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千山;罗琳娜;朱玲凤;朱琳鸿;季一鸣;罗文达;徐颖鹤;缪滔;马宗庆;陈海啸
目的 了解献血者对献血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提供改进方向.方法 运用无偿献血客服平台开展献血者满意度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发送调查短信216 960条.同时,对回复不满意的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 献血者短信回复比例为49.25%.有0.19%的献血者对献血服务过程不满意,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技术等方面.不满意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明显低于满意的献血者.结论 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提升献血服务质量的支撑数据,采供血机构可以及时关注到献血者需求和期望,使服务超越献血者期望,终逐步壮大固定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张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整合医嘱执行过程中多个系统产生的数据,全面取消纸质执行单,通过色标管理、核对执行与提醒拦截等完成在线患者身份确认与医嘱核对,实现重要护理执行过程同步写入护理病案.实施后,医护人员使用电子执行单体验得分高于使用纸质执行单得分(P<0.05),医嘱执行内容同步写入护理病案得分高于医嘱执行后手工录入得分(P<0.05),交班报告智能写入总用时较手工书写节约了55.13%.护理全过程无纸化是大数据再利用的有益尝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应波;韩斌如;梁志刚;尉俊铮;李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基于IT基础架构库(ITIL)理论,利用信息化手段维护医院各业务系统,可实现人员与项目以及硬件设备维修等集中管理.同时,运维管理系统可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促进科室精细化管理,可对维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能进行满意度评价,建立评价的量化指标.
作者:孙雪梅;翟凤杰;尉俊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甘肃省分级诊疗政策在贫困人口中的实践情况,为贫困人口的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探索性研究,为甘肃省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分级诊疗政策在贫困人口中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98,P=0.603>0.05);分级诊疗政策在民族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396,P=0.000<0.05);分级诊疗政策在精准扶贫人员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8,P=0.038<0.05);贫困人口就诊机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758,P=0.000<0.05).结论 甘肃省贫困人口的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分级诊疗+健康扶贫”的新工作模式,探索出了符合地域特色的工作方法.
作者:姚进文;路杰;闫宣辰;陶生鑫;白焕莉;王伟;李建苗;高歆;蒲旭虹;殷利霞;胡晓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促进工作量增长,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法 以消化内镜检查为例,应用成本性态分析,通过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对场地、设备、人力等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归集,并在充分分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资源调配、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管理措施.结果 工作量大幅上升,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31.56%;预约时间明显缩短,普通检查为1天~2天,麻醉检查为2天~5天;术前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5.64天下降至3.9天.结论 成本性态分析具有良好适用性,通过实施改进措施,可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缩短预约时间和术前平均住院日,进而提高全院运行效率.
作者:吴秀龙;李靖;姚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介绍了利用数字认证技术,如U-Key签章、手机签章APP、手写板签章等电子签章方式实现围术期文书无纸化的实践.并对围手术期业务无纸化实践的术前管理、术中管理以及术后管理等进行分析.认为数字认证技术能够提供安全、便捷的应用工具,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实现数据共享.
作者:靳萍;尉俊铮;孟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血液冷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血液冷链管理方面存在缺少理论支持与指导;质量管理链条长,参与管理人员多;环境、设备、操作等质量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对此,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加强冷链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实施取血人员资格准入,强化冷链储存设备管理,科学管理冷链设备使用过程,规范从血液入库到出库的冷链流程管理等.只有将血液冷链管理纳入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中,提高冷链管理规范化水平,方可更好地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杨正;张敏;李鹏;傅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8月485例采用常规转运交接方法的患者列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4月502例采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的患者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间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与交接时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交接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施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能有效降低急诊患者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缩短交接时间,更好地确保急诊患者安全.
