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衰宁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对患者血清CTGF TGF-β1的影响

刘玲;涂小玲;张瑶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 贝那普利, 肾衰宁, 肾功能, 肾纤维化
摘要:目的 探讨肾衰宁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和肾衰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清除率(Ccr)、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TGF、TGF-β1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79%)高于对照组(66.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462.15±212.57)μmol/L]、BUN[(14.51±3.14) mmol/L]都低于对照组的Scr[(570.22±227.31) μmol/L]、BUN[(20.58±3.85) mmol/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cr水平[(15.15±3.50)ml/min]高于对照组的Ccr水平[(11.74±2.46)ml/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TGF[(22.63±8.31)μg/L]、TGF-β1[(12.17±4.14) μug/L]水平都低于对照组的CTGF [(33.09±10.58)μg/L]、TGF-β1[(20.81±5.33) μg/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衰宁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改善肾纤维化,抑制疾病的进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34a对裸鼠人肺癌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34a对裸鼠人肺癌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肺腺癌H1299细胞,对24只裸鼠建立人肺癌移植瘤模型,并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MRX34组(MRX34)、放射线治疗组(RT)和MRX34+放射线治疗组(RT+MRX34),测定各组肿瘤体积在放射线治疗后随时间的变化,放疗结束后25d处死各组裸鼠,对各组肿瘤组织的RNA进行提取并测定miR-34a的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与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对照组与MRX34组的RAD51的表达.结果 MRX34注射后,miR-34a在肿瘤组织中成功表达;MRX34+放射线治疗组相比于其它3组,具有更好的肿瘤生长延缓作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均显示MXR34组的RAD5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4a的表达可以增加裸鼠人肺癌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RAD51的表达相关.

    作者:李宏敏;张明;兰海涛;安宁;于瑞莲;何阳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蓝红光治疗创伤性伤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蓝红光在创伤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伤口给予聚维酮碘纱布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蓝红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治疗第7、14d VAS疼痛评分,治疗10d后伤口愈合率,伤口总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伤口在治疗第7、14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d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为63.5%,观察组伤口愈合率为9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96±5.26)d和(10.54±3.24)d,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红光照射治疗创伤性伤口,可有效缓解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整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车明海;曾攀;刘先成;徐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直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直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3、2008、2013年进行直、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各100份,共300份,比较这3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013年为手术当天备皮,全部使用普通手术贴膜,另外两年为术前一天备皮,未使用手术贴膜.3年病历资料显示,患者总住院时间及入院后至手术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3、2008、2013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4%和13%,术中预防用药合理率分别为38%、35%和69%,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时间-<72小时的比例分别为4%、1%和19%,这3个指标2013年明显高于2003及2008年(均P<0.05);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245、200和180min,2003年比2008、2013年手术持续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7%、44%和93%,3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结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2013年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高于2003及2008年,普通手术贴膜使用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贴膜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可能与普通手术贴膜的使用有关.

    作者:刘永芳;杨柳青;张洪川;胡欣;周凤;陈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的86例头颈部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采用全面营养状态评定方法(SGA)评价病人放疗前后营养状态及间接测热法比较患者放疗后能量摄取与消耗.结果 放疗后对照组的能量摄取[(1056±315)Kcal/d]小于能量消耗[(1491±288) Kcal/d],导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组能量摄取[(1693±301) Kcal/d]大于能量消耗(1672±293Kcal/d),吸收良好,营养状态良好,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放疗后,营养状态良好及中度营养不良病人数减少,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数增加,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态良好及中度营养不良病人数显著增加,而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病人数与对照组比较,SGA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营养状态逐渐成下降趋势,而营养干预在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方面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康文星;党亚正;黄世高;高红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IL-2及干扰素辅助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α(IFN-α)辅助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的胸腔内注射IL-2与IFN-α,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入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3.20±10.56)%、(55.02±14.15)%、(38.18±10.74)%和(1.59±0.72)%,对照组分别为(58.78±9.61)%、(49.18±11.06)%、(40.62±10.49)%和(1.33±0.5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发热、胸痛、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29%、5.71%和8.57%,对照组分别为60.00%、22.86%和28.5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IL-2及IFN-α辅助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周永清;陈旭;丁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胃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于胃癌根治术后行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引流方式,试验组患者采取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液的引流情况、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当天,试验组患者的胃液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胃液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d,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胃液引流量虽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口干、恶心呕吐、腹胀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更易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患者置管后的刺激较小,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平;刘慷;蒋辉;曾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评估甲状腺结节内不同钙化类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372例(564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病例与其术前甲状腺高频超声图像进行对照研究,评估不同钙化类型对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本组372例患者超声发现564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175个(31.03%),良性结节389个(68.97%);含钙化灶的良恶性结节225个(39.89%),无钙化者339个(60.1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54,均P<0.01);甲状腺结节钙化发生在恶性结节中122个(69.71%),良性结节中103个(26.4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54,P<0.01).钙化对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65.31%,特异性为75.42%,阳性预测值为65.31%,阴性预测值为79.87%,诊断准确性为74.5%;微钙化型发生率为53.33%(120/225例),其中良性结节发生率为30.83%(37/120例),恶性结节发生率为69.17%(83/120例),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645,P<0.01).粗钙化良性结节发生率为55.22%0(37/67例),恶性结节发生率为44.78%(30/67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156,P>0.05).结论 超声评估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对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微钙化可作为筛查甲状腺癌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但由于不同类型的钙化中都有恶性病例发生,因此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需要多个征象的综合判断.

