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观察

潘丽萍;金志泽

关键词:血液透析, 低分子肝素, 高危出血, 慢性肾衰患者, 疗效及安全性, 小剂量肝素, 抗凝效果, 单剂量, 报告
摘要: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倾象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于1996年至1999年7月间,对46例高危出血的急慢性肾衰患者,在HD时,用单剂量低分子肝素栓复新(Fluxum)抗凝,与小剂量肝素(SH)抗凝效果比较,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平滑肌瘤7例外科诊治体会

    1991年6月至1996年7月,我们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将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江绪明;董维翰;廖斌;税跃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6例

    我院1997~1999年共收住出血性输卵管炎6例,全部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我省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全国整个形势一样,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继消灭天花以后,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统一规则,已基本达到消灭第二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使城市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携带率下降到1%左右.血吸虫病、疟疾等一些老的传染病已获得基本控制,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亦取得显著效果,伤寒、痢疾等临床已很少见.除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少数传染病仍对人群健康有较大威胁外,绝大多数传染病已获得基本控制.

    作者:雷秉钧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成都地区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临床初探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有无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和TTV型肝炎.方法采用PCR法检测血清中TTVDNA.对单纯TTV感染病毒性肝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非-甲型肝炎患者中29.78%(28/94)TTVDNA阳性,在甲-庚型肝炎中30%(12/40)阳性,在献血员中20%(6/30)阳性.单纯TTV感染的肝炎患者平均年龄41.7岁.肝功异常TB-x132.65μmol/L,ALT -x516.27 U/L.临床袁现71.43%(20/28)为急性肝炎,14.30%(4/28)为慢性肝炎,10.7%(3/28)为重型肝炎,3.57%(1/28)为肝炎肝硬变.在合并感染中83%(10/12)合并HBV感染,8.3%(1/12)合并HCV感染,8.3(1/12)合并HBV、HCV形成三重感染.结论成都地区存在TTV感染和TTV型肝炎,单纯TTV感染以急性肝炎多见,TTV和HBV易形成二重感染,且有慢性化和重型肝炎现象.

    作者:庞无恨;胡蓉;程南芳;王林;曾义岚;张仁凤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丙硫氧嘧啶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患者,男,69岁.因全身皮肤红肿半月余,加重糜烂3天入院.1月前因患甲亢,服丙硫氧嘧啶2周后全身出现红斑、丘疹,迅速扩大融合布满全身,即停服丙硫氧嘧啶,经抗过敏治疗2周后病情渐稳定.

    作者:秦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酶学改变

    本文测定了44例(51例次)CNS系统感染性疾病及30例非CNS系统疾病患者的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活性,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谢友运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脑膜瘤误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盘炎1例

    患者,女,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于1999年9月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叙述1周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头胀痛,双眼球运动不适,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李恒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肛瘘7例报告

    结核性肛瘘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肛瘘,易被忽视和延误治疗,我院近期收治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权;孟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围产期垂直传播防治策略探讨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携带HBeAg(+)与HBeAg(-)产妇的乳汁、婴儿静脉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率,了解其对垂直传播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把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HBeAg(+)与HBeAg(-)分为两组各35例,检测两组乳汁、婴儿静脉血及1岁幼儿HBVM,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母亲HBeAg(+)组宫内感染率为17.1%(6/35),乳汁HBV-DNA阳性率为40%(14/35);而母亲HBeAg(-)组宫内感染率及乳汁HBV-DNA阳性率仅为2.9%(1/35).结论母亲HBeAg(+)组的宫内感染率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组,(P<0.01).建议在围产期应重点监测HBeAg(+)者,而HBeAg(-)者可与正常孕妇同样对待和处理.

    作者:吴俭;曾义岚;胡蓉;唐洪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肝两对半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为了对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及传染性有更直接地了解,亦更有利于对临床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了310份肝炎患者血清,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92.5%(74/80),平均拷贝数为4.10×1010/ml;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32.35%(22/68),平均拷贝数为1.31×109/ml;HBs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45.71%(32/70),平均考贝数为4.08×108ml;HBV-M全阴性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仍达6.67%(2/32),平均拷贝数仍达1.54×108/ml.结论HBV-M阴性患者仍有HBV DNA阳性者,因此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除乙肝二对半标志物ELISA检测外,加做HBV DNA FQ-PCR检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学忠;赵建勤;刘丽;丁柳;赵连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左室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50岁.活动后心悸气促6月.查体:心尖区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偶发交界性早搏,电轴左偏,顺钟向转,左前分支阻滞.心三位片见左室略增大,双肺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室腔内见一不规则分叶状弱回声团块,约90mm×30mm,有一短蒂(4mm)附着于室间隔膜部,蒂粗约6mm.

    作者:马建旸;袁宏声;董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肝素超声雾化佐治小儿肺炎22例临床观察

    我院儿科采用凯瑞肝素钙注射液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22例,并与我科常规雾化吸入组对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青;张思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93例临床观察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是指:通过将血液分离出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细胞成分一同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该法治疗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所致疾病效果良好.

    作者:宫超;刘伯英;田嘉玲;李庆周;马志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老年人肺通气功能测定92例报告

    为了解老年人肺通气功能状况,我们对92例非住院60岁以上老年男性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刚;许志忠;盛宇模;朱再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

    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认为干扰素(IFN)是唯一对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药物[1,2].

    作者:杨兴祥;邱焞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应用全身抗凝及术中溶栓联合治疗腘动脉损伤17例体会

    我院骨科自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间共收治17例腘动脉损伤病人,均采用全身抗凝及术中溶栓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众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成人麻疹22例误诊分析

    近2年来在门诊工作中碰到不少成人麻疹患者,绝大部分在来我院前已在基层诊治过,其中近85%被误诊.为了引起重视,现将22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谢继堂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精索改道术治疗隐睾26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必然手术措施.传统的手术方式,一般是松解精索睾丸后,将睾丸放入阴囊内,经阴囊牵拉在大腿内侧.但仍有睾丸回缩;或有游离不足而过度牵拉使血供受阻造成睾丸发育不良.而且需15天以上拆除牵扯线,恢复时间长、痛苦多、护理困难.我们根据解剖特点将手术进行了改进,行精索改道睾丸下降固定术.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外伤性脾破裂自体脾移植及脾修补术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从1989~1999年11月,收治24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根据脾损伤的不同程度,采取了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及脾修补术.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李秀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对照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强的松组74例,地塞米松组72例.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2.5~5mg静推,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强的松组用强的松30~60mg,每日1次,仍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时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强的松组为77.0%,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塞米松隔日疗法对淤胆型肝炎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平均退黄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

    作者:宁晓滨;文竹筠;程迎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