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潘海平;冯秋霞;唐英

关键词:血站, 实验室, 血液检测, 质量控制
摘要:对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前、中、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诸要素和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全面有效的质控,血液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证.加强对实验室血液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准确、及时、有效地开展血液检测工作,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单病种精细化防治效果分析:以狂犬病为例

    以狂犬病防治为例,介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网络和管理考核体系.实施后,使狂犬病发病数自2012年-2015年逐年递减,狂犬门诊规范化处理病例数2015年较2014年增加5 175例,狂犬病防控知识回答正确率由50.3%提高至56.8%.结合精细化管理“精、准、细、严”的原则对经验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精细化理念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合作等建议.

    作者:吴越;李恒新;张雅娟;李刚;刘南;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远程医疗的突发急诊创伤救治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依托远程医疗应对突发急诊创伤事件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前198例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院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后198例院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依托远程医疗系统进行急诊,远程医疗系统由家庭与社区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等组成,利用移动4G、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急救干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与血糖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与血糖的传输率分别为99.5%、100.0%、96.0%、98.0%.观察组的达到现场时间与现场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5.45±3.19min和13.20±4.20min,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19±4.18ain和34.19±5.44min(P<0.05).实施急救措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5%和7.1%,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托远程医疗系统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急救死亡率,为灾难救援提供借鉴.

    作者:黄薇;李艳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HIMSS7标准重建临床辅助决策系统

    介绍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设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的详细情况,系统囊括了药学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检验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等多个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达到HIMSS 7级医院等级评审对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的要求.同时指出: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使得传统诊疗过程更加智能化,固化了医院制度和诊疗流程.

    作者:宋俏莉;曹晓均;宋燕燕;孙新;和凡;崔彦芹;周宁;姜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OSSUM评分在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OSSUM评分系统是预测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分系统,由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严重性评分两部分构成.对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严重性评分,依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有推广应用价值.但系统也存在计算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过高等问题.

    作者:周甜甜;胡佳丽;刘震杰;金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用FMEA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可复用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锐器伤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严重度、发生频率和不易探测度评分,计算事先风险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关键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毒供应中心员工锐器伤发生人次从2015年的12人次降低到2016年的4人次.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

    作者:张金凤;吴湘玉;刘玉洁;许瑛;何军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科室质控组长岗位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科室质控组长培训前后岗位能力变化情况,分析培训效果,以提高医院质控质量.方法 对72名质控组长,于2016年1月(培训前)和12月(培训后)进行问卷调研.结果 培训后,质控组长对质控知识的自评知晓率和考核正确回答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传授病历书写方法,书写质控科室病历,协助机关管理等能力胜任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通过岗位能力培训,促进了科室质控组长胜任岗位工作,搭建了质控组长交流平台,建立了质控组长培训长效机制,进而不断提升了医疗质量水平.

    作者:刘维;王宏斌;肖妹;田妮娜;张珊红;安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HIMSS EMRAM标准的病理标本闭环管理实践

    病理标本在转运过程中的信息传送和转送效率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介绍了基于HIMSS EMRAM7级标准,以及利用现代物流计算机技术,研发出了一套适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病理标本的全流程闭环可追溯管理系统,并分析了系统标本查询、条码打印、标本采集、标本打包、标本输送、标本等级等功能.

    作者:曹晓均;余少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信息支持与管理互补模式下的医院感染监测实践

    分析了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情况,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全过程信息追踪可实现感染防控关口前移以及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等.同时从多部门合作规范诊疗行为、多途径多层次质控以及将临床科室感染病例上报指标纳入质量考核体系3个方面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实践情况.认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丛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进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

    作者:丁丽丽;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张平;喻玲丽;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医患沟通与决策模式探讨

    目的 分析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现况及决策模式,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高通量基因测序、药物涂层支架两项具体新技术,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9家医院的患者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5城市19家医院的950位患者(心内科178位,妇产科233位,其他科室554位)和908位医生(心内科158位,妇产科177位,其他科室556位);54.9%~63.5%患者会主动向医生表达诉求,52.8%~58.9%得到医生回应;85.3%~96.7%医生会征求患者意见,41.5%~52.5%认为患者诉求会影响医学技术使用;83.4%~94.3%患者偏好医患共同决策,85.8%~91.5%患者和63.9%~91.6%医生实际感知到医患共同决策.结论 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仍需加强;患者和医生共同感知决策模式;医患沟通现状与决策模式存在差异;加强医患交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明坚;魏艳;何露洋;王弓茹;李君秋;柯雄;李娜;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乡镇无偿献血招募措施探讨

