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雪;何娜;陈凌;孙超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4例感染性疾病患几,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63例和非脓毒症组41例,对两组患儿血清中的PCT和CRP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脓毒症组患儿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患儿中严重脓毒症组患儿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非严重组(P<0.05);非严重组患儿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性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CT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85.6%,诊断准确率为83.9%.CRP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此时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69.9%,诊断准确率为70.5%.PCT与CRP曲线下面积、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较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PCT检测和CRP检测相比两者临床价值相当.
作者:黄晓雯;马力忠;莫庆仪;梁桂明;刘占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PEF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比较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用相同种类、剂量的药物,分别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A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B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大呼气流速(PEF)检测,同时用CAT量表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两组雾化治疗后,临床症状CAT评分均较前降低,其中B组下降更加明显;PEF均较前提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PH值、P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CO2降低.两组间PH值、PCO2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O2及SaO2升高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两种雾化吸入均可使用,但氧驱动雾化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缺氧方面优于空气压缩雾化,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姚丽;蒋莉;贾小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检测肌瘤内部及其周围血流信号、肌瘤体积大小变化、电话回访等资料,分析术后2年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6个月肌瘤内部及其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弱,术后3、6、12个月肌瘤的体积显著缩小(P<0.05),在术后2年肌瘤体积大小呈逐渐缩小、稳定趋势,术后2年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5%,生命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保留了女性子宫生理功能,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付景丽;黄燕;杨鹰;丁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作者:边静;杨云成;张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居第二位.30%的患者在治疗后复发,复发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复发和/或转移的部位、病变的程度以及初始治疗的方式来选择.复发性宫颈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选择性的给予根治性放疗、盆腔脏器廓清术、姑息性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的结合,给予个体化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大程度的获益.本文就复发性宫颈癌优化治疗策略作一述评.
作者:王丹青;宋亮;郭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移植皮瓣的成活一直是困扰烧伤整形外科的难题之一,因其主要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管网重建的限制,不能进一步提高皮瓣成活率.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为: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生成、中性粒细胞聚集介导炎症反应、一氧化氮(NO)作用、钙(Ca2+)超载及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蛋白分解、免疫调节、促进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皮瓣存活的影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竺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制U型枕应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后被动体位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将9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进行比较.观察组应用自制U型枕(枕上置硅胶趴趴垫)行俯卧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俯卧位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俯卧位维持时间、体位依存性及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俯卧位出现颈、腰部不适及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皮肤压力伤等不适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 使用自制U型枕,使患者俯卧位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俯卧位组,而且住院天数缩短,加快了床位的周转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被动体位带来的痛苦及不适,对提高患者卧位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手术效果的巩固.
作者:李小雪;何娜;陈凌;孙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以抗肿瘤药物顺铂(Cisplatin,DDP)为阳性对照,研究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CDV)对宫颈癌HPV18阳性HeLa细胞的凋亡现象和凋亡机制,探讨CDV在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治疗宫颈癌方面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DAPI单染后HeLa细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目;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HeLa细胞中E6、p53蛋白相对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HeLa细胞中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V和DDP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引发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DV和DDP抑制HeLa细胞中E6蛋白表达,激活p5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V和DDP可以抑制E6对p53的核输出.结论 CDV和DDP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E6蛋白表达,恢复p53蛋白活性,进而调控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因而CDV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李淑芹;杨靖;李蓓;廖华帆;张凯;杨兵;李丹丹;徐祥;丁娜娜;李明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激素水平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4例分为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联合组)54例及单纯腹腔镜(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这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FSH及LH水平分别降为(3.9±1.8)U/L、(8.7±1.1)U/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成功妊娠有34.48%、复发的仅占14.00%,显著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停药后可恢复.结论 亮丙瑞林微球蛋白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反馈性抑制FSH及LH水平,改善临床预后,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建新;白洁;陈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南充市2012~2014年新生儿科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构成现状,并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2~2014年南充市两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份将其分为A组(2012年收治)1305例、B组(2013年收治)1326例和C组(2014年收治)1459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统计归纳所有患儿的疾病发生情况及排名前五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分析排名前五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可采取的相关措施.结果 ①早产儿为新生儿疾病中常见(18.48%),其次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5.94%、11.88%、7.82%及6.99%,上述疾病依次为新生儿疾病中排名前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生率逐渐降低.②患儿之中男性2180例、女性1910例,男性约为女性1.14倍,男、女性疾病谱的前三位均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其余疾病分布稍有不同.③排名前五疾病在各季节发病分别为623例(15.23%)、631例(15.43%)、617例(15.09%)及629例(15.38%),无明显差异(P>0.05),且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体出生体重均为每个季节高发疾病.④排名前五疾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低.⑤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早产儿的出生会加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可能并呈正相关.⑥既往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母体携带病毒或细菌、母体原发肺内疾病、母体营养不良、多胎妊娠、胎龄过小、遗传因素等均为引发新生儿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结论 本研究显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为疾病谱排名前五疾病,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选择正确分娩方式,提高新生儿疾病综合治疗手段以降低新生儿住院率及提高新生儿疾病治愈率,改善人口质量.
作者:孙群英;陈涛;宾冬梅;周玉;吴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局部并发症(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1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并发症肺炎组(C组31例)和无并发症肺炎组(N组70例).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预测因素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N组,C组的住院时间和急性炎症反应更持久.C组患儿的单侧胸痛及院前抗炎药物治疗更常见(P=0.000,P=0.011).C组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N组.抗炎药物累积剂量超过75.2mg/kg,并发症OR值增加2.0倍(OR 2.02,95% CI 1.41~5.64;P=0.079).结论 胸痛、院前持续发热、急性炎症反应、尤其抗炎药物治疗与肺炎局部并发症显著相关.
