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占比”管制如何有效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改进

陈勇;倪广林;孙伟宏;王晨宇;尚小领

关键词:药占比管制, 县级公立医院, 医疗质量, 健康权益
摘要: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不合理的药占比管制可能导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的下降,损害患者的健康权益.认为药占比管制的应有目的是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应将药占比管制与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相结合,结合医疗质量考核,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推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对在商业贿赂药企的打击力度等,有效推动县级公立医院转型,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中的枢纽作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通过JCI、HIMSS7后,龙华医院有话说——专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肖臻院长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简称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其标准作为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高水平.JCI认证的目的在于促进医院的领导层、管理层及专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全过程无纸化研发与实践

    整合医嘱执行过程中多个系统产生的数据,全面取消纸质执行单,通过色标管理、核对执行与提醒拦截等完成在线患者身份确认与医嘱核对,实现重要护理执行过程同步写入护理病案.实施后,医护人员使用电子执行单体验得分高于使用纸质执行单得分(P<0.05),医嘱执行内容同步写入护理病案得分高于医嘱执行后手工录入得分(P<0.05),交班报告智能写入总用时较手工书写节约了55.13%.护理全过程无纸化是大数据再利用的有益尝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应波;韩斌如;梁志刚;尉俊铮;李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甘肃省分级诊疗对慢性病管理的效果评价: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例

    目的 探讨分级诊疗政策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优化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甘肃省新农合平台住院患者信息,根据报销方式分为普通住院患者和分级诊疗住院患者,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结果 实施分级诊疗后,有效控制了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但药品费用依然是该省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主要负担.结论 “全面干预”与“分级诊疗”协同的甘肃慢病管理新模式降低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就医负担.下一步应从药占比相关指标入手,完善分级诊疗考核体系.

    作者:闫宣辰;姚进文;路杰;王伟;陶生鑫;白焕莉;李建苗;高歆;蒲旭虹;徐瑞璞;殷利霞;胡晓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冷链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血液冷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血液冷链管理方面存在缺少理论支持与指导;质量管理链条长,参与管理人员多;环境、设备、操作等质量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对此,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加强冷链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实施取血人员资格准入,强化冷链储存设备管理,科学管理冷链设备使用过程,规范从血液入库到出库的冷链流程管理等.只有将血液冷链管理纳入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中,提高冷链管理规范化水平,方可更好地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杨正;张敏;李鹏;傅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

    目的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多学科协作的品管圈圈组,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从建立透析全程出凝血状态评估体系、精准确定抗凝剂剂量、规范抗凝剂使用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由4.17%降低至1.60%.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整合团队优势资源,不但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而且建立了个性化透析治疗方案,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李墨奇;王代红;何文昌;伍薇;王沂芹;宋彩萍;王亚玲;高家蓉;陈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降低门诊血常规报告迟发率

    样本周转时间(TAT)是反映临床检验结果是否及时、准时的重要指标.针对门诊血常规报告迟发难题开展QC小组活动,认为门诊血常规2报告迟发、复检标本迟发、扫码与接收间隔时间长为问题症结,运用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要因确认表对末端因素逐一进行确认,针对要因从改变检测模式、加强培训与考核等4方面改进,使门诊血常规报告迟发率由7.21%降低为2.19%,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检验科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朱婕;张葆康;徐淑华;牛爱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甘肃省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甘肃省分级诊疗政策在贫困人口中的实践情况,为贫困人口的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探索性研究,为甘肃省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分级诊疗政策在贫困人口中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98,P=0.603>0.05);分级诊疗政策在民族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396,P=0.000<0.05);分级诊疗政策在精准扶贫人员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8,P=0.038<0.05);贫困人口就诊机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758,P=0.000<0.05).结论 甘肃省贫困人口的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分级诊疗+健康扶贫”的新工作模式,探索出了符合地域特色的工作方法.

    作者:姚进文;路杰;闫宣辰;陶生鑫;白焕莉;王伟;李建苗;高歆;蒲旭虹;殷利霞;胡晓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研究与应用

    目的 研究构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方法 回顾国内同期文献及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事件,分析住院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研究住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结果 2016年医院制定《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并全面落实后,患者自杀相关事件发生率从2015年的5.1/10万降至2016年的1.6/10万和2017年0.8/10万.结论 通过项目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构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干预机制,减少患者自杀事件,可为预防和控制住院患者自杀提供参考.

    作者:孙博;耿捷;阮英轶;陈素兰;刘雷;王东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IT基础架构库的信息运维管理

    基于IT基础架构库(ITIL)理论,利用信息化手段维护医院各业务系统,可实现人员与项目以及硬件设备维修等集中管理.同时,运维管理系统可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促进科室精细化管理,可对维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能进行满意度评价,建立评价的量化指标.

    作者:孙雪梅;翟凤杰;尉俊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QC新七大工具介绍之六:矩阵数据分析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是一种定量及半定量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来自于矩阵图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如果能用数据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确地整理和分析结果.它与矩阵图法有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在于:矩阵图法是在矩阵图上填符号,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在矩阵单元内填数据从而形成一个数据分析矩阵.

