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误诊精神症状1例

刘旭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误诊, 患者, 高血压病, 上腹痛, 保护胃粘膜, 未治疗, 血淀粉酶, 视物模糊, 尿淀粉酶, 急性胃炎, 降血压, 既往史, 肌紧张, 定向力, 诊断, 杂音, 压降, 心脏, 突发
摘要:患者,男,53岁.因突发上腹痛27小时,加重2小时于1998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27小时前不明诱因突然出现上腹持续隐痛,向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腹泻.2小时前腹痛加剧,呈撕裂样.既往史:7年前断高血压,未治疗.人院查体:T37℃,P84次/分,R24次/分,BP30/17.5kPa.神智清楚,叩诊心底部略增宽.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肌紧张,上腹轻压痛,肝脾未扪及.余无异常.血淀粉酶48μmol/L,尿淀粉酶396umol/L,腹部透视及B超无异常.WBC14.7×109/L,RBC4.57×1012/L,Hb150g/L.入院诊断:急性胃炎、高血压病.经以保护胃粘膜、降血压、输液等治疗,血压降至20/12kPa,但腹痛无好转.11月29日,患者逐渐感头昏,视物模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忆、定向力减退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2例分析

    目的总结32例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1年2月至1999年10月,在我科用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2例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用纱条填塞子宫腔后均成功止血,20~28小时后经阴道顺利取出,未发生阴道大出血,产后42天随访28例,子宫复旧良好.结论子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大春;张永秋;沈淑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传统的正压通气,习惯选用大潮气量(12~15m1.kg-1)慢呼吸频率的方法,然而日渐增多的证据表明:对于患有肺部疾患的危重病人,应用这种通气方法容易引起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降低心输出量引起低血压,并造成撤机困难[1].我院老年干部科于1999年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5例患者,采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方法均被抢救成功,现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避免机械通的并发症,倡导较符合老年COPD的通气治疗.

    作者:郭华;陈祝元;王平;盛荣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侧扪不到睾丸的儿童隐睾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一侧扪不到睾丸的儿童隐睾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2例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行手术探查及治疗.结果 42例中28例为高位隐睾;2例已降入阴囊,2例位于股管内,1例位于腹股沟管内,均发育不良;9例为患侧睾丸缺如.行睾丸固定术28例;切除发育不良,异位睾丸9例;仅作探查5例.25例获随访半年至11年,术后睾丸回缩3例,萎缩2例.结论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其睾丸大多位于腹腔内,其次为患侧睾丸缺如、发育不良、异位或已降入阴囊伴睾丸极度发育不良.术前仍缺乏可靠的确诊方法,手术探查仍然是可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王明和;陈绍基;黄鲁刚;李建宏;周华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毒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伴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

    患者,女,36岁.因黄蜂蜇伤致全身皮疹,四肢湿冷半小时于1999年9月15日住院.既往无心血管疾患.入院检查:T36.8C,P76次/分,R29次/分,BP10/5kPa,急性病容,呼吸促,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全身皮肤呈斑片状黄色皮丘,高出皮面,无出血点.心肺无特殊,左臀部皮肤明显肿胀,可见毒蜇.人院后立即肌注地塞米松10mg,肾上腺素1mg,并拔出毒刺,局部作十型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包扎.静脉滴注阿拉明、巴胺维持血压在16/10kPa.同时抗过敏,补充血容量、电解质、维生素等治疗.急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蔡明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对心肌细胞损伤的监测

    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中心肌细胞由于缺血导致细胞损伤,其早期监测十分重要.心肌标志物是心肌细胞损伤时的主要诊断指标,本文对3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转流前,术后2、24小时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cTnT)作动态观察,以探讨心肌细胞损伤时的佳监测指标.

    作者:蒋栋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31例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用手术,有多种途径与术式.阴式单纯性子宫全切除术上行法[J],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之优点.我院自1997年3月至1998年12月共行此术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年龄44~45岁,平均48岁.子宫肌瘤25例,子宫腺肌瘤2例,更年期功血2例,会阴陈旧性Ⅱ°裂伤6例,阴道后壁Ⅱ°膨出3例,子宫Ⅰ°脱垂3例.除3例外,均为正常位置子宫.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6周大小3例,9~10周大小25例,16周大小3例.术前均经妇科检查双附件正常无盆腔粘连,经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阴道分娩史.

    作者:胡昌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泌尿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1990~1999年我院收治泌尿生殖系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其中肾上腺、肾脏、膀胱、睾丸、附睾及前列腺各1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果除原发于前列腺1例行单纯化疗外,余5例均在手术后方获诊断,术后均行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4例生存已超过3年.结论术前诊断泌尿生殖系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避免手术治疗.联合化疗应是治疗首选.