作者:石群;王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肝硬化伴门静脉系统血栓疾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导致各种并发症.按血栓发生的时间及其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期、分度和分级.其病因可能包括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治疗策略目前尚存争议,缺乏预防性治疗的可靠证据,对于无门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且分级为Ⅱ级或者有门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但能够通过消化道内镜、腹腔穿刺及药物控制症状的患者,倾向于运用有临床证据的依诺肝素行抗凝治疗.对于抗凝治疗无效且进一步进展或者合并反复的上消化出血及难治性腹水的患者,目前倾向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通过分析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本文将对其病因及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连举;郑久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无典型的早期临床症状和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故临床诊治困难,死亡率极高.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作为炎性指标之一,与卵巢癌的诊断、预后、病情进展、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等明显相关,但其具体机制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就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对卵巢癌的临床预测价值予以综述.
作者:唐英;徐凡;罗祥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引起患者声音嘶哑的原因.方法 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甲状腺手术508例、非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503例和随机抽样正常人志愿者100例;50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又根据术中是否暴露喉返神经,分为暴露组297例和非暴露组211例,比较暴露喉返神经是否对声嘶有影响;对1011例全部手术患者和100例正常志愿者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评分,1011例按术后是否声嘶分为非声嘶组995例和声嘶组16例,100例正常人志愿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精神因素对声嘶是否影响;评估503例非甲状腺全麻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声嘶,通过喉镜检查观察气管插管对声嘶的影响;统计不同手术方式是否对声嘶有影响,通过对声嘶病人的随访,观察声嘶患者声音能否恢复正常以及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甲状腺不同手术方式声嘶组间两两比较,暴露喉返神经组与非暴露喉返神经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声嘶组SAS焦虑评分明显高于非声嘶组及对照组(P<0.05),声嘶组和非声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503例非甲状腺全麻手术病人术后一周的观察,非甲状腺手术也可导致声嘶,考虑为麻醉引起.结论 甲状腺手术单纯暴露喉返神经不会明显降低声嘶率,术后出现声嘶不仅仅是因为对喉返神经的损伤,影响声嘶发生的还可能有患者声带本身就有疾病、气管插管或拔管及其他原因对声带的损伤,还有术前精神因素的影响,均可能使患者术后出现声嘶.
作者:刘宇;雷泽华;高峰畏;王清;张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儿童肥胖症相关基因,探索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O)下载儿童肥胖症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9624,采用BRB-Array Tools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pathway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564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33个,下调基因231个.GO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参与代谢、细胞因子反应、信号转导、血液凝固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的分子功能包括蛋白结合、蛋白二聚化、离子结合、RNA结合和ATP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的pathway有代谢通路、MAPK信号通路、吞噬体、内质网蛋白加工、T细胞受体通路等.结论 儿童肥胖症患者代谢通路和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阐明儿童肥胖症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作者:乔召华;娄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寻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有效方法,满足临床的用药需求.方法 分类汇总2015年1~6月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将损耗原因分为院内可控和院外不可控两个方面因素,制订相关的改进措施;2015年7~12月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 通过采取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细节、制定并落实各项制度等改进措施后,与改进前比较,可控因素各环节导致的药品损耗例数及占用期调配总例数的比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药品损耗没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通过对工作环节中的药品损耗采取原有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等措施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药品损耗,可控因素导致的药品损耗改善效果优于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药品损耗.
作者:张敏;孙克明;刘世军;刘宪勇;王岩;褚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并予以瘤床区同步加量治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计划靶区(PTV)50Gy/25f,瘤床加量区(PTV boost)60Gy/25f/2.4Gy/fx.观察放疗计划剂量学特征、临床副反应、放疗前后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 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及均匀度指数(HI).1度皮肤反应发生率53.49%,2度为41.86%,3度为4.65%,无4度皮肤反应者;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0.23%,2级为9.16%,未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1级和2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4.65%;放疗前评估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02%,放疗后为86.04%;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为95.35%.结论 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乳腺癌缩短了治疗周期,调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剂量分布均匀度及适形度,急性及远期副反应风险较低,3年的DFS及OS理想,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蒙渡;唐丰文;刘锐;杨蕴一;王书文;韩苏夏;赵新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烧伤后24小时内入院的38例烧伤总面积≥50%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100mL参附注射液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于两组患者伤后1、3、5、7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心肌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相点hscTnI、CK-MB、BNP检测值均高于正常值,两组比较,治疗组指标偏低,大部分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伤后24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大部分均处于峰值,伤后5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逐渐下降.结论 重度烧伤后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肌细胞损害,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巍;陈博;琴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基础疾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结果 脓液和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9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57株)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株);革兰阳性菌16株,主要为星座链球菌(4株),咽峡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各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针对革兰阴性菌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加环素、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度均>90%;对于革兰阳性菌,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奎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度>90%.对于伴随疾病,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好发于糖尿病患者,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好发于存在胆道疾病基础的患者.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度较高.
作者:张婷婷;袁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病人危险性饮酒的发生率、疾病属性以及急诊病人危险性饮酒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共收集得804人次.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分析急诊病人危险性饮酒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本研究分析有无危险性饮酒的急诊病人在疾病属性和医疗过程中的差异.结果 2015年急诊收治成年男性病人中,有危险性饮酒者为503例,占总人数的62.6%.根据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危险性饮酒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共病情况等(P均<0.05).结论 在酒精使用程度严重人群中,饮酒所造成的损害可集中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上,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可影响其活力、社会职能和情感职能.应将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T)纳入急诊常规的评估中,以早期发现病人的饮酒问题,及时评估、早期干预,使病人维持健康生活.
作者:姜静媛;张倩;郭慧敏;黄煜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