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膜瘤误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盘炎1例

李恒

关键词:脑膜瘤, 误诊, 视神经, 双眼视力, 眼球运动, 视力下降, 患者, 叙述, 检查
摘要:患者,女,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于1999年9月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叙述1周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头胀痛,双眼球运动不适,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病毒携带者围产期垂直传播防治策略探讨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携带HBeAg(+)与HBeAg(-)产妇的乳汁、婴儿静脉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率,了解其对垂直传播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把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HBeAg(+)与HBeAg(-)分为两组各35例,检测两组乳汁、婴儿静脉血及1岁幼儿HBVM,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母亲HBeAg(+)组宫内感染率为17.1%(6/35),乳汁HBV-DNA阳性率为40%(14/35);而母亲HBeAg(-)组宫内感染率及乳汁HBV-DNA阳性率仅为2.9%(1/35).结论母亲HBeAg(+)组的宫内感染率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组,(P<0.01).建议在围产期应重点监测HBeAg(+)者,而HBeAg(-)者可与正常孕妇同样对待和处理.

    作者:吴俭;曾义岚;胡蓉;唐洪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1b3MU或5MU,周3次肌内注射给药,疗程4~6月;对照组不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仅予保肝及对症处理.观察用药开始(纳入随访)后6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反应13例(28.88%);部分反应13例(28.88%);无反应19例(42.22%),肝功基本复常者20例(44.44%).治疗组HBeAg转阴22例(48.89%),HBV DNA转阴13例(13/36,36.15%);而对照组分别为5例(16.67%)及2例(2/25,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HBsAg阴转1例,而对照组HBsAg无阴转.结论干扰素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部分病例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守春;雷秉钧;赵连三;王锦蓉;穆仁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酶学改变

    本文测定了44例(51例次)CNS系统感染性疾病及30例非CNS系统疾病患者的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活性,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谢友运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原发性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26岁.因停经55天,下腹部疼痛1+天,加重8小时,于2000年4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剖宫产术后7+月,安环后1月,末次月经2000年2月9日.3月19日阴道少量暗红色出血1天,4月2日晚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烈疼痛,不放射,持续半小时腹痛逐渐好转.于4月4日上午9时又出现右下腹撕裂样痛,伴头昏、胸闷,呕吐胃内容物3次,肛门坠胀.

    作者:孙延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尿路感染255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确诊在不同情况下的尿路感染患者255例,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5例均系我院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内科确诊为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1],其中女性201例(82.4%),男性45例(17.6%),年龄16~91岁.255例中16~35岁78例(30.6%),36~59岁120例(47.1%),>60岁57例(22.3%).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杨斌;曹泽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多处骨折33例的治疗探讨

    全身同时发生多处骨折临床颇为常见,治疗上存在诸多矛盾,迄今为止仍是骨科处理的难题之一.本文统计了我院自1997年7月至1999年11月临床资料较全的病例33例计83处骨折,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利;赵珂;李长军;周续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卵巢癌6例误诊分析

    我院妇产科近2年共收治卵巢癌18例,其中6例因发热、腹胀等为首发症状而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袁媛;李佳平;王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脑膜瘤误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盘炎1例

    患者,女,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于1999年9月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叙述1周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头胀痛,双眼球运动不适,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李恒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急诊右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治疗体会

    1998年以来,我们对3例病情不同的患者实施了急诊情况下的右半结肠切除Ⅰ期肠吻合术,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无吻合口瘘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德龙;徐学广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对照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强的松组74例,地塞米松组72例.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2.5~5mg静推,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强的松组用强的松30~60mg,每日1次,仍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时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强的松组为77.0%,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塞米松隔日疗法对淤胆型肝炎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平均退黄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

    作者:宁晓滨;文竹筠;程迎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6例临床分析

    我院新生儿科自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95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7.1%,现将常规治疗15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平;文芙英;许开桂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精索改道术治疗隐睾26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必然手术措施.传统的手术方式,一般是松解精索睾丸后,将睾丸放入阴囊内,经阴囊牵拉在大腿内侧.但仍有睾丸回缩;或有游离不足而过度牵拉使血供受阻造成睾丸发育不良.而且需15天以上拆除牵扯线,恢复时间长、痛苦多、护理困难.我们根据解剖特点将手术进行了改进,行精索改道睾丸下降固定术.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0例临床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复感),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呼吸道感染约占来我院就诊患儿的85%以上,其中复感患儿>20%.现将1998年4月到1999年4月本院所收治的复感患儿200例分析如下.

    作者:姜美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抢救6例心脏裂伤的体会

    本文报告我院1995年~1999年抢救心脏裂伤6例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6例均为成年男性,全系刺伤.伤口在腹部1例,胸部5例,其中1例伤口远离心前区.入院时5例有明显休克,术前诊断心脏裂伤仅4例,另2例误诊为腹腔脏器破裂,经剖腹探查后方确诊.6例均紧急手术探查,5例心包腔内有大量积血及心脏裂口出血,心脏裂伤部位在右室前壁3例,裂口1~2cm,右心房1例,左室前壁1例,位于左室后壁1例,该例系匕首从上腹部刺入,6例均直接缝合裂口.1例术中失血过多死亡,余各例均痊愈出院.

    作者:赖龙剑;刘芮;高选彬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慢性重型肝炎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124例慢重肝临床分析对目前慢重肝治疗疗效、临床特点、治疗难点作一简要分析.方法对124例慢重肝进行病原分型、临床分期、分组治疗及疗效判定.结果①早、中期慢重肝疗效较晚期者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中期慢重肝病死率较晚期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分组治疗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死亡组与存活组病例TB、ALB、PT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早、中期慢重肝疗效优于晚期者、病死率也较晚期低.②慢重肝治疗无特效药物.③TB、ALB、PTA对慢性重肝患者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俊;雷华;裘雁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循证医学--临床医学的新趋势

    1背景80年代以来,许多人体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效或害大于利.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因此,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还需要实践(临床试验)来检验.对疗效的评价应更加重视与临床有关的终点指标.直觉,经验和病理生理的推论并不总是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特别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是处理病人更为可靠的证据.

    作者:刘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新博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新博林(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另用3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海松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静脉穿刺血管回血慢的探讨

    由于失血或各种原因造成循环系统衰竭以及在寒冷的冬季,末梢循环差,血管收缩,静脉显露不明显,不充盈.一次性输液器在冬季变硬,弹性差,穿刺时常遇到进入静脉后不见回血的现象,必须反复穿刺造成失败.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工作量.笔者在长期护理工作中总结了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作者:张东霞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国内报道可达48.8%.对我院ICU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3月经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资料完整的62例病例进行分析,在机械通气期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发病率37%.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局麻药致心毒性4例报告

    局麻药使用不当,可致毒性反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心毒性者尚未见报道,1999年4月至10月半年间,我院发现心毒性病例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茜芬;马性觉;李孝锦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