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春;张永秋;沈淑贞
目的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术前病人选择提供无创性影像检查依据.方法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TEE)对15例左心耳血栓、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LASEC)或伴左房血栓(血栓组)和25例无血栓组进行检查.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耳大直径(LAAD)、大长径(LAAL)、大面积(LAAA)、充盈速度峰值(PFV)、排空速度峰值(PEV).结果血栓组LAAD、LAAL、LAAA、显著增大,PFV、PEV明显减低.结论应用TEE检测左心耳是PBMV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可靠方法.
作者:史丽雅;燕纯伯;杨源烈;李健;何锐锋;陈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环丙沙星是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广,对需氧G-杆菌及G+球菌作用较强,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我院内外科在应用中均发现其引起精神症状,现报道如下,以引起同道重视.例1,女性,70岁.以反复咳嗽、咯痰入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先用优普林抗炎7天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由于患者经济情况改用青霉素G钠400万U及环丙沙星(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99113512)0.2g静滴,q12h输液,第3日突然出现烦躁、兴奋欣快、胡言乱语及抓扯物品等精神症状,次日停用环丙沙星,于第7天患者上述症状才完全消失,恢复正常.
作者:梁斌;曹念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胃肠道癌误诊为结石性胆囊炎而施行胆囊切除术,究其原因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1995~1998年间收治4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男性,年龄54~72岁.除1例以肠梗阻表现入院外,均腹痛、腹胀、恶心就诊.B超发现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2例术前胃镜无异常发现.术后20天到3月内临床症状不缓解而就诊,经胃镜、维十二指肠镜结合消化道x线造影,取病检证实胃癌2例,十二指肠降段癌1例,结肠癌1例
作者:舒立;张琳;黄承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侧扪不到睾丸的儿童隐睾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2例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行手术探查及治疗.结果 42例中28例为高位隐睾;2例已降入阴囊,2例位于股管内,1例位于腹股沟管内,均发育不良;9例为患侧睾丸缺如.行睾丸固定术28例;切除发育不良,异位睾丸9例;仅作探查5例.25例获随访半年至11年,术后睾丸回缩3例,萎缩2例.结论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其睾丸大多位于腹腔内,其次为患侧睾丸缺如、发育不良、异位或已降入阴囊伴睾丸极度发育不良.术前仍缺乏可靠的确诊方法,手术探查仍然是可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王明和;陈绍基;黄鲁刚;李建宏;周华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1988年9月至1996年3月,用新器械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840例.为保证手术成功施行,我们用“B超”行术前胆囊底动态定位及胆囊颈定位,可以科学准确设定“小切口”位置的经验.方法术前病人平卧及半坐卧位各行胆囊底B超定位,分别用美兰标定位置及胆囊颈位置,如囊底标记之两点距离>1cm,说明胆囊未粘连,切口以胆囊颈点为中心设置,应小,约3cm长.如囊底两标记点距离<1cm,说明胆囊粘连,切口长4cm,如胆囊已萎缩,又属宽肩阔背之体型,切口宜偏内侧,宜大,以6cm为宜.结果 840例手术成功施行.结论小切口术前胆囊底动态B超定位,是“小切口”位置设置的指南,是顺利完成手术的首要保证.
作者:周家镇;马果丰;何兴华;刘学彬;任明扬;黄雄;何小山;扬志高;扬文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6年5月以来,我院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50例,胸腔镜同期辅以小切口(VAMT)3例,与常规开胸组进行对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常规开胸组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为随机抽取1996年5月前的50例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自发性气胸25例,自发性血气胸25例.VATS组50例,男43例,女7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自发性气胸27例,自发性血气胸23例.
作者:张力;刘家珍;杨世英;黎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垂体瘤术后3月,残余瘤切除术后46天再次入院拟作放疗.查体:神清,视野正常,肢端肥大征明显.尿糖(一),尿比重:1.015.空腹血糖4.8mmol/L.血常规正常.血电解质均正常.入院后第16天无明显诱因感烦渴、多饮、多尿.当晚睡眠中出现四肢抽搐,双眼凝视,呼之不应.考虑术后继发性癫痫大发作,给予安定10mg静脉注射,20mg静脉滴注,患者逐渐深昏迷.BP14/10.5kPa,血常规:WBC 10.1×109/L,N O.69,L 0.31,血糖62.6mmol/L,血Na118mmol/L.血K2.84mmol/L,有效渗透压304mosm/L,尿糖卅,尿酮卅.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诊断:垂体瘤继发性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昏迷.立即给予补液、胰岛素、纠酸及对症治疗,同时复查血糖39mmol/L,血Na148mmol/L,血K3.6mmol/1,有效渗透压342mosm/L.次日血Na156mmol/L,渗透压346mosm/L,尿量7000ml/24小时,尿比重<1.000.
