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卞伟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左上腹腔脓肿的类型及其X线表现特征.方法观察分析我院26例经手术证实的脾切除术后左上腹腔脓肿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作了腹部平片,13例作胃肠钡餐检查,10例作脓腔或窦道造影.结果 26例中23例均累及一个以上间隙,且脾窝均有受累.其中前外型4/23例(17.4%),后外型12/23例(52.2%),网膜囊型7/23例(30.4%)X线表现与未切脾状态下左上腹腔脓肿的表现不同且与切脾方式有一定关系.结论常规腹部X线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显示脾切除术后左上腹腔脓肿的部位和范围,对周围脏器的影响以及向腹膜后间隙扩散的征象.
作者:刘荣波;闵鹏秋;刘燕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科自1990年3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92例老年四肢骨折,均进行了早期内固定(伤后3~48小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振臣;李自新;密士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细胞增殖是机体组织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之一,细胞增殖活性研究已成为肿瘤动力学研究领域中活跃的研究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姜曙;毛伯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e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病少见的危急重症,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本病病势凶险,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本文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减少误诊的办法.
作者:张维新;吴丽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对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46例周期性麻痹进行临床分析,本组周期性麻痹以继发性为主.其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多见.
作者:侯英华;龙继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们应用氨茶碱治疗77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1995~1998年在诊治小儿喘息性疾病中,对诊断明确,资料齐备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用药组77例,男性42例,女性35例;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
作者:苗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本文应用碘复通过根管封药治疗急、慢性尖周炎,以甲醛甲酚为对照,观察评定近期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口腔科日常门诊的急、慢性尖周炎病例1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7例,其中男36例,女41例,年龄15~65岁.牙位分布:前牙24例,前磨牙31例,磨牙22例;对照组77例,男35例,女42例,年龄17~62岁.牙位分布:前牙27例,前磨牙24例,磨牙26例.
作者:郑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肺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患者43例,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绍平;刘力兴;唐万清;陈小兵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用真丝线段、NBCA及PVA栓塞治疗28例脑AVM病人.结果 28例AVM病人31次栓塞,成功率97%.栓塞50%以上者82%,其中完全栓塞18%.栓后症状减轻、消失,有效率达86%.随访5月~8年,未再发生出血.术中血管痉挛5例(16%),2例致导管嵌顿、滞留颅内.1例(3%)偏瘫、失语,经处理1月后恢复,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损伤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以作为综合治疗脑AVM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谢晓东;廖正银;魏兴长;卢武胜;焦和;费泽军;胡淑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女性,60岁.因咳嗽、心悸、气促、浮肿逐渐加重1年,于1998年2月17日初来我院门诊.查体:左胸叩浊、呼吸音消失、肝在肋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胸透见:左胸腔大量积液,纵隔向右侧移位.
作者:张忠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508例交通事故伤员,现就其致伤特点、转归进行分析,重点讨论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道路交通事故救护工程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彭俊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病例报告例1,男性,53例.以胸痛、咳嗽、咯痰伴潮热、盗汗、乏力3月入院.查体:T36.5℃,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WBC6.0×109/L,L0.28,N0.72,结核抗体及抗核抗体均阴性.胸片及CT示:右肺Ⅲ型肺结核上/(一).
作者:刘学容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儿科从1993年8月至1999年1月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加激素治疗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同期单用激素组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毓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将一清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急性气管炎及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咯痰,取得了满意了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平;尹慧颖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儿,女,3(16/30)月.因发现出血样皮疹1天入院,皮疹多在躯干部,鲜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急查血常规:WBC7.8×109/L,Hb105g/L,N 0.48,L 0.52,plt22×109/L.
作者:肖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对1998~1999年我院配制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做了相关的跟踪监测、留样观察的对比实验.从中得到变化规律,并以此制订有效期,以指导临床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用药方法和掌握有效期,报告如下.
作者:詹明心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女,15岁.因左胫前疼痛3个月入院.无明显诱因及外伤史,走路时疼痛加重.查体:左胫骨前上1/3段内侧有核桃大隆起,质硬,不活动,轻压痛,穿刺未抽出液体.X线表现:左胫骨上1/3前缘自上斜向后下长约6cm骨质结构紊乱,骨皮质似有增厚,密度减低,前下方骨皮质增厚,骨内膜有增生现象,皮质增厚处骨髓腔略变窄,相应软组织轻度肿胀.
作者:施沯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影响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16年来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像学改变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并将1990年以前与以后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症状完全控制950例(74.21%),症状控制伴有肢体麻木、情感、智能障碍270例(21.09%),无效50例(3.9%),恶化10例(0.78%).结论 CT定位靶点法与脑室造影定位法对疗效影响无显著差异,而靶点定位、毁损大小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作者:曾凡俊;陈礼刚;黄茂清;曾力;李开慧;匡永勤;李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女,26岁.因心悸、怕热、易怒、消瘦1年入院.检查:甲亢面容,甲状腺Ⅱ度肿大.临床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见:甲状腺两侧叶弥漫性肿大,均约为6cm×4cm×3cm,颈前正中甲状腺下缘至胸骨柄上缘之间有3个肿物,为1.2cm×1.0cm×0.8cm.
作者:张兆明;粟连秀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动静脉内瘘(IAVF)是患者长期血透的必备条件,其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制作和保护内瘘,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及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凡;张人杰;崔建强;王涛;郭东阳;余月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