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君;朱华;闻大翔;张继东;骆华杰;贾昊
探讨医联体背景下半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对基层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开展医联体工作后,基层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前提高(z=-6.042,P<0.01);基层医院患者就医满意度也较前提高(z=-5.981,P<0.05).半紧密型三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应保证医联体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驻点护理骨干管理水平.
作者:顾志娥;胡娅莉;王艳;王加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损害事件不可避免.对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损害案例进行分析,从药物临床试验立项与执行和损害事件后的发生与处理两方面,针对药物临床试验赔偿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王一;张庆瑜;郭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并应用日间手术精准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日间手术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7年1月-3月在日间医疗部行妇科手术患者共125例,1月入院者为观察组,3月入院者为试验组,观察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精准化全程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焦虑程度无差异(P>0.05),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出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精准化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日间手术患者护理质量.
作者:陶然;傅晟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现状,提出了日间手术诊疗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设计.通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将日间手术患者的门诊流程与住院流程无缝对接,对患者从入院登记到出院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从而引导患者有序治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日间手术工作效率.系统收集和积累了大量临床诊疗数据,推动了日间手术疾病诊疗的研究,促进了日间手术的发展.
作者:邵维君;朱华;闻大翔;张继东;骆华杰;贾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优化手术标本处理流程.方法 运用精益六西格玛,采用DMAIC改进模式,对影响手术标本处理流程的原因进行价值流图、鱼骨图、因果矩阵分析,找出10个关键因素,从流程再造、信息化管理、处理标准、规范化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 标本从离体到固定时间均值由213min缩短为3.1min,手术标本处理合格率由90.7%提高到96.0%.结论 精益六西格玛的应用显著增强了医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有效地优化了手术标本处理流程,促进了医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周萍;姚瑶;谭峰;冯常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为了解成都市P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文章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区域居民进行调查.发现居民的学历、职业、月收入、分级诊疗的宣传程度等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有较大关系.并据此从政府、医院、居民等3个层面提出推进该区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模式的对策建议.
作者:赵成文;尹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各种风险和不安全事件,保证日间化疗患者的安全.方法 建立护士准入考核制度、应急事件处理流程,进行患者分时段预约、医嘱的闭环管理、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目视管理项目的实践.结果 患者对化疗中心的总体满意度为97.28%.结论 日间化疗是诊疗模式的优化,是一种方便、快捷 、安全的诊疗模式.流程优化和信息化的助力能促进日间化疗中心的高效、安全运行.但对患者的评价和健康教育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薛嵋;郭小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基于岗位管理的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32名专家进行两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立临床科室综合评价指标.结果 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2%、100%,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64个二级指标.结论 基于岗位管理的临床科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具有科学性,可为提升护理工作,实现目标化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刘莉燕;李廷贵;彭瑞琴;左爱芳;石贞仙;何新梅;康凯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日间手术模式在国内外快速发展.麻醉术前门诊和术前评估是妥善衔接日间手术的术前和术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优化患者合并疾病,改善患者围术期转归,降低手术当日取消发生率等.日间手术的麻醉术前评估应何时、何地、由谁(When,Where,Who)进行评估正在逐渐发生演变,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麻醉术前评估正在逐步向更加节约人力和物资成本,更加方便患者就医的模式进行转变.整合患者既往就诊记录的一体化电子病历系统有助于完善麻醉术前评估流程,减少麻醉医生手术当日评估的工作量,降低手术当日取消发生率.
作者:徐嘉莹;宋锴澄;易杰;黄宇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通过分析日间手术收费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日间手术收费流程.日间手术收费的流程管理,确保了收费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日间手术室管理质量.
作者:张敏;张想;徐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在灾害救援医疗中的效果.方法 总结参加九寨沟地震救治的工作经验,探讨多学科协作在提高医院灾害救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立体多学科团队协作,顺利完成了47名地震伤员的转运、心理评估,24台次手术,13名患者的心理疏导,17名患者的康复工作,伤员入院至入病室时间缩短约70分钟,伤员心理评估覆盖率达100%.结论 立体多学科协作模式有效地弥补了单一专科救治在救治能力、救治时机、综合救治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了救治效率.
作者:鲜于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日间手术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全程风险管理、规范标准制定、过程质量监控、核心能力培养、多元健康宣教、术后延续照护等措施,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结果 入院前评估完成率、入院前爽约率、患者满意度、7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不良事件或纠纷比例等核心指标均得以改善.结论 推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日间手术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保障诊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体验等.
作者:常健;沈慧丽;盛怡;王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院开展患者就医体验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此建议采取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患沟通方式,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管理,优化电子信息平台等措施.针对公立医院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提出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重视网络评价,重视医疗人文关怀,提升医院文化水平等建议,以期改善服务质量,增强患者舒适度体验.
作者:王菲;李春鹏;赵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基于质量效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护理管理的视角,从信息协同、功能协同、技术协同、管理协同等4个方面设计系统的策略集,提出区域协同慢性病连续照护模式构想,为政策制定、分级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樊朝凤;钟淑馨;朱伟;段丽娟;蒋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当前,手卫生管理的主要手段为监测者直接观察、医护人员自我评估、通过仪器设备检测等方法,均有其局限性.研发并安装手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手卫生依从性训练系统、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系统、手卫生考核系统3方面进行干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34.34%提高至80.86%,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改善,提高了医院的手卫生管理水平,减少了感染风险,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殷瑾;张群;杨兴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当前,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对医院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必须寻求新兴的技术以及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日间手术管理水平.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决策的新发展,为医疗业务模式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借助大数据的理论和方法,重构日间手术管理决策流程,对日间手术的参与者行为进行研究,对床位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分析,有助于提高日间手术管理水平.
作者:王兴鹏;唐国春;钟力炜;羊英;李群;黄陈;俞华;李静;沈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通过1例PICC导管断裂遗留体内的案例回顾与处置分析,对医护人员提出了PICC导管安全管理的建议,包括改进置管技术,优化维护流程,规范拔管操作,落实高风险患者导管安全管理制度,医护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等.该案例也反映出集团医院一体化模式在确保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治疗技术方面所凸显的重要作用.
作者:唐文凤;蒋迎九;别梦军;肖明朝;赵庆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对上海某医学院11家附属医院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情况进行概述.以A院为例,总结了门诊电子病历的推行情况.包括评估并完善建立门诊电子病历的条件,设计符合门诊诊疗思维的电子病历系统,分4个阶段应用推广门诊电子病历等.将临床医生阻力化为助力,在非行政命令强制使用情况下,推行了门诊电子病历,提高了病历质量.
作者:陈旻洁;沈骏;朱华;张斌渊;孙晓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救助绿色通道运行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绿色通道救助工作负荷较大,救助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持,救助费用核销流程繁琐等.提出应加强绿色通道规范化建设,做到医疗救治费用账目清晰,推动救助绿色通道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等应对措施.
作者:唐其江;刘俊宁;赵太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对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外医院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院物资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相关法律和标准制定,鼓励国产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加快物联网应用试点工作,以及横向整合医疗信息实现跨部门合作等建议.
作者:张蕾;赵颖波;孙辉;尹畅;江恬雨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