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钡对急性食管损伤症状的缓解作用

罗慧良

关键词:硫酸钡, 食管损伤, 症状, 食管异物, 检查诊断, 现报告如下, 缓解作用, 钡餐透视, 棉纤维, 放射科, 医用, 实践, 急诊, 病例
摘要:食管异物作急诊钡餐透视检查,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诊断食管有无异物,在长期实践中笔者发现稀硫酸钡拌适量医用棉纤维吞服对各种异物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本文对我院放射科从1994年1月至1996年5月检查283例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新生视力调查

    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在体检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新生的视力不良,现将我校1998年入学新生视力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克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观察

    目的为了评价左氧氟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左氧氟沙星0.2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27例,采用头孢克罗0.25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细菌清除率为85.7%;头孢克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2%,细菌清除率为86.7%.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0).两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者占83.7%,对头孢克罗敏感者占88.4%.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较轻微.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作者:程德云;唐晓燕;陈文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哺乳期子宫空吸致子宫、回物损伤1例

    患者,33岁,孕4产2+2,因人流术伴下腹剧痛3小时于1999年10月3日入院.患者3月前足月分娩1次,产后恶露持续30天,干净10+天后阴道曾有少许流血(自认为月经来潮),产后一直哺乳至今.产后90天在个体诊所查尿HCG(+),行人工流产,术时子宫大小不清,探针探得宫深达12cm,钳挟和吸刮出脂肪样组织,未见妊娠物,病员腹痛剧烈,停止手术后3小时未缓解,即转入我院.

    作者:江庆霖;何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5月用IFO+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严重并发症产妇死亡1例

    产妇,32岁.于1997年5月5日因孕4产139周宫内孕左枕位,活胎待产入院.孕产史:9年前足月自然分娩1次,自然流产2次.入院查体: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3/8kPa.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产科情况:子宫增大如足月孕,宫高34cm,腹围95cm,左枕位,胎心音136次/分,胎膜未破,骨盆外测正常.

    作者:相瑞芬;周宗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心钠素含量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心钠素(ANP)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肺心病组)及健康者3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NO、ET-1及ANP含量;肺心病组其中28例同时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观察血清NO、ET-1及ANP含量和PaO2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组血清NO、ET-1及ANP含量分别为52士27.6umol/L,67±27.4ng/L,272±94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组ET-1及ANP含量和PaO2呈负相关,NO含量和PaO2无相关性.结论NO、ET-1及ANP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形成,而血清ET-1及ANP含量检测有助于评估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低氧程度,血清NO水平升高可能和气道炎症有关.

    作者:颜浩;周黎强;黎怀碧;张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硫喷妥钠致过敏1例

    患者,男,54岁.因双下肢及会阴部爆炸伤、失血性休克,拟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清创术.患者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急诊入手术室:测BP10.5/6kPa,P130次/分,R25次/分.心电图正常.

    作者:张世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醋酸甲孕酮避孕100例报告

    长效避孕针醋酸甲孕酮(DMPA)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可逆的长效避孕药,尤其适合产后哺乳妇女使用.与我国目前常用于产后的其他避孕措施包括避孕套、自然避孕及产后42天放置宫内IUD比较,具有很高的避孕率和技术要求低等优点.本文旨在研究评价在提供详细咨询下成都地区产后妇女对应用DMPA的可接受程度,为在成都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DMPA提供经验和依据.

    作者:高榜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护理探讨

    近年来,小创伤的外科手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院1991年起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至1998年底已逾2500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创伤、少痛苦、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人乐于接受.现将本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护理探讨如下.

    作者:丁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颈肿大淋巴结165例分析

    体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其中又以颈淋巴结肿大常见.随着细针吸细胞(FNAC)技术的广泛应用,FNAC对颈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亦得到了肯定.本文以临床检验,治疗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对照,探讨FNAC对颈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实用价值和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唐艳;刘绍泉;陈晓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九维他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我院内科于1997年2月至1999年5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纠正心衰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加用九维他注射液辅助治疗共50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围产儿颅内出血与低钙低镁血症

    我们自1992年以来对经B超、CT、MRI证实为颅内出血的62例围产儿检测了血清钙、镁,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62例,男34例,女28例;胎龄<37周16例,~42周38例,>42周8例;体重<2500g18例,~4000g44例;分娩方式:正常产8例,剖宫产5例,臀位及臀位牵引9例,胎头吸引32例,产钳8例;62例中有窒息史57例,其中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24例,宫内窘迫5例;入院时间<24小时18例,~72小时36例,~7天8例.

    作者:张善云;徐晓玲;钟永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周期性瘫痪误诊为脑梗塞1例

    患者,女,30岁.因右侧偏瘫3天于1994年9月入院.3天前晨起时发现右侧肢体瘫痪,不伴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无头痛及呕吐.曾在一中医院行针灸按摩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前1天右侧肢体无力加重.入院查体:BP14/9kPa,P92次/分.甲状腺未扪及肿大,双瞳孔等大圆形,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无面瘫征.

    作者:夏志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胎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难产1例

    产妇,22岁.因G1P0孕39+6周,胎儿上半身挽出,胎臀不下2小时于1999年4月7日下午12点30分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小时出现阵腹痛,8小时后到当地乡医院住院待产,产程中自然破膜,羊水约2000ml,2小时前胎儿上半身娩出,牵引胎臀不下.

    作者:李万珍;陈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股骨内固定术后全段骨坏死2例

    例1,男性,23岁.车祸致左股骨中上段及髁间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伤后14天行骨折内固定术.中上段骨折使用AO角钢板,下端使用AO髁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以后伤肢持续性疼痛,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干增粗、变形,骨密度增高,有死骨形成.继之伤肢疼痛加剧,手术切口肿胀.破溃后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涂片元脓球,无发热、寒颤症状.窦道经久不愈.术后20个月X线片示股骨全段失去正常形态,呈广泛骨坏死征象.伤肢功能有明显障碍.

    作者:赵贵能;吴瑞智;田金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术前局部注射立止血预防扁桃体摘除术出血42例观察

    笔者近几年来用立止血术前局部注射预防扁桃体摘除术中及术后出血,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42例及未使用立止血的41例对照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颜家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紫草油用于老年大便失禁致肛周皮肤感染的防治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7月13日~11月16日,老年病区收治的患者中,7例发生了大便失禁2~54天不等,且均为卧床,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74~88岁,平均为79.3岁,且患有5~7种主要疾病.

    作者:郭士平;严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与应用

    我院自行创新研制的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于1997年9月申请注册国家专利(专刊号ZL2 37681·X).1999年8月获国家专利权证书(证书号第347707号).两年多来,通过在我院及泸州地区部分医院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深受护士及病员欢迎,普遍反映比普通一次性输液器功能全、设计新、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实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永芳;谢朝良;杨琳;王一平;付静;李信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血栓性疾病,其发病的机理与恶性肿瘤组织对血小板的活化有关.血小板活化时其原在胞浆内的颗粒膜蛋白CD62p(α颗粒膜蛋白,P-140)、CD63(溶酶体膜蛋白)在血小板质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1,2].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观察了一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CD62p、CD63的表达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河涛;刘晓平;张正伟;唐方;张峻梅;刘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癌介入治疗

    近年来介入放射治疗在我国崛起,在肺癌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均采用了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通过特制的导管,在X线引导下,将导管直接插入肺癌供血动脉内,灌注有效的抗癌药物,使进入肿瘤的药物浓度提高,直接杀伤癌细胞,减少全身毒副反应;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平;郝德治;张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