    对石家庄市17个县区及下辖乡镇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宣传招募措施包括转变组织管理模式,依托县区卫生主管部门推动;抓住关键人物,强化宣传招募;宣传方式多样化;利用网络面向年轻人进行宣传招募等.促进了乡镇无偿献血工作模式的改进,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

    作者:赵贵起;贾桂丛;陈筱麟;王庆明;王康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通过HIMSS评审推进儿童保健信息化管理水平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国内早使用儿童保健信息系统管理的医院之一.介绍了该院儿童保健信息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实现与HIS系统的整合,开发移动健康管理等手段,使儿童保健信息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儿童保健信息化系统助力医院通过了HIMSS 7级评审,提高了儿童保健管理水平.

    作者:刘倩筠;宋燕燕;曾庆伟;曹晓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上海市病历质控信息化督查实践

    病历质量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病历质量督查工作效率低下、督查取证困难、缺乏系统回顾及分析评价、不能有效整改追溯等问题,研发了病历质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督查,获取了所有扣分明细,并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说明病历质量信息化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洁;谭申生;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移动智能医疗系统建设提升门诊服务质量

    介绍了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架构与建设实践.通过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院前、院中及院后三个主要系统模块,可实现门诊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对移动智能医疗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建设展望.

    作者:曹晓均;方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科患者输血安全规范化管理实践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输血查对项目不全,输血过程观察记录不规范,输血时效意识淡薄,用毕血袋处理不规范.从规范输血护理记录,加强时效管理,修订检查标准3方面进行改进.加强了输血环节质量监控,规范了外科患者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李丽萍;何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捐血屋功能拓展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基层捐血屋的单一功能配置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综合性服务需求.选择离城区较远、人口基数较大的基层捐血屋,展开包括无偿献血宣传、招募、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贮存与发放以及血费报销和献血者归队等功能拓展.这对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发展,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率,提升献血服务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韦振兴;庞栋;张翙;黄金环;农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确立了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包括4个结构指标、1个过程指标、5个结果指标,并明确了收集与计算方法.结论 该体系有助于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弥补了儿科护理质量定量测评工具的缺乏,突出了儿科专科护理特点,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专科技能水平,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张晓侠;杨晓蓉;张玉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州市自体输血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推动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探索建立有效的自体输血发展策略.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依据广州市临床用血实际,选取9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为44.78%,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未开展的主要原因为:医院输血患者较少,对自体输血技术未深入了解;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等.2015年整体贮存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0.5%,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2.7%,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15.4%.结论 建议将自体输血开展工作纳入医院考核范围,设定为临床用血督导检查内容之一;推荐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着重推动骨科、移植外科、颅脑外科、产科、妇科等学科领域自体输血的应用.

    作者:张伟东;关飞舜;梁明月;梁华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找出影响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并于2015年5月和2016年7月对职工分层抽样进行调研,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将问卷59项问项聚成有形性、可靠性、呼应性、支持度、转换成本、满意度和忠诚度等7个维度.支持度对职工满意度、忠诚度影响大.在编、中级职称者满意度低,科研、后勤及高级职称者忠诚度高.所有职工2016年满意度和忠诚度较2015年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医院通过改革与转型,大胆创新,实行绩效改革,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动科室间的合作与联动,多方支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了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作者:李敏;万申敏;卢洪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分析了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规范标准,政府主导与医院实践业务脱节等,指出了建设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从健全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与工作报告,信息报告与处理通路,分析、评价与干预4个方面介绍了医学装备控制的运行机制.

    作者:曹红儒;李帅帅;高敬龙;韩伟;张恩科;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小型民营医院人才管理机制探讨

    民营医院生存发展的重点是人才,而中小型民营医院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其次是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完善的培训方式、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凝聚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李朝阳;董晓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