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兴国;梁英
我们于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口腔溃疡100例,另设锡类散治疗100例作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于1996~1999年期间试以丝裂霉素C(MMC)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琪芳;庄雅玲;谢建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复感),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呼吸道感染约占来我院就诊患儿的85%以上,其中复感患儿>20%.现将1998年4月到1999年4月本院所收治的复感患儿200例分析如下.
作者:姜美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炎症及坏死时刺激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此病理过程称为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发展为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是慢性肝病的治疗目标之一.近年来在中医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作一综述.
作者:赵建勤;赵连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本院于1995年4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了急性氟乙酰胺中毒6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青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临床上约有20%~30%的咯血患者其胸片可表现为正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我们对此类患者常规先作CT检查,然后再作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从而探讨其诊断价值,现将26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郎松梅;益西巴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1b3MU或5MU,周3次肌内注射给药,疗程4~6月;对照组不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仅予保肝及对症处理.观察用药开始(纳入随访)后6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反应13例(28.88%);部分反应13例(28.88%);无反应19例(42.22%),肝功基本复常者20例(44.44%).治疗组HBeAg转阴22例(48.89%),HBV DNA转阴13例(13/36,36.15%);而对照组分别为5例(16.67%)及2例(2/25,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HBsAg阴转1例,而对照组HBsAg无阴转.结论干扰素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部分病例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守春;雷秉钧;赵连三;王锦蓉;穆仁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背景80年代以来,许多人体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无效或害大于利.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因此,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还需要实践(临床试验)来检验.对疗效的评价应更加重视与临床有关的终点指标.直觉,经验和病理生理的推论并不总是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特别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是处理病人更为可靠的证据.
作者:刘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我省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全国整个形势一样,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继消灭天花以后,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统一规则,已基本达到消灭第二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使城市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携带率下降到1%左右.血吸虫病、疟疾等一些老的传染病已获得基本控制,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亦取得显著效果,伤寒、痢疾等临床已很少见.除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少数传染病仍对人群健康有较大威胁外,绝大多数传染病已获得基本控制.
作者:雷秉钧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笔者试用西比灵胶囊(盐酸氟桂嗪)治疗,并与麦角制剂对比,现将临床观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云茜;王建林;曹兰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结核性肛瘘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肛瘘,易被忽视和延误治疗,我院近期收治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权;孟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强的松组74例,地塞米松组72例.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2.5~5mg静推,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强的松组用强的松30~60mg,每日1次,仍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时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强的松组为77.0%,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塞米松隔日疗法对淤胆型肝炎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平均退黄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
作者:宁晓滨;文竹筠;程迎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概况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长期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的中老年人,这些病人长期患动脉硬化多伴有全身其它器官的小动脉不同程度的损害,当发生脑出血时,由于各系统的血管性病变的存在,就增加了脑出血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卒中后用开颅术清除血肿多需在全麻下进行,这对已存有的心、肺、肝、肾等器官的血管性病变将是一定的打击,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失血多,手术所引起的脑损伤,水肿反应重等,使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病死率仍在28%~48%左右[5].为此人们都在寻求疗效好、创伤小的新途径.1978年Backlund和Von Holst首先采用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脑内血肿,并设计了一种金属套管的血肿排空器,提出立体定向控制性次全排空脑内血肿的原则.为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开辟了一新的天地.随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将术式、设备等方面作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取得了较开颅术更好的治疗效果[1~4,6,8].
作者:陆建吾;何能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由于失血或各种原因造成循环系统衰竭以及在寒冷的冬季,末梢循环差,血管收缩,静脉显露不明显,不充盈.一次性输液器在冬季变硬,弹性差,穿刺时常遇到进入静脉后不见回血的现象,必须反复穿刺造成失败.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工作量.笔者在长期护理工作中总结了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作者:张东霞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我院皮肤科1999年10月至2000年2月,应用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冻疮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本文对我院肾内科1996年5月至1998年8月住院的220例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
作者:曹泽蓉;徐争鸣;李守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我院妇产科近2年共收治卵巢癌18例,其中6例因发热、腹胀等为首发症状而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袁媛;李佳平;王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病毒性肝炎及糖尿病均为我国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二者合并临床虽不多见但病情可相互影响、预后较差,加之二者在饮食、运动与休息等处理上互相矛盾,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疾病转归极为重要.1999年以来通过对所收治的本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护理方法,对促进疾病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滕芳菊;王颖;徐孔文;罗彩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自1999年3月以来,笔者对20例中枢性发热病人应用颅脑降温仪效果好,降温迅速、不易冻伤、操作简单,现将应用中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龚启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局麻药使用不当,可致毒性反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心毒性者尚未见报道,1999年4月至10月半年间,我院发现心毒性病例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茜芬;马性觉;李孝锦 刊期: 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