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麻疹22例误诊分析

谢继堂

关键词:成人麻疹, 误诊, 门诊工作, 麻疹患者, 病例报告, 诊治, 基层
摘要:近2年来在门诊工作中碰到不少成人麻疹患者,绝大部分在来我院前已在基层诊治过,其中近85%被误诊.为了引起重视,现将22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快速牵引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骨伤科采用济南华飞公司QYC-B型牵引床,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杨强;付高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川芎素粉针剂治疗肺部感染150例

    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我们采用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川芎素粉针剂治疗肺部感染,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于下.

    作者:李霞;张天锡;索钢;周贤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改进和特殊器械的应用

    我院从1996年开始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ystectomy,MC),经过手术实践,我们体会到该术式较突出的难点是切口小、显露术野欠佳、普通无影灯光难以使术野得到满意的照明,遇体格健壮和肥胖患者,因手术野深暴露困难,常规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难度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一组MC时将切口作了改进并配合特殊器械的应用,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乐;曾义兵;刘启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ICU内934株痰培养细菌分析

    目的调查ICU内危重病人呼吸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地控制危重病人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1998~1999年所检测的934株痰培养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下呼吸道菌群以G-菌占绝对优势(63.9%),其中占首次的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8.3%),依次为铜绿假单孢(19.4%)、肺炎克雷伯(8.8%)、嗜麦芽黄单孢菌及洋葱假单孢菌(7.1%,5.3%).G+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8%及1.6%.不动杆菌已成为ICU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种,且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孢对头孢它啶等三代头孢类仍有较好的敏感性.嗜麦芽黄单孢菌及洋葱假单孢菌感染已进入了前5位,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真菌感染也占了较大的比重,为36.1%.G+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检出菌的第6位(4.8%),耐药率很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第10位,主要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及亚胺培南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三代、SMZco、等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无1例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耐药.结论不动杆菌已成为ICU内肺部感染的优势菌群,嗜麦芽黄单孢菌及洋葱假单孢菌等条件致病菌有增多的趋势,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尽快进行痰液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是控制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康焰;吴淑红;金晓东;过孝静;陈知行;高大龙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小儿胃镜资料96例分析

    我院自1992~1998年应用电子胃镜(GIF-130、GIF-240)欧林巴斯日本)对96例小儿进行了胃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远;刘圣乐;韩盛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恶性淋巴瘤121例初诊误诊分析

    我院1990~1999年共收治恶性淋巴瘤170例,初诊时误诊占70.6%(121例),现将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活动期白癜风7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的皮肤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本文将72例活动期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王尚兰;兰长贵;薛竞;林新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尿路感染255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确诊在不同情况下的尿路感染患者255例,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5例均系我院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内科确诊为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1],其中女性201例(82.4%),男性45例(17.6%),年龄16~91岁.255例中16~35岁78例(30.6%),36~59岁120例(47.1%),>60岁57例(22.3%).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杨斌;曹泽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局麻药致心毒性4例报告

    局麻药使用不当,可致毒性反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心毒性者尚未见报道,1999年4月至10月半年间,我院发现心毒性病例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茜芬;马性觉;李孝锦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脑膜瘤误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盘炎1例

    患者,女,3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于1999年9月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叙述1周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头胀痛,双眼球运动不适,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李恒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经膀胱及前列腺联合部前列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8例

    自1991年5月至1995年5月作者采用经膀胱及前列腺联合部途径部分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8例,经中期及远期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茂均;刘树坤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循证医学--临床医学的新趋势

    1背景80年代以来,许多人体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效或害大于利.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因此,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还需要实践(临床试验)来检验.对疗效的评价应更加重视与临床有关的终点指标.直觉,经验和病理生理的推论并不总是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特别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是处理病人更为可靠的证据.

    作者:刘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液体闪烁计数器与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的比较研究

    蛋白质含量的比色测定,是在分光光度计上完成的.1983年Noble[1]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液闪仪)测定蛋白含量.1988年强美玉[2]做了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范围内的研究.我们用Lowry[3]和Bradford [4]蛋白含量测定法,对液闪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范围,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液闪仪测定了102份人精浆蛋白和31份人血清蛋白样品.

    作者:兰君;曾福祥;杨惠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AMI患者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给予100万IU UK及150万IU UK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Ⅰ组为61.90%,Ⅱ组为71.6%;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7.0%和6.2%;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万IU UK轻度出血2.4%,上消化道出血2.4%,脑出血1.2%;150万IU UK轻度出血9.9%,上消化道出血3.7%,脑出血1.2%.结论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AMI,150万IU较100万IU再通率更高,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韦红卫;张林潮;蒋芳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甲、乙混合型肝炎合并纯红再障1例

    患者,女性,24岁.系分娩后18天产妇,因发热、腹痛、纳差1周,眼黄、尿黄3天于1999年5月23日入院.曾在外输氟嗪酸引起周身红色斑疹,伴瘙痒.查体:急性病容,皮肤、巩膜黄染,躯干部皮肤有陈旧性斑疹.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作者:陆英;吴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体会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于1996~1999年期间试以丝裂霉素C(MMC)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琪芳;庄雅玲;谢建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2例

    例1,男,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天,于1998年4月5日入院.查体:T38℃,P80次/分,R20次/分,BP17/9kPa.右下腹肌紧张,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13.5×109/L,N0.87,L0.23,腹部B超无特殊.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大网膜包裹阑尾,分离后见阑尾约10cm×3cm×3cm,表面充血水肿,完整切除阑尾,剖开阑尾见壁厚0.5cm,内充满胶质性半流体样物,病检为粘液性囊腺瘤.

    作者:邱序武;邱序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传统的治疗主要为阿斯匹林消炎和抗凝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已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川崎病治疗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瑗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0例临床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复感),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呼吸道感染约占来我院就诊患儿的85%以上,其中复感患儿>20%.现将1998年4月到1999年4月本院所收治的复感患儿200例分析如下.

    作者:姜美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水胶型敷料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1例

    患者,女,68岁.1999年3月26日以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双下肢胫前皮肤溃疡、高血压Ⅲ期极危入院.查体:BP22.5/13kPa.双胫前溃疡左15cm×18cm,右7cm×10cm,创面有异味呈黄色、大量腐肉及脓性分泌物,边缘为灰黑色坏死组织,双侧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

    作者:朱晓宁;吴茜华;张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