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体闪烁计数器与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的比较研究

兰君;曾福祥;杨惠钟

关键词:液体闪烁计数器, 分光光度计, 含量测定法, 蛋白含量, 液闪仪, 浓度范围, 人血清蛋白, 人精浆蛋白, 蛋白质含量, 比色测定, 比较研究, 准确度, 重复性, 稳定性, 样品, 美玉
摘要:蛋白质含量的比色测定,是在分光光度计上完成的.1983年Noble[1]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液闪仪)测定蛋白含量.1988年强美玉[2]做了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范围内的研究.我们用Lowry[3]和Bradford [4]蛋白含量测定法,对液闪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范围,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液闪仪测定了102份人精浆蛋白和31份人血清蛋白样品.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病毒性肝炎合并多发性肺脓肿1例

    患者,男性,28岁.因纳差,乏力伴皮肤黄染10天.于1988年7月13日入院.体检:T37℃,P80次/分,R20次/分,BP13.3/7.98kPa.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巩膜黄染.心肺(-).腹平软,肝肋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

    作者:廖莉;黄成渝;徐仁模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小儿胃镜资料96例分析

    我院自1992~1998年应用电子胃镜(GIF-130、GIF-240)欧林巴斯日本)对96例小儿进行了胃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远;刘圣乐;韩盛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特别是手背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使用多.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本人经多年探索,采用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9%以上,而且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

    作者:宋华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食管平滑肌瘤7例外科诊治体会

    1991年6月至1996年7月,我们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将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江绪明;董维翰;廖斌;税跃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左室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50岁.活动后心悸气促6月.查体:心尖区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偶发交界性早搏,电轴左偏,顺钟向转,左前分支阻滞.心三位片见左室略增大,双肺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室腔内见一不规则分叶状弱回声团块,约90mm×30mm,有一短蒂(4mm)附着于室间隔膜部,蒂粗约6mm.

    作者:马建旸;袁宏声;董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尿路感染255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确诊在不同情况下的尿路感染患者255例,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5例均系我院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内科确诊为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1],其中女性201例(82.4%),男性45例(17.6%),年龄16~91岁.255例中16~35岁78例(30.6%),36~59岁120例(47.1%),>60岁57例(22.3%).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杨斌;曹泽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横切口不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妇科手术162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方式进行妇科手术16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原发性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26岁.因停经55天,下腹部疼痛1+天,加重8小时,于2000年4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剖宫产术后7+月,安环后1月,末次月经2000年2月9日.3月19日阴道少量暗红色出血1天,4月2日晚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烈疼痛,不放射,持续半小时腹痛逐渐好转.于4月4日上午9时又出现右下腹撕裂样痛,伴头昏、胸闷,呕吐胃内容物3次,肛门坠胀.

    作者:孙延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卵巢癌6例误诊分析

    我院妇产科近2年共收治卵巢癌18例,其中6例因发热、腹胀等为首发症状而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袁媛;李佳平;王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冻疮48例疗效观察

    我院皮肤科1999年10月至2000年2月,应用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冻疮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ICU内934株痰培养细菌分析

    目的调查ICU内危重病人呼吸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地控制危重病人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1998~1999年所检测的934株痰培养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下呼吸道菌群以G-菌占绝对优势(63.9%),其中占首次的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8.3%),依次为铜绿假单孢(19.4%)、肺炎克雷伯(8.8%)、嗜麦芽黄单孢菌及洋葱假单孢菌(7.1%,5.3%).G+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8%及1.6%.不动杆菌已成为ICU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种,且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孢对头孢它啶等三代头孢类仍有较好的敏感性.嗜麦芽黄单孢菌及洋葱假单孢菌感染已进入了前5位,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真菌感染也占了较大的比重,为36.1%.G+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检出菌的第6位(4.8%),耐药率很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第10位,主要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及亚胺培南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三代、SMZco、等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无1例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耐药.结论不动杆菌已成为ICU内肺部感染的优势菌群,嗜麦芽黄单孢菌及洋葱假单孢菌等条件致病菌有增多的趋势,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尽快进行痰液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是控制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康焰;吴淑红;金晓东;过孝静;陈知行;高大龙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93例临床观察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是指:通过将血液分离出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细胞成分一同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该法治疗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所致疾病效果良好.

    作者:宫超;刘伯英;田嘉玲;李庆周;马志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经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蛔虫病

    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蛔虫病18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青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酶学改变

    本文测定了44例(51例次)CNS系统感染性疾病及30例非CNS系统疾病患者的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活性,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谢友运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AMI患者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给予100万IU UK及150万IU UK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Ⅰ组为61.90%,Ⅱ组为71.6%;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7.0%和6.2%;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万IU UK轻度出血2.4%,上消化道出血2.4%,脑出血1.2%;150万IU UK轻度出血9.9%,上消化道出血3.7%,脑出血1.2%.结论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AMI,150万IU较100万IU再通率更高,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韦红卫;张林潮;蒋芳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先天性多发畸形2例

    例1,男,10/24天.因唇周发绀,呼吸急促半天由本院产科转入.病儿系G1P1,39周孕.因持续枕后位行剖宫产,无羊水.胎盘及脐带无异常.生后Apgar即评10分.母乳喂养,解少量胎便.查体:T37℃,P126次/分,R80~82次/分,W2.85kg.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唇周发绀,双肺未闻及湿鸣,左胸似有肠鸣音,心脏搏动位于右前胸,心音右侧胸较左侧强.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围小于胸围,腹腔扪诊显示较空虚,肝脾无肿大,生理反射欠敏感.考虑有内脏异位及肺发育不良.检查示:心脏彩多:先天性右位心.

    作者:李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水胶型敷料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1例

    患者,女,68岁.1999年3月26日以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双下肢胫前皮肤溃疡、高血压Ⅲ期极危入院.查体:BP22.5/13kPa.双胫前溃疡左15cm×18cm,右7cm×10cm,创面有异味呈黄色、大量腐肉及脓性分泌物,边缘为灰黑色坏死组织,双侧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

    作者:朱晓宁;吴茜华;张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外伤性脾破裂自体脾移植及脾修补术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从1989~1999年11月,收治24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根据脾损伤的不同程度,采取了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及脾修补术.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李秀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我院骨科近几年来对72例踝关节骨折采用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鸿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我省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全国整个形势一样,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继消灭天花以后,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统一规则,已基本达到消灭第二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使城市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携带率下降到1%左右.血吸虫病、疟疾等一些老的传染病已获得基本控制,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亦取得显著效果,伤寒、痢疾等临床已很少见.除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少数传染病仍对人群健康有较大威胁外,绝大多数传染病已获得基本控制.

    作者:雷秉钧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