    作者:赵鲁平;魏强;李虹;杨宇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气囊尿管致尿道损伤2例

    2000年1~5月,我院出现2例保留导尿致尿道损伤的患者,实属少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3岁.于2000年1月19日因车祸致头部伤,经CT检查,诊断为左颞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入院后做好术前准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保留导尿,插入尿管至20cm左右见尿液后再插入2cm,此时注入气囊内1Oml生理盐水,放出尿液500ml后,继行左颞部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手术顺利(约1个半小时).术后回监护室,尿袋内无尿,患者烦躁,触摸膀胱充盈,医嘱将尿管拔出后重置,在重置过程中,始终达不到所需长度(估计是第3个狭窄不能通过).后经泌尿科医师会诊,用金属尿管也不能插入.后在床旁作尿道会师术,小便颜色开始为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澄清、淡黄色.

    作者:陈英;李容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80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阳性率47.5%,其中心肌梗塞组90.9%,典型心绞痛组72.7%,不典型心绞痛组仅为11.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痛可靠的方法.以不典型心绞痛作为诊断冠心痛的依据极易造成误诊.

    作者:刘小蓉;张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发伤中闭合性肾损伤146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为了解和提高闭合性肾损伤在多发伤中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46例肾外伤的诊治进行了总结.将美国创伤外科联合会的五级标准法与Sargent提出的Ⅳ类伤分类法相比较,认为后者临床较为实用.结果肉眼血尿129例(88.4%).血尿量的多少并不完全反应肾损伤的严重程度.B超检查阳性率95.5%,对Ⅲ、Ⅳ类肾损伤检出率100%.建议在多发伤中常规首选B超定性检查.CT检查Ⅲ类肾损伤时尿外渗及血肿诊断正确率100%.非手术治疗97例(66.4%),手术治疗52例(33.6%).结论建议I、Ⅱ类肾损伤可保守治疗,Ⅲ、Ⅳ类肾损伤需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曹安贵;王忠;辜福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数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分子探针检测老年高血压、冠心痛患者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的表达量,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CD62P、CD63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

    作者:梁河涛;郭华;刘晓平;唐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应用

    目的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术前病人选择提供无创性影像检查依据.方法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TEE)对15例左心耳血栓、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LASEC)或伴左房血栓(血栓组)和25例无血栓组进行检查.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耳大直径(LAAD)、大长径(LAAL)、大面积(LAAA)、充盈速度峰值(PFV)、排空速度峰值(PEV).结果血栓组LAAD、LAAL、LAAA、显著增大,PFV、PEV明显减低.结论应用TEE检测左心耳是PBMV术前评价左心耳的可靠方法.

    作者:史丽雅;燕纯伯;杨源烈;李健;何锐锋;陈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型农药万灵杀虫剂中毒2例

    例1,男,27岁.服万灵杀虫剂约50g,10分钟后被家人灌入肥皂水,吐物无色无味.半小时后出现流涎、出汗、腹痛、心慌、气紧等症状而入院.查体:T35℃,P66次/分,R24次/分,血压为零.神清,皮肤湿冷,口内分泌物多,双瞳等大等圆,直径0.1cm.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低钝,剑突下2cm处有压痛,无肌束颤动血清胆碱酯酶40U.诊断:急性万灵杀虫剂中毒.立即洗胃,建立静脉通道、升压和静注阿托品等抢救治疗.4小时后,即阿托品用量为27mg时,患者已阿托品化,病情显著缓解.巩固治疗2天,复查胆碱酯酶70U,痊愈出院.

    作者:姜道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后窝横窦骑跨式大血肿治愈1例

    患者,男,30岁.因后仰跌伤后枕部4小时急诊人院.伤后当即短暂昏迷,以后头昏胀痛,神差思睡,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查体:嗜睡状,可正确回答问题,瞳孔正常,双手握力降低,双手交替快复动作试验阳性,指鼻试验可疑阳性.CT检查示:后颅凹中线右侧一2.56cm×4.36cm高密度影,波及5个层面,CT值76Hu,边界清楚,环池等结构不清,3脑室和侧脑室未见异常.结合病史和体征诊断为:颅后窝骑跨式硬膜外血肿.立即准备手术治疗,但家属拒绝手术签字.36小时后,患者头部疼痛剧烈加重.加强脱水治疗无效,呕吐胃内容物2次,嗜睡,视物有轻度双影状模糊,双手握力较前明显降低,双手交替快复动作试验明显阳性,指鼻试验阳性,颈拮抗.此时患者和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再CT示:颅后窝右侧半圆型高密度影较前日CT影增大,6cm×3cm高密度影波及6个层面,CT值82Hu,3脑室呈葫芦状增大,两侧脑室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作者:吴兴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静脉穿刺无痛有一巧