    作者:侯庆;陈宇;马步云;吴杭;向彦霖;蒋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在慢性肾脏病合并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脓毒血症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PCT表达差异.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PC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CKD分期及是否血液透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白蛋白、脑钠肽、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T在慢性肾脏病合并脓毒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脓毒血症患者PCT水平与慢性肾病分期及是否血液透析无相关性.

    作者:何青莲;张凌;程小云;宋晓英;杨颖嘉;苏宇;贺静;付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且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甲状腺腺体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指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及术后1周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央区及外侧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7.2±1.1)、(14.3±2.1)个,均多于对照组的(5.1±1.2)、(8.9±2.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程卫;李继锋;邱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6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2例(36耳)与对照组28例(32耳),观察组鼓室内注射10mg盐酸氨溴索,并给予口服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组鼓室内注射5mg地塞米松,两组每周治疗两次,持续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气导听阈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远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气导平均听阈测定显示,治疗组患者在各频率下的气导听力提高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远低于对照组的28.13% (P<0.05).结论 鼓室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明显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和听力,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雷静;吴小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反义核苷酸沉默Livin基因对喉鳞癌细胞凋亡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 为了保护喉功能和提高喉鳞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设计反义Livin作用于喉鳞状细胞癌来减少Livin表达,分析在体外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对AS-ODNs、Sen-ODNs、Mis-ODNs、hep-2组(Control)的LivinmRNA进行分析;用Western blot对AS、Sen、Mis、与hep-2组的Livin蛋白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喉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S-ODNs、Sen-ODNs、Mis-ODNs与Control组的Livin mRNA相对表达量以AS-ODNs组低,为(24.03±7.02)%,AS组与Sen、Mis、Contro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en、Mis与Control组的L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以AS-ODNs组低,为(11.65±3.68)%,AS组与Sen、Mis、Control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AS、Sen、Mis转染喉鳞状细胞癌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AS组的凋亡率为(36.54±6.04)%,远高于Sen、Mis、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Livin反义多核苷酸降低了喉鳞状细胞癌中Livin的表达,同时增强了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冯俊;李丽;杨九梅;彭涛;王朝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胸腺激酶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腺激酶1(S-TK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4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3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S-TK1水平.结果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S-TK1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化疗后无疾病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S-TK1水平较化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疾病进展的患者S-TK1水平较化疗前上升(P<0.05);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的S-TK1水平与其KPS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监测S-TK1水平对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安宁;张明;兰海涛;李宏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会阴超声检查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

