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介入治疗

李志平;郝德治;张洪

关键词:肺癌, 供血动脉, 肿瘤, 介入放射治疗, 组织发生, 治疗效果, 药物浓度, 缺血坏死, 抗癌药物, 灌注, 毒副反应, 动脉插管, 导管, 支气管, 动脉内, 癌细胞, 特制, 栓塞, 杀伤, 脉通
摘要:近年来介入放射治疗在我国崛起,在肺癌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均采用了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通过特制的导管,在X线引导下,将导管直接插入肺癌供血动脉内,灌注有效的抗癌药物,使进入肿瘤的药物浓度提高,直接杀伤癌细胞,减少全身毒副反应;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硫喷妥钠致过敏1例

    患者,男,54岁.因双下肢及会阴部爆炸伤、失血性休克,拟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清创术.患者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急诊入手术室:测BP10.5/6kPa,P130次/分,R25次/分.心电图正常.

    作者:张世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的增强作用.方法醋酸考的松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并雾化吸入γ-干扰素1、3、7天的免疫低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及杀菌功能,抗原提呈功能,以及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并于第7天进行左肺白色念珠菌培养计数.结果雾化吸入γ-干扰素组大鼠肺白色念珠菌计数显著少于免疫低下组大鼠(P<0.05).雾化吸入γ-干扰素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及杀菌百分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组大鼠(P<0.01).雾化吸入γ-干扰素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显著高于免疫低下组大鼠(P<0.05).结论雾化吸入γ-干扰素可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

    作者:马壮;钱桂生;孟庆文;黄桂君;毛宝龄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硬化病人腹水中补体C3的测定分析

    肝硬化腹水易并发感染,为探讨肝腹水的免疫状态,我们对1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腹水中补体C3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胥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围产儿颅内出血与低钙低镁血症

    我们自1992年以来对经B超、CT、MRI证实为颅内出血的62例围产儿检测了血清钙、镁,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62例,男34例,女28例;胎龄<37周16例,~42周38例,>42周8例;体重<2500g18例,~4000g44例;分娩方式:正常产8例,剖宫产5例,臀位及臀位牵引9例,胎头吸引32例,产钳8例;62例中有窒息史57例,其中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24例,宫内窘迫5例;入院时间<24小时18例,~72小时36例,~7天8例.

    作者:张善云;徐晓玲;钟永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葆乐辉和博利康尼分别加用安得新联合治疗慢性中度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安得新加用葆乐辉和加用博利康尼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把中度哮喘病人40例分为两组,一组用安得新十葆乐辉,另一组用安得新+博利康尼,动态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均显著改善,但两组间疗效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安得新加用葆乐辉与安得新加用博利康尼治疗中度哮喘疗效一致.

    作者:邵新新;徐淑晖;黎怀碧;颜浩;陈文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醋酸甲孕酮避孕100例报告

    长效避孕针醋酸甲孕酮(DMPA)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可逆的长效避孕药,尤其适合产后哺乳妇女使用.与我国目前常用于产后的其他避孕措施包括避孕套、自然避孕及产后42天放置宫内IUD比较,具有很高的避孕率和技术要求低等优点.本文旨在研究评价在提供详细咨询下成都地区产后妇女对应用DMPA的可接受程度,为在成都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DMPA提供经验和依据.

    作者:高榜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护理

    我科对晚期癌症病人采用口服美施康定已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但部分病人因顽固性的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而不能口服美施康定.为此,我们改用直肠给药.在用药剂量与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取得了与口服同样的镇痛效果.

    作者:黄新蓉;颜晓侬;李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PU)中,幽门螺杆菌(HP)是破坏胃粘膜屏障的主要原因,本文就75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洛赛克为基础的三联法和洛赛克单用对HP阳性PU的治愈率和根除HP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崃;李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硫酸钡对急性食管损伤症状的缓解作用

    食管异物作急诊钡餐透视检查,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诊断食管有无异物,在长期实践中笔者发现稀硫酸钡拌适量医用棉纤维吞服对各种异物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本文对我院放射科从1994年1月至1996年5月检查283例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慧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静脉全麻与安氟醚-普鲁卡因静吸全麻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单纯静脉全麻与安氟醚-普鲁卡因静吸全麻是国内临床常用的两种全身麻醉方法.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共进行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种全身麻醉对循环的影响.

    作者:景州;赵高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厚与肝功能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B超发现病毒性肝炎可合并胆囊增厚声像改变.现将我院1995~1998年8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共80人,男67人,女13人.年龄16~75岁,平均44岁.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病例,所有患者乙肝标志物均为阳性,其中1例合并甲肝.临床分型:慢性重型50例,慢性中度型10例,慢性轻度型12例,亚急性重型7例,急性黄疸型1例.诊断标准以1995年全国肝病会议标准为准.

    作者:张正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护理探讨

    近年来,小创伤的外科手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院1991年起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至1998年底已逾2500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创伤、少痛苦、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人乐于接受.现将本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护理探讨如下.

    作者:丁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股骨内固定术后全段骨坏死2例

    例1,男性,23岁.车祸致左股骨中上段及髁间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伤后14天行骨折内固定术.中上段骨折使用AO角钢板,下端使用AO髁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以后伤肢持续性疼痛,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干增粗、变形,骨密度增高,有死骨形成.继之伤肢疼痛加剧,手术切口肿胀.破溃后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涂片元脓球,无发热、寒颤症状.窦道经久不愈.术后20个月X线片示股骨全段失去正常形态,呈广泛骨坏死征象.伤肢功能有明显障碍.

    作者:赵贵能;吴瑞智;田金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HCPT、DDP、CF、5-Fu联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8年2月以来,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甲酰四氢叶酸钙(CF)及5-氟脲嘧啶(5-Fu)联合治疗收治的3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取得了更好的疗效,降低了药物的毒副反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西;张正伟;吴康玉;王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5月用IFO+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防止胃食管返流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

    笔者通过对87例临床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发现,胃肠动力剂吗丁啉虽不增强平喘药氨茶碱对气管平滑肌痉挛的解除,但却能缩短咳嗽减轻和停止的时间,说明咳嗽变异型哮喘与胃食管反流有关,加用胃肠动力剂辅佐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波;龙虹;白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PCR和RPR法检测58例梅毒患者的结果分析

    梅毒作为性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成倍上升[1].本文比较了PDR和RPR法对不同病期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了梅毒患者合并感染其他STD病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燎;杜宇;吕晓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左旋咪唑、硫酸镁、甘露醇联合治疗胆道蛔虫36例疗效观察

    胆道蛔虫病是由于蛔虫由小肠逆行钻入胆道所致.笔者对36例单纯型胆道蛔虫病人给予口服左旋咪唑,33%硫酸镁,20%甘露醇治疗,疗效确切,经济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玎;李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胎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瘤难产1例

    产妇,22岁.因G1P0孕39+6周,胎儿上半身挽出,胎臀不下2小时于1999年4月7日下午12点30分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小时出现阵腹痛,8小时后到当地乡医院住院待产,产程中自然破膜,羊水约2000ml,2小时前胎儿上半身娩出,牵引胎臀不下.

    作者:李万珍;陈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颈肿大淋巴结165例分析

    体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其中又以颈淋巴结肿大常见.随着细针吸细胞(FNAC)技术的广泛应用,FNAC对颈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亦得到了肯定.本文以临床检验,治疗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对照,探讨FNAC对颈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实用价值和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唐艳;刘绍泉;陈晓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