    静脉穿刺是护理技术操作中常用的一种.在静脉穿刺操作中,既要做到一针见血,又要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在操作技术上有一巧,即在选好血管后,不要急于从血管侧旁进行穿刺.其原因有三:①从侧旁进行穿刺,遇到易滚动的血管时,血管易随针尖的推动而滑动,不易做到一针见血而造成穿刺失败.②从侧旁穿刺时,是先进入皮肤,再进入血管,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之间有一小段距离,而皮肤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易使患者感到疼痛.③从侧旁穿刺时,是先进皮肤,后进血管,有两个针眼.所以在拔针时,只能用干棉签沿穿刺点向上纵行压迫皮肤上易见的针眼及血管内看不见的针眼,而不能横向压迫皮肤针眼,否则稍有疏忽,易造成皮下溢血,损坏血管,影响下次穿刺,给患者增加痛苦.

    作者:底文林;罗碧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底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Ⅰ期修复重建

    目的探讨颅底区手术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Ⅰ期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对38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所致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了Ⅰ期修复.修复材料主要为带蒂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辩8例,带蒂胸大肌下部岛状肌皮瓣5例,带蒂颞肌复合组织瓣或带蒂颞肌筋膜帽状腱膜瓣+骨块+游离皮片共17例,额肌复合组织瓣7例,前臂皮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1例.组织辩面积8cm×1Ocm~7cm×25cm.结果组织瓣成活率89.47%(34/38例),术后并发症率18.4%(7/38例),其中肌皮瓣部分坏死10.5%(4/38),脑脊液漏5.2%(2/38),颅内感染2.6%(1/38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颅底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修复重建能够有效地预防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尤以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重建颅底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组织瓣存活率高,易掌握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做颅底区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虹;吴宇平;陶远孝;朱力;王菊仙;廖文满;吴家玉;吕扬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两种连接系统发生腹膜炎的操作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方法从腹膜透析患者的换液操作、操作环境、器械消毒、窦道口消毒、外接管更换及专人操作等方面判断其是否正规,并对正规和非正规操作情况下的腹腔感染率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O型管组和直管组的外源性感染明显多于内源性,两组正规与非正规操作的腹腔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先进的管道系统并不能取代严格正规的操作程序,无论用何种外接管系统,非正规操作都是腹膜炎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凡;崔建强;张人杰;王涛;郭东阳;陈昭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空回肠多发憩室误诊为肠梗阻5例分析

    1995年8月至1999年2月,我院共收治5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空回肠多发性憩室.其中3例在外院误诊,我院误诊2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1.1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3~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腹痛3例,伴有腹胀、恶心及呕吐者2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9~12.1×109/L,N 0.72~O.83,L O.17~O.19.x线立位前后位片示:全腹部肠管充气、扩张,可见数个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液平面者3例;表现为左中上腹肠管充气扩张的肠襻下方伴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液平面者1例;中下腹部上述表现者1例.本组病例结肠内均有少量气体,但无液平.均在本院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后,仍呈上述X线表现,进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空回肠多发性憩室.

    作者:乔先达;刘同顺;付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真菌性肺炎21例诊断体会

    肺部真菌感染,由于其临床症状及X线影像表现不典型,且易为原发疾病所掩盖,因而诊断非常困难.我们近5年诊治的21例真菌性肺炎患者,其中12例被误诊,3例漏诊,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系1995~1999年诊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2~78岁,平均45岁.10例糖尿病,3例白血病,5例肺癌经放疗化疗后的患者,3例肺结核患者.本组11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证实,5例经穿刺活检证实,5例经病原培养并随访证实,其中8例为念珠菌感染,7例为放线菌感染,6例为曲霉菌感染.

    作者:杨东升;李全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格列齐特致严重过敏性紫癜1例

    患者,男,70岁.因多饮,多食5+年,双下肢皮疹5+天入院.患者既往5年前曾在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优降糖治疗.6+天前改为格列齐特80mg,1天2次口服.随后发现双下肢皮肤紫癜.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近日未食鱼、虾、蟹等异性蛋白史,亦服用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等.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及腹部查体无异常,双下肢自腹股沟以下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紫癜,略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部分紫癜融合成片,大约4.0cm×5.5cm.3个成片紫癜有血疱形成.1个已发生中心性坏死.尤以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足背较重.查血常规、血小板及出血凝血时间均正常.

    作者:谷名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