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致腹壁下动脉损伤

王玉珍

关键词:剖宫产术, 动脉损伤
摘要:1病历简介孕妇,26岁,孕3产0,孕36+1周,于2002年2月6日因腹痛伴阴道流血5+h入院待产.孕期经过顺利,孕期检查无异常.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20次/min,BP 14.5/8kPa(1mmHg=0.133kPa).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睾丸炎性病变的诊治现状

    睾丸的炎性病变相对于睾丸肿瘤较为少见,由于睾丸炎性病变的原因多且较为复杂,睾丸的炎性病变由多种病因引起,可分为非特异性、特异性、病毒性、螺旋体性、自身免疫性和寄生虫性以及化学损伤等.部分与睾丸肿瘤亦难以鉴别.因此,我们复习文献对睾丸炎性病变的诊治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金鸿;封锦;张思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痫样发作型56例诊治体会

    我院儿科1998年1月~1999年12月间,共收治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72例,其中痫样发作型56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21例病人分为偶发房性心律失常组(61例),阵发性房速、房扑组(50例),阵发性房颤组(42例),正常对照组(68例);采用纸速50mm/s的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大P波时限(Pnax),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wd;均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d).观察各组Pmax、Pmin、Pwd的变化情况及其与LADd的相关性.结果①偶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max、Pmin、Pwd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而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的Pwd、Pmay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偶发房性心律失常者(P<0.001).②Pmax、Pwd与LADd有良好的正相关(P<0.005和P<0.05),而Pmin与LADd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wd的增加、Pmax的延长可作为一种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

    作者:罗勇;高兴玉;陈丽;刘利;刘小华;哈磊;陈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1例

    患儿,男,10岁.因发热2周,眼睑浮肿1周于1995年10月1日入院.病史中无明显的肉眼血尿,无寒颤、抽搐.伴浮肿、少尿.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1~2次/d.轻咳,无腹泻,院外治疗不详.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确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杏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1疗程,用药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内皮素、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指标的改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李佳;欧阳芳;杨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孪生姐妹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例

    1临床资料例1,女,9岁,因面色苍白3年余.气促发热3d入院.病后3年余均在乡镇医院就医,查Hb 60~95g/L.曾诊为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给予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反复治疗效果不佳.3d前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查Hb 35g/L.

    作者:陈华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99Tcm-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分析(附300例报告)

    目的探讨99Tcm-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T)对冠心病(C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234例,女66例.年龄30~85(57.5±16.5)岁.同时进行EC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ECT、CAG阳性100例(33.33%),ECT阳性而CAG阴性30例(10%),ECT阴性而CAG阳性52例(17.33%),ECT、CAG阴性101例(33.67%);②ECT对CAG阳性CAD诊断的敏感性为65.79%,特异性77.1%,阳性预测值为76.92%,阴性预测值为66.01%,准确性指数为71.02%.结论ECT是一种无创、方便、费用低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明江;蔡力;唐英蓉;蒋瑾;宋文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4例手术体会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改良术式[1,2],经多年临床实践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子宫全切除术,我院近两年多来开展此手术34例,现对该手术的方法及优缺点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功能及构造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HRV)为了解心脏自主神经提供了重要窗口,目前认为HRV减少不仅与猝死、冠心病死亡密切相关,而且也能预测所有原因的病死率[1],因此对HRV的研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作者:曾朝荣;兰永乔;柯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致腹壁下动脉损伤

    1病历简介孕妇,26岁,孕3产0,孕36+1周,于2002年2月6日因腹痛伴阴道流血5+h入院待产.孕期经过顺利,孕期检查无异常.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20次/min,BP 14.5/8kPa(1mmHg=0.133kPa).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4例误诊分析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常缺乏典型症状,早期易误诊,笔者自1992年2月~2001年12月,共接诊因各种原因造成误诊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4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佳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

    1999年10月至2002年1月,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51例,其中一次性切开根治45例,一次性切开根治加挂线6例.随访2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念;廖斌;冯流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120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朱高平;刘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胃癌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附80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胃镜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88~2001年,经胃镜确诊的老年人胃癌36例,与同期非老年人胃癌44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胃癌男性多于女性(3.5:1),病程长,超过1年者占27.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症状不典型,腹痛发生率低,为55.56%,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消瘦发生率为38.89%,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癌肿多发于胃底贲门部;Borrman分型以Ⅰ型多见.结论掌握老年人胃癌的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王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心衰患者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对558例慢性心衰患者、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0例,肺心病87例(代偿期38例,失代偿期49例),30例2型糖尿病及70例正常人作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 β(1L-Iβ)、白介素6(IL-6)的测定.对肺冠心、冠心、高血压、肺心病严重心衰作了1:1:1:1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9例肺冠心严重心衰作了氯沙坦与福辛利的干预治疗.结果①心衰患者TNFα、IL-Iβ、IL-6高于正常人,有统计学意义.②2型DM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都有炎性细胞因子增加.③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严重心衰患者增加显著,心功I级、Ⅱ级增加不明显.④炎性细胞因子3分位数及以上病死率明显增加.死亡病例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⑤TNFα、IL-Iβ、IL-6、EF、MYHAⅢ、Ⅳ是独立的预测存活率的危险因子,多变量分析示TNFα、NYHAⅢ、Ⅳ级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⑥冠心合并肺心病心衰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高,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⑧氯沙坦及福辛普利干预治疗1月,血炎性细胞因子均有下降,氯沙坦组更明显.血内皮素及NO/ET比值改善,福辛普利组>氯沙坦组,生存质量改善两组相似,但前者3例咳嗽加重,后者无;6分步行试验,两组改善相同.结论血炎性细胞因子与严重心衰心室重构有关,是独立的预测存活率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受病因影响,以冠心病心衰合并肺心病高,氯沙坦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曾祥鸿;李芸芸;赵豫琴;刘朝晖;袁涛;李芳;靳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2例临床分析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无菌性脓疱病,其特点为起病急,多形性皮疹,以小脓疱为主,伴有高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本病病因多与药物有关[1].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2例,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冉琴;周永明;蒋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超诊断女性双侧腹股沟直疝嵌顿1例

    患者,女,52岁.因双侧腹股沟及可复性包块7年,包块不能还纳伴疼痛2d入院.查体:P、T、R、BP正常.

    作者:王映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并殖吸虫致胸膜炎2例

    并殖吸虫致病主要是由于童虫和成虫在脏器和组织内移行窜扰、寄生破坏以及虫体的分泌代谢产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但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停留在肠、腹腔、胸膜等处引起异位寄生.笔者在1998~2002年间检出并殖吸虫致胸膜炎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启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视心血管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国际、国内新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出现和得到重大发展.

    作者:尹立雪;蔡力;郑竹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激素吸入疗法失败原因分析

    对1997~2001年我院儿科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激素吸入疗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谢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