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超声雾化佐治小儿肺炎22例临床观察

吴青;张思智

关键词:肝素钙注射液, 超声雾化,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现报告如下, 儿科
摘要:我院儿科采用凯瑞肝素钙注射液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22例,并与我科常规雾化吸入组对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6例临床分析

    我院新生儿科自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95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7.1%,现将常规治疗15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平;文芙英;许开桂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成都地区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临床初探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有无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和TTV型肝炎.方法采用PCR法检测血清中TTVDNA.对单纯TTV感染病毒性肝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非-甲型肝炎患者中29.78%(28/94)TTVDNA阳性,在甲-庚型肝炎中30%(12/40)阳性,在献血员中20%(6/30)阳性.单纯TTV感染的肝炎患者平均年龄41.7岁.肝功异常TB-x132.65μmol/L,ALT -x516.27 U/L.临床袁现71.43%(20/28)为急性肝炎,14.30%(4/28)为慢性肝炎,10.7%(3/28)为重型肝炎,3.57%(1/28)为肝炎肝硬变.在合并感染中83%(10/12)合并HBV感染,8.3%(1/12)合并HCV感染,8.3(1/12)合并HBV、HCV形成三重感染.结论成都地区存在TTV感染和TTV型肝炎,单纯TTV感染以急性肝炎多见,TTV和HBV易形成二重感染,且有慢性化和重型肝炎现象.

    作者:庞无恨;胡蓉;程南芳;王林;曾义岚;张仁凤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现状

    1概况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长期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的中老年人,这些病人长期患动脉硬化多伴有全身其它器官的小动脉不同程度的损害,当发生脑出血时,由于各系统的血管性病变的存在,就增加了脑出血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卒中后用开颅术清除血肿多需在全麻下进行,这对已存有的心、肺、肝、肾等器官的血管性病变将是一定的打击,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失血多,手术所引起的脑损伤,水肿反应重等,使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病死率仍在28%~48%左右[5].为此人们都在寻求疗效好、创伤小的新途径.1978年Backlund和Von Holst首先采用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脑内血肿,并设计了一种金属套管的血肿排空器,提出立体定向控制性次全排空脑内血肿的原则.为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开辟了一新的天地.随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将术式、设备等方面作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取得了较开颅术更好的治疗效果[1~4,6,8].

    作者:陆建吾;何能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26例的病因诊断

    临床上约有20%~30%的咯血患者其胸片可表现为正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我们对此类患者常规先作CT检查,然后再作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从而探讨其诊断价值,现将26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郎松梅;益西巴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双子宫节育环移位并妊娠1例

    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40天,于1997年2月20日就诊.既往月经正常,近期无停经史及妊娠反应史.末次月经1997年1月1日,经期5天,经量正常.

    作者:刘琼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卵巢癌6例误诊分析

    我院妇产科近2年共收治卵巢癌18例,其中6例因发热、腹胀等为首发症状而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袁媛;李佳平;王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肝两对半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为了对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及传染性有更直接地了解,亦更有利于对临床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了310份肝炎患者血清,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92.5%(74/80),平均拷贝数为4.10×1010/ml;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32.35%(22/68),平均拷贝数为1.31×109/ml;HBs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45.71%(32/70),平均考贝数为4.08×108ml;HBV-M全阴性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仍达6.67%(2/32),平均拷贝数仍达1.54×108/ml.结论HBV-M阴性患者仍有HBV DNA阳性者,因此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除乙肝二对半标志物ELISA检测外,加做HBV DNA FQ-PCR检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学忠;赵建勤;刘丽;丁柳;赵连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老年人肺通气功能测定92例报告

    为了解老年人肺通气功能状况,我们对92例非住院60岁以上老年男性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刚;许志忠;盛宇模;朱再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患者常常因为需长期住院治疗,影响工作、生活、学习.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常影响患者睡眠、食欲,可导致精神抑郁症状出现.

    作者:罗彩云;徐孔文;藤芳菊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以精神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低血糖1例

    患者,女,62岁.因反复发作性自言自语,手舞足蹈1+年.加重3小时于1999年4月25日入院.

    作者:曹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观察

    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倾象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于1996年至1999年7月间,对46例高危出血的急慢性肾衰患者,在HD时,用单剂量低分子肝素栓复新(Fluxum)抗凝,与小剂量肝素(SH)抗凝效果比较,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潘丽萍;金志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AMI患者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给予100万IU UK及150万IU UK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Ⅰ组为61.90%,Ⅱ组为71.6%;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7.0%和6.2%;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万IU UK轻度出血2.4%,上消化道出血2.4%,脑出血1.2%;150万IU UK轻度出血9.9%,上消化道出血3.7%,脑出血1.2%.结论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AMI,150万IU较100万IU再通率更高,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韦红卫;张林潮;蒋芳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应用全身抗凝及术中溶栓联合治疗腘动脉损伤17例体会

    我院骨科自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间共收治17例腘动脉损伤病人,均采用全身抗凝及术中溶栓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众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液体闪烁计数器与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的比较研究

    蛋白质含量的比色测定,是在分光光度计上完成的.1983年Noble[1]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液闪仪)测定蛋白含量.1988年强美玉[2]做了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范围内的研究.我们用Lowry[3]和Bradford [4]蛋白含量测定法,对液闪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范围,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液闪仪测定了102份人精浆蛋白和31份人血清蛋白样品.

    作者:兰君;曾福祥;杨惠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川芎素粉针剂治疗肺部感染150例

    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我们采用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川芎素粉针剂治疗肺部感染,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于下.

    作者:李霞;张天锡;索钢;周贤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水胶型敷料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1例

    患者,女,68岁.1999年3月26日以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双下肢胫前皮肤溃疡、高血压Ⅲ期极危入院.查体:BP22.5/13kPa.双胫前溃疡左15cm×18cm,右7cm×10cm,创面有异味呈黄色、大量腐肉及脓性分泌物,边缘为灰黑色坏死组织,双侧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

    作者:朱晓宁;吴茜华;张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食管多发性癌(附12例报告)

    食管多发癌临床上少见.我院1976年10月至199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1456例,发现食管有两个以上癌灶者12例,占同期确诊病例的0.8%,现报告如下.

    作者:芶昭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循证医学--临床医学的新趋势

    1背景80年代以来,许多人体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效或害大于利.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因此,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还需要实践(临床试验)来检验.对疗效的评价应更加重视与临床有关的终点指标.直觉,经验和病理生理的推论并不总是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特别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是处理病人更为可靠的证据.

    作者:刘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气道敏感性与反应性测定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气道敏感性与反应性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27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简称咳型哮喘)、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激发试验阳性者11例)及10例健康人作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分别绘出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出气道敏感性(用sGaw下降35%时乙酰甲胆碱的浓度,PC35sGaw表示)和反应性(阳性反应后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即K表示).结果健康人及大部分(37/48)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达到高峰后,SGaw下降仍低于35%,哮喘和咳型哮喘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随乙酰甲胆碱浓度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sGaw下降高于35%;气道敏感性依次为:哮喘>咳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依次为:哮喘≈咳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结论气道的敏感性与反应性不完全平行.这两项测定对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霞;陈雪融;袁玉如;冯玉鳞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下腔静脉损伤4例的救治体会

    我院1994年4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此病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有钫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