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病毒携带者围产期垂直传播防治策略探讨

吴俭;曾义岚;胡蓉;唐洪玉

关键词:HBeAg, 脐血、乳汁、HBVM
摘要: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携带HBeAg(+)与HBeAg(-)产妇的乳汁、婴儿静脉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率,了解其对垂直传播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把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HBeAg(+)与HBeAg(-)分为两组各35例,检测两组乳汁、婴儿静脉血及1岁幼儿HBVM,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母亲HBeAg(+)组宫内感染率为17.1%(6/35),乳汁HBV-DNA阳性率为40%(14/35);而母亲HBeAg(-)组宫内感染率及乳汁HBV-DNA阳性率仅为2.9%(1/35).结论母亲HBeAg(+)组的宫内感染率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组,(P<0.01).建议在围产期应重点监测HBeAg(+)者,而HBeAg(-)者可与正常孕妇同样对待和处理.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横切口不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妇科手术162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方式进行妇科手术16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活动期白癜风7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的皮肤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本文将72例活动期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王尚兰;兰长贵;薛竞;林新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下腔静脉损伤4例的救治体会

    我院1994年4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此病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有钫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多处骨折33例的治疗探讨

    全身同时发生多处骨折临床颇为常见,治疗上存在诸多矛盾,迄今为止仍是骨科处理的难题之一.本文统计了我院自1997年7月至1999年11月临床资料较全的病例33例计83处骨折,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利;赵珂;李长军;周续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特别是手背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使用多.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本人经多年探索,采用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9%以上,而且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

    作者:宋华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2例

    例1,男,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天,于1998年4月5日入院.查体:T38℃,P80次/分,R20次/分,BP17/9kPa.右下腹肌紧张,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13.5×109/L,N0.87,L0.23,腹部B超无特殊.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大网膜包裹阑尾,分离后见阑尾约10cm×3cm×3cm,表面充血水肿,完整切除阑尾,剖开阑尾见壁厚0.5cm,内充满胶质性半流体样物,病检为粘液性囊腺瘤.

    作者:邱序武;邱序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0.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研究

    我院麻醉科自1996年起,应用0.5%布比卡因于剖宫产手术腰麻.本观察选择剖宫产术344例,随机分成布比卡因腰麻组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组,作对比性临床观察.

    作者:刘利利;田丹;谢阿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皮炎32例临床观察

    1999年下半年,在四川省皮研所门诊就诊患者中收治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致面部激素皮炎患者62例.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玲;张桂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精索改道术治疗隐睾26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必然手术措施.传统的手术方式,一般是松解精索睾丸后,将睾丸放入阴囊内,经阴囊牵拉在大腿内侧.但仍有睾丸回缩;或有游离不足而过度牵拉使血供受阻造成睾丸发育不良.而且需15天以上拆除牵扯线,恢复时间长、痛苦多、护理困难.我们根据解剖特点将手术进行了改进,行精索改道睾丸下降固定术.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上前牙扭转错位15例的矫治体会

    上前牙扭转直接影响患者美观,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笔者6年来临床收治了15例患有不同程度上前牙扭转错位畸形的患者,现将矫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惠文;朱晓慧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毒型菌痢5例死亡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5~78岁.全部病例均为肛拭子培养痢疾杆菌阳性,其中休克型4例,混合型1例.临床表现为:高热3例,超高热1例,体温不升1例.意识障碍5例,3例患者有解脓血便史,2例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

    作者:周建丽;张晓芳;张继万;欧立;王滨容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冲洗防治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122例

    我院外科从1993年8月至1999年8月对122例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关腹时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冲洗切口防治切口感染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良;钟秀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甲、乙混合型肝炎合并纯红再障1例

    患者,女性,24岁.系分娩后18天产妇,因发热、腹痛、纳差1周,眼黄、尿黄3天于1999年5月23日入院.曾在外输氟嗪酸引起周身红色斑疹,伴瘙痒.查体:急性病容,皮肤、巩膜黄染,躯干部皮肤有陈旧性斑疹.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作者:陆英;吴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93例临床观察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是指:通过将血液分离出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细胞成分一同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该法治疗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所致疾病效果良好.

    作者:宫超;刘伯英;田嘉玲;李庆周;马志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肝两对半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为了对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及传染性有更直接地了解,亦更有利于对临床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了310份肝炎患者血清,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92.5%(74/80),平均拷贝数为4.10×1010/ml;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32.35%(22/68),平均拷贝数为1.31×109/ml;HBs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45.71%(32/70),平均考贝数为4.08×108ml;HBV-M全阴性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仍达6.67%(2/32),平均拷贝数仍达1.54×108/ml.结论HBV-M阴性患者仍有HBV DNA阳性者,因此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除乙肝二对半标志物ELISA检测外,加做HBV DNA FQ-PCR检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学忠;赵建勤;刘丽;丁柳;赵连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6例

    我院1997~1999年共收住出血性输卵管炎6例,全部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改良泪囊鼻腔缝合针在后尿道吻合术中的应用

    我院于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将改良泪囊鼻腔缝合针应用于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和闭锁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中伟;向茂森;谭秋林;任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和胸腹水TBA相关性研究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测定作为反映肝脏损伤,特别是肝硬化疾病的灵敏生化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临床诊治工作.重度肝硬化患者中多数伴随有腹水,为了探讨腹水中是否可测到TBA及其变化对辅助疾病诊疗的临床意义,我们比较研究了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BA的相关性变化.

    作者:周和平;田亚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左室恶性间皮瘤1例

    患者,男,50岁.活动后心悸气促6月.查体:心尖区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偶发交界性早搏,电轴左偏,顺钟向转,左前分支阻滞.心三位片见左室略增大,双肺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室腔内见一不规则分叶状弱回声团块,约90mm×30mm,有一短蒂(4mm)附着于室间隔膜部,蒂粗约6mm.

    作者:马建旸;袁宏声;董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脑膜瘤误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盘炎1例

    患者,女,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于1999年9月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叙述1周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头胀痛,双眼球运动不适,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李恒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