    作者:王为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QC小组与品管圈比较分析研究

    质量管理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开展越来越广泛.阐述了我国医疗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现状,指出QC小组与品管圈实为同一事物,比较了两者在课题类型、活动程序、原因解析等方面的不同点.认为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存在选题重复,工具应用欠规范,对策单一或超出圈组能力范围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提出医疗行业有必要积极学习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成熟经验,使品管圈真正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质量改善工具,通过推广应用形成潜移默化的医院文化,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吴小红;刘兰辉;姚涛;黄海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降低门诊药房6S管理缺失率

    目的 降低门诊药房6S管理缺失率,提高门诊药房现场管理水平.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6S管理缺失展开原因解析,选定7条真因,广泛拟定对策,从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统一调配3方面改进.结果 门诊药房6S管理缺失率从34.3%降低至13.6%,提高了门诊药房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了圈员综合素养.结论 品管圈作为有效的质量改进方法,可应用于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中.

    作者:蔡敏;孙涛;朱含;朱亚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静脉血栓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中山模式

    目的 探索静脉血栓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新模式,提高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方法 梳理分析临床VTE相关事件,与国内兄弟医院进行交流,并借鉴国外知名医学中心VTE的管理经验.结果 建立以“化繁为简、求同存异、信息支撑”为核心思想的VTE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中山模式.结论 中山模式是切合实际的VTE院内防治管理方法,提高了VTE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干预率,有效降低了VTE风险.

    作者:孙湛;张敏;秦净;丁昉;虞正红;秦薇;杨春;汤罗嘉;张亚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DRGs在汉中市综合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DRGs在汉中市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采集汉中市10家综合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运用C-DRG分组器进行分组,对其产能、效率和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医疗质量评价.结果 在医疗服务能力的产出上,H1高,H10差;在医疗效率上,H8好,H3差;在医疗安全评价上,H6差,H1好.综合评价H1优,H2次之,H6差.结论 DRGs在评价医疗质量方面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以为医疗服务监管、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作者:杨宏伟;边维娜;丁涛;吕增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J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聚类分析

    目的 了解J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方法 对J市3个市辖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 000名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阶聚类分析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二阶聚类分析将调查对象分成三类:第一类别912例,占组合的53.4%;第二类别369例,占组合的21.6%;第三类别385例,占组合的22.5%.不同类别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不同.结论 应根据人群特征和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杜汋;孙华君;宁杰;王延赏;骆达;詹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药占比”管制如何有效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不合理的药占比管制可能导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的下降,损害患者的健康权益.认为药占比管制的应有目的是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应将药占比管制与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相结合,结合医疗质量考核,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推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对在商业贿赂药企的打击力度等,有效推动县级公立医院转型,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中的枢纽作用.

    作者:陈勇;倪广林;孙伟宏;王晨宇;尚小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确保急诊患者安全

    目的 探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8月485例采用常规转运交接方法的患者列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4月502例采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的患者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间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与交接时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交接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施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能有效降低急诊患者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缩短交接时间,更好地确保急诊患者安全.

    作者:高晓云;刘晔;高利伟;李凯;刘延峰;张欢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DRGs在临床亚专科同行静力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以“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为例,探索运用DRGs管理工具,评价项目医院的同行竞争力.方法 以病案首页数据为基础,用北京版疾病诊断相关组(BJ-DRGs)作为风险调整工具,从能力、效率和安全3个维度对“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同行间比较.结果 2015年该院“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4个DRGs组CMI值3.39,略高于市属医院(CMI值3.38).该院时间消耗指数为0.92,费用消耗指数为0.98,但单日例均费用高出市属医院10.45%.该院4个DRGs组总死亡率为0.09%,远低于市属医院的1.91%,但该院GB15死亡率较高.结论 DRGs可以客观评价临床亚专科同行间竞争力,但需要重视病历书写质量和病案首页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与市属医院相比,该院“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技术难度水平较高,治疗同等难度疾病时间短、费用少、安全性好,但单日例均费用较高.

    作者:许轲;杨剑;马建辉;邱亭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产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设计在线调查问卷,对909名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近5年已发表文章者占12.3%,有护理专业科研立项者占4.7%,结题者占3.4%,科研获奖者占1.87%;每天阅读文献者仅占3.1%.不同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以及不同的文献阅读频次的护理人员发表科技论文、已有科研立项与结题的人数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已发表科技论文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职务对科技论文与科研结题均有影响;学历、职称、阅读文献情况对科研立项有影响.学历与护理人员主观规范、科研能力自评有相关性,职称仅与主观规范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英语水平限制、工作太忙、没有专人指导是制约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主要原因.结论 科研产出数量少、被认可度不高;护理人员科研态度积极,但学习科研知识的行为执行力低;学历、技术职称、职务、阅读文献情况是促进护理科研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管理者针对不同层次护士设置科研进阶课程,建立“帮带”课题组,激励护士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活动.

    作者:刘莉燕;彭瑞琴;左爱芳;石贞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联体内实践《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思考和建议

    在总结《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亮点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建设实践,对医联体内《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提出应探索多样化管理手段,调动全员参与,统一核心制度,强化病历内涵建设,规范病案首页填写等建议.

    作者:蒋剑;兰毅;陈国;倪志浩;邱必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