转归,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同时对于不同性别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6.8±18.8)岁(范围6~68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胸痛,心悸,晕厥或晕厥先兆,劳力性气促,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存在Q波.超声检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占90.5%.住院期间行药物治疗者占74.3%,5例接受DDD起搏治疗,2例接受室间隔化学消融手术.在不同性别间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CM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HCM在不同性别间临床表现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玉成;梁玉佳;饶莉;吕均;曾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溶血和标本保存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的影响及其在肺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进行测定,计算因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与NSE含量的关系;对正常人和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抽取血液标本后立即测定和分别放置1、2、3d再测定,计算其NSE含量的变化;对良性肺病患者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进行NSE测定;并对1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动态观察.结果溶血对NSE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因溶血每增加1g血红蛋白就可测定出32.46μg/L的NSE;标本放置1、2、3d再测定,其NSE含量显著增加(P<0.01);良性肺病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之间,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之间,均显示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恢复后的NSE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NSE的测定,对小细胞肺癌等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价值很大.但因标本溶血及延长测定时间对NSE的结果影响甚大.因此实际工作中,应绝对禁止使用溶血标本,且抽取标本后必须尽快测定,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佟素香;王小芳;曾轶;徐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恶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并综合评价各种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2例恶性心包积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02例恶性心包积患者中,患呼吸系统肿瘤的占43%,其他病因依次为乳腺癌(19%)、白血病、淋巴瘤(15%)、卵巢癌、宫颈癌(11%)、胃肠道肿瘤(4%)、平滑肌肉瘤(1%)、黑色素瘤(1%)、其他(6%).男性患者首位病因为呼吸系统肿瘤,第2位病因为血液系统肿瘤;女性患者首位病因为乳腺-子宫附件肿瘤,第2位病因为呼吸系统肿瘤;②心包积液查癌细胞276例,阳性率为35%;心包积液癌胚抗原检测276例,平均值39μg/L,>5μg/L的有212例(阳性率为77%);心脏CT检查252例,发现心包不规则增厚及心包腔内结节状肿块179例(阳性率为71%);心脏超声检查302例,探查到心包增厚及不规则占位性病灶85例(阳性率为28%);③以上4者联合阳性率为83%.结论呼吸系统、乳腺-子宫附件、血液系统肿瘤是心包积液的主要病因.心包积液涂片查癌细胞、心包积液检测癌胚抗原、心脏CT、心脏超声检查对诊断恶性心包积液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彭玲;韦建;李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genistei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genistei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genistein作用后催乳素瘤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变化.方法采用MMT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genistei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深入探讨genistei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Genistei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genistein(10 μ mol/L)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③Genistein作用于人催乳素瘤细胞15min后,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实验结果为探讨genistei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示,genistein对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作者:黄海;邹自英;袁成良;赵碧;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当前,在医疗纠纷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形势下,如何降低医源性医疗风险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当务之急.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效防范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院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作者:孟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鼻甲等离子减容术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男20例,女12例,采用药物治疗后鼻塞仍无明显改善,用等离子手术系统在下鼻甲粘膜下打孔,分析其疗效.结果疗效在3个月随访时判断,结果显效19例(59.38%),有效13例(40.63%),总有效率100%.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欠佳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可以明显改善鼻塞症状.
作者:张勤修;叶静;魏雪梅;李满;刘世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发生于颅内胼胝体者更少见,因其临床特点不典型,常导致误诊.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胼胝体恶性淋巴瘤4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年军;何正文;高洪波;章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隆胸整形术中静脉麻醉的用药方式.方法将120例要求隆胸的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合用,Ⅱ组为芬太尼与异丙酚合用.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分别静脉缓慢推注稀释的咪唑安定3mg或芬太尼0.03mg.手术开始时,Ⅰ组静脉推注氯胺酮0.8~1mg/kg,Ⅱ组推注异丙酚1.5~2mg/kg,根据术中病人疼痛反应,Ⅰ组追加氯胺酮0.6mg/kg,Ⅱ组追加异丙酚1mg/kg.术中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术毕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过程中,Ⅰ组出现循环系统兴奋表现,Ⅱ组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抑制表现.Ⅰ组有苏醒时间延长,苏醒时谵妄、头晕、不愉快幻梦等轻度精神症状.结论两种静脉麻醉方式均可作为隆胸手术的用药方法.
作者:阳启茂;谢滨蓉;谢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常见多发的男性老年病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其发病率不断增高.BPH引起尿道狭窄,主要导致排尿梗阻与尿路刺激症状.近十年来,药物治疗已成为轻、中度BPH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品种繁多,大体上可分为植物类药制剂,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雄激素抑制剂等几大类[1,2].
作者:安宇;李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