作者:陈平;李朋秋;吕月婵;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53岁.因突发上腹痛27小时,加重2小时于1998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27小时前不明诱因突然出现上腹持续隐痛,向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腹泻.2小时前腹痛加剧,呈撕裂样.既往史:7年前断高血压,未治疗.人院查体:T37℃,P84次/分,R24次/分,BP30/17.5kPa.神智清楚,叩诊心底部略增宽.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肌紧张,上腹轻压痛,肝脾未扪及.余无异常.血淀粉酶48μmol/L,尿淀粉酶396umol/L,腹部透视及B超无异常.WBC14.7×109/L,RBC4.57×1012/L,Hb150g/L.入院诊断:急性胃炎、高血压病.经以保护胃粘膜、降血压、输液等治疗,血压降至20/12kPa,但腹痛无好转.11月29日,患者逐渐感头昏,视物模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忆、定向力减退
作者:刘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20年来我国泌尿外科事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泌尿外科专业人员(主治医师以上)对现代泌尿外科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充分的认识;引进了以各种内腔镜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为代表的先进诊疗设备;开展了一系列新的诊疗技术,如尿动力学检测、腔内泌尿技术及肾脏移植等;部分医院泌尿外科的某些诊疗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他们中大多数经过国内外系统学习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是我国泌尿外科事业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员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型或医疗中心.
作者:杨宇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病人的治疗,自推广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1]以来,使病死率下降到1%以下,但对该病的中晚期(发热期后期)病人尚无有效疗法,病死率较高.近5年来,我院采用联合抗过敏加新鲜全血治疗HFRS中晚期病人91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36岁.腹痛、腹胀3月,加重伴呕吐半月人院.3月来,患者感全腹胀痛,餐后加重,无呕吐、腹泻,不发热.入院前半月,腹痛、腹胀加重,呕吐胃内容物,大便4~7天1次.无肝炎、结核史及腹部手术、外伤史,月经正常.查体:T36.7℃,营养欠佳,精神差,痛苦表情,心肺(一).腹部膨隆,腹肌稍紧张,压痛,肝未及.深触诊中下腹部扪及边界不清、质地硬、表面不平之包块大小约10.0cm×5.0cm,压痛明显,肠鸣音增强.辅助检查:血象:WBC 8.4× 109/L,,N 0.76,L0.24,Hb 134g/L.B超显示:腹腔肠管扩张、迂曲,内容物潴留,肠管间见条行光带.下腹部腹腔内见不规则实性回声团块4.8cm×4.5cm块形.X线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平片见肠管扩张并液平征像.初诊: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肠梗阻?住院后经抗痨、胃肠减压、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因不能除外肠梗阻及腹腔肿瘤,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大网膜,中下腹见6.Ocm×4.Ocm一囊状包块,固定,表面不光滑,包膜为灰白色,膜较厚,膜内可见小肠、部分结肠,肠管间广泛粘连,部分肠管弯曲呈锐角,肠壁充血、水肿、僵硬无弹性.术后病理报告:①肠腺癌(低分化),②陈旧性结核性腹膜炎.术后诊断:①腹茧症,②肠腺癌(低分化),③陈旧性结核性腹膜炎.
作者:吕立生;贾雪莉;谢清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对213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作了抗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BE12)染色,特异地显示前列腺基底细胞.结果前列腺腺癌基底细胞均丢失,而前列腺增生性病变基底细胞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只有少数3级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和非典型性瘤样增生基底细胞不完整.结论能特异显示前列腺基底细胞的34BE12抗体在前列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均有很好应用价值.
作者:闫洪涛;唐朴;杨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急诊榆尿管结石的经验,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6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3例,中段结石59例,下段结石25例.采用美芝JT-ESWL-108A型超声波单向定位水囊式碎石机.术后配合抗生素及自制中成药治疗.结果 1周内排尽结石132例,2周内排尽27例,3周内排尽8例,绝大多数患者经ESWL治疗后绞痛都得到明显缓解.结论输尿管结石嵌顿伴绞痛行ESWL治疗利多弊少.发作时间越短,效果越佳;发作时间越长,碎石效果就不够理想.急性输尿管结石行ESWL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蒋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底区手术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Ⅰ期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对38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所致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了Ⅰ期修复.修复材料主要为带蒂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辩8例,带蒂胸大肌下部岛状肌皮瓣5例,带蒂颞肌复合组织瓣或带蒂颞肌筋膜帽状腱膜瓣+骨块+游离皮片共17例,额肌复合组织瓣7例,前臂皮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1例.组织辩面积8cm×1Ocm~7cm×25cm.结果组织瓣成活率89.47%(34/38例),术后并发症率18.4%(7/38例),其中肌皮瓣部分坏死10.5%(4/38),脑脊液漏5.2%(2/38),颅内感染2.6%(1/38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颅底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修复重建能够有效地预防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尤以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重建颅底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组织瓣存活率高,易掌握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做颅底区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虹;吴宇平;陶远孝;朱力;王菊仙;廖文满;吴家玉;吕扬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27岁.服万灵杀虫剂约50g,10分钟后被家人灌入肥皂水,吐物无色无味.半小时后出现流涎、出汗、腹痛、心慌、气紧等症状而入院.查体:T35℃,P66次/分,R24次/分,血压为零.神清,皮肤湿冷,口内分泌物多,双瞳等大等圆,直径0.1cm.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低钝,剑突下2cm处有压痛,无肌束颤动血清胆碱酯酶40U.诊断:急性万灵杀虫剂中毒.立即洗胃,建立静脉通道、升压和静注阿托品等抢救治疗.4小时后,即阿托品用量为27mg时,患者已阿托品化,病情显著缓解.巩固治疗2天,复查胆碱酯酶70U,痊愈出院.