作者:高晓云;刘晔;高利伟;李凯;刘延峰;张欢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及未满足情况,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为提高肿瘤患者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研究患者,用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运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心理需求、健康信息需求、照顾支持需求、生理需求、性需求;支持性照顾需求未满足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心理需求(63.28%)、生理需求是(60.88%)、性需求(56.80%)、健康信息需求(45.66%)、照顾与支持需求(44.22%);不同性别、居住地、费用支付方式以及婚姻状况对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有影响(P<0.05).结论 应进一步重视和关注癌症患者身心需求,医院、家庭、社会应有效链接,为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同时充分调动和整合资源,为癌症患者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个体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抗癌历程中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张骏;雷双燕;谢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HIMSS EMRAM 7建设过程中全面实现无纸化病案的做法,通过病案归档管理、借阅复印流程再造、质控改进等措施,可保证无纸化的落实,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实施无纸化病案不仅是对信息系统的改造,而且是对医院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
作者:孟岩;梁志刚;靳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介绍了基于HIMSS 7标准构建护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对宣武医院构建护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信息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对护理质量管理改进的效果.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的护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全程监控闭环管理,提供护理大数据分析,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作者:韩斌如;尉俊铮;李瑞;赵国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级诊疗政策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优化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甘肃省新农合平台住院患者信息,根据报销方式分为普通住院患者和分级诊疗住院患者,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结果 实施分级诊疗后,有效控制了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但药品费用依然是该省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主要负担.结论 “全面干预”与“分级诊疗”协同的甘肃慢病管理新模式降低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就医负担.下一步应从药占比相关指标入手,完善分级诊疗考核体系.
作者:闫宣辰;姚进文;路杰;王伟;陶生鑫;白焕莉;李建苗;高歆;蒲旭虹;徐瑞璞;殷利霞;胡晓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产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设计在线调查问卷,对909名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近5年已发表文章者占12.3%,有护理专业科研立项者占4.7%,结题者占3.4%,科研获奖者占1.87%;每天阅读文献者仅占3.1%.不同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以及不同的文献阅读频次的护理人员发表科技论文、已有科研立项与结题的人数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已发表科技论文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职务对科技论文与科研结题均有影响;学历、职称、阅读文献情况对科研立项有影响.学历与护理人员主观规范、科研能力自评有相关性,职称仅与主观规范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英语水平限制、工作太忙、没有专人指导是制约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主要原因.结论 科研产出数量少、被认可度不高;护理人员科研态度积极,但学习科研知识的行为执行力低;学历、技术职称、职务、阅读文献情况是促进护理科研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管理者针对不同层次护士设置科研进阶课程,建立“帮带”课题组,激励护士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活动.
作者:刘莉燕;彭瑞琴;左爱芳;石贞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自2015年起,国家及各省(市、区)卫生计生委陆续宣布取消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行政准入审批,这表明医疗技术监管进入新业态.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医疗技术监管新要求,从医疗机构角度,提出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的对策:做好事前评估准入,完善监管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实施动态及追踪管理,加强日常督导检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及处置机制,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增进医患沟通等.
作者:龚芳;孙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降低门诊药房6S管理缺失率,提高门诊药房现场管理水平.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6S管理缺失展开原因解析,选定7条真因,广泛拟定对策,从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统一调配3方面改进.结果 门诊药房6S管理缺失率从34.3%降低至13.6%,提高了门诊药房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了圈员综合素养.结论 品管圈作为有效的质量改进方法,可应用于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中.
作者:蔡敏;孙涛;朱含;朱亚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不合理的药占比管制可能导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的下降,损害患者的健康权益.认为药占比管制的应有目的是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应将药占比管制与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相结合,结合医疗质量考核,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推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对在商业贿赂药企的打击力度等,有效推动县级公立医院转型,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中的枢纽作用.
作者:陈勇;倪广林;孙伟宏;王晨宇;尚小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从加强医院成本精细化监管,加强医院成本数据化监管,加强医院成本标准化监管3方面,对医院医疗成本监管路径进行阐述,旨在利用数据挖掘、应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统一、科学、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涵盖医疗成本全过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惠华强;郑萍;蒲凤萍;朱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矩阵数据分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是一种定量及半定量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来自于矩阵图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如果能用数据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确地整理和分析结果.它与矩阵图法有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在于:矩阵图法是在矩阵图上填符号,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在矩阵单元内填数据从而形成一个数据分析矩阵.
作者:王为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多院区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多院区医院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6家医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等.结果 不同院区在环境布置上存在差异,在行为方面呈现趋同性,大部分院区的制度统一规范,但医务人员对不同院区统一举办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结论 多院区医院文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是造成不同院区文化风格迥异、文化发展不平衡、共同文化活动参与性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医院管理者加快开展多院区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
作者:邵岑怡;袁蕙芸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拓宽预约诊疗服务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对医院预约服务及入院流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门诊服务全预约、检查服务全预约、住院服务全预约、手术治疗全预约等举措.应用实践后,预约挂号率从2015年的65.8%提高至2017年的73.25%,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从2015年的30分钟缩短至2017年的10分钟,平均住院日、术前占床日也有一定缩短,同时有效调整了病种结构.通过不断加强科学预约管理,大力推行全预约服务模式,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
作者:徐道亮;居益君;车永茂;崔有文;陈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