作者:姜道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钾通道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种可兴奋细胞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类型的钾通道.其中由神经元细胞浆内Ca2+浓度和动作电位决定其通道开放和关闭的一类钾通道称为钙激活钾通道(Kca能通道).在许多神经元中,动作电位的产生可导致Ca2+内流,从而激活Kca通道,产生钙激活钾电流(IKca).自1975年Meech等首次在神经细胞上证实了IKca的存在后,先后在多种细胞上发现了一大类电导值不等,电压依赖性不同的Kca通道.神经元表达多种Kca通道,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放电频率和膜振荡中起重要作用[1].因此,对钙激活性钾通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必将促进对脑损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从而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开拓更有效的途径.
作者:唐兴江;范生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儿,女,10岁.因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9小时人院.查体:T39.9℃,P120次/分,R30次/分.颈阻强阳性,心肺无异.四肢肌张力正常,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血常规:WBC30.2×109/L,L O.05,ST 0.01,SGO.94.脑脊液:WBC5200×106/L查见脓球,多核0.98,单核0.02,潘氏试验(卅),蛋白定量0.42g/L,5管糖0.55~1.11mmol/L,CL120mmol/L.临床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给予青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4天,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正常,治愈出院.发病后4个月、10个月患儿又因发热、头痛、呕吐数小时2次入院,亦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均给予青霉素+氯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4周治愈出院.11个月后,患儿再次因发热、头痛、呕吐5小时入院,仍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追问病史,患儿10个月时有鼻根部刀刺史,刀刺深度约2cm.患儿常有鼻塞、流脓涕,并左侧上颌窦炎.进一步作头颅及鼻部CT,提示大脑脑沟有较明显强化,符合化脑的改变,左侧筛板骨质缺损,其下嗅区可见一0.5cm×1cm低密度影.左侧慢性上颌窦炎、蝶窦炎,左额窦上下分隔(系粘膜增厚与积液),下份额窦炎.本次在化脓性脑膜炎治愈及鼻窦炎控制后,作筛板修补术,随访5年,无化脓性脑膜炎再发.
作者:王敏;王安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R、AR及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10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病理切片组织检测ER、AR和VEGF.结果 10例前列腺癌中ER全部阴性:AR阳性9例,占90%(9/10);VEGF 4例阳性,占40%(4/10),其中+2例,++ 1例,卅1例.30例BPH中ER阳性15例,占50%(15/30),VEGF 12例阳性,占40%(12/30).结论 PCa与BPH中VEGF含量比例相同,阻止VEGF的生成作用达到治疗只能对部分患者有效.ER、AR、VEGF可作为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指标.
作者:王继忠;毛普德;曾德朗;王建军;谢贤镛;朱治健;周继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方法从腹膜透析患者的换液操作、操作环境、器械消毒、窦道口消毒、外接管更换及专人操作等方面判断其是否正规,并对正规和非正规操作情况下的腹腔感染率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O型管组和直管组的外源性感染明显多于内源性,两组正规与非正规操作的腹腔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先进的管道系统并不能取代严格正规的操作程序,无论用何种外接管系统,非正规操作都是腹膜炎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凡;崔建强;张人杰;王涛;郭东阳;陈昭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5年8月至1999年2月,我院共收治5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空回肠多发性憩室.其中3例在外院误诊,我院误诊2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1.1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3~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腹痛3例,伴有腹胀、恶心及呕吐者2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9~12.1×109/L,N 0.72~O.83,L O.17~O.19.x线立位前后位片示:全腹部肠管充气、扩张,可见数个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液平面者3例;表现为左中上腹肠管充气扩张的肠襻下方伴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液平面者1例;中下腹部上述表现者1例.本组病例结肠内均有少量气体,但无液平.均在本院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后,仍呈上述X线表现,进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空回肠多发性憩室.
作者:乔先达;刘同顺;付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