    目的 经会阴超声检查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年8月~ 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80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阴道分娩组377例,选择性剖宫产组(elective ecesarean section,ECS)424例.产后6~8周经会阴行盆底超声检查,检查前行问卷调查,本研究所有检查由三位高级职称医师完成,选取一致结论进行评价.比较经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BMI值及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比较两组POP发生率的差异;在调整年龄、母亲BMI值和新生儿体重后,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POP发生的相关性,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801例产妇中年龄大者35岁,小20岁,平均(25.17±2.89)岁.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BMI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1例产妇中有POP共292例,发生率为36.5%(292/801例).经阴道分娩组POP发生率为54.64%(206/377例),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的20.3%(86/424例);选择性剖宫产POP发生率是经阴道分娩的0.211倍(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调整产妇年龄、BMI、新生儿体重后发现分娩方式与POP发生有关,比值为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与POP的发生有关,阴道分娩较选择性剖宫产发生POP风险增加,经会阴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可重复、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陈艳;王竞宇;彭利;叶德华;魏瑶;何莲;张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iPAP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BiPAP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153例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在实施积极系统治疗的同时,两组均予以无创通气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14d后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护理前后的睡眠监测指标以及血气分析和呼吸、心率.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总睡眠时间(TST)和夜间低的氧饱和度(SaO2-Lo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紊乱指数(RDI)和紊乱持续长时长(DBLo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CO2、RR及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实施系统治疗的同时,将无创通气及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睡眠及呼吸相关指标,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敏;孙楷;徐东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直肠粘膜套扎吻合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4例需手术治疗的Ⅱ~Ⅳ度混合痔患者按入院号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350例和传统组354例,联合组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传统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此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4h疼痛程度、肛门坠胀时间及并发症(如术后尿储留、术后脱落期出血、创面水肿、肛门狭窄)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9.71%,高于传统组的98.59%,但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4h疼痛程度及肛门坠胀时间均低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尿储留、术后脱落期出血、创面水肿、肛门狭窄等相关并发症均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蕾;陈敏;黄德铨;杜勇军;康健;侯艳梅;郝亮亮;唐太春;何涛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158例(221条)静脉曲张肢体分为应用新型充盈式驱血球(驱血球组,n=112)及不用充盈式驱血球(常规组,n=109)两组,前者于肢体驱血后将新型充盈式驱血球固定于大腿上部后再行手术,常规组则不采用任何驱血球.两组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曲张静脉点状抽剥结扎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 驱血球组手术时间[(35±10)min]较常规组[(56±19)min]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30±4)ml]较常规组[(247±33)ml]明显减少(P<0.05),两组皮下血肿发生情况、术后肢体肿胀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驱血球在下肢浅静脉手术中的使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未见相关并发症.下肢浅静脉手术中应用新型充盈式驱血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作者:李开绯;杨阳;刘霁逸;李凤英;钟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与TNF-αIL-6IFN-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对胃癌术前患者(胃癌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的TNF-α、IL-6、IFN-γ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上述指标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和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TNF-α、IL-6、IFN-γ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胃癌患者、有营养风险胃癌患者不同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分析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患者中TNF-α与IL-6、IFN-γ显著相关,IL-6与IFN-γ显著相关.结论 TNF-α、IL-6、IFN-γ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有关,与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TNF-α、IL-6、IFN-γ可作为早期诊断胃癌营养不良的参考指标.

    作者:沈丽达;李蓉;董坚;龙庭凤;谢琳;李杨;邓明佳;杨继岚;胡凤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肿瘤局部消融治疗进展述评

    肿瘤局部消融治疗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以其治疗精准、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所广泛应用.随着局部消融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这一治疗方法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以射频消融、微波凝固消融等手段为主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多种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策略.但如何做到精准消融,实现一次性整体灭活肿瘤而不过度损伤正常组织;如何与放化疗、动脉栓塞化疗等手段有机结合,大程度提高患者疗效,均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肿瘤局部消融治疗进展做一述评.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影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64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后即刻栓塞的效果分为致密栓塞组78例和非致密栓塞组86例.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史、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治疗方法、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等),以及影像学资料(包含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破裂状态、大小、血管痉挛情况、瘤颈特征和术后即刻栓塞效果).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64例患者中130例(79.2%)进行了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3±3.2)个月.影像学随访结果:88例(67.7%)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情况比较稳定,24例(18.5%)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栓塞再通,18例(13.8%)患者动脉瘤发生进一步血栓.非致密栓塞组患者的颅内动脉瘤20例(23.3%)再通,致密栓塞组患者的颅内动脉瘤4例(5.1%)再通,两组患者间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间的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破裂状态、动脉瘤破裂大小、瘤颈特征、治疗方法、Hunb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破裂状态、大小以及瘤颈特征、治疗方法、Hunt-Hess分级为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动脉瘤的形态、破裂状态、大小以及瘤颈特征、治疗方法和Hunt-Hess分级.

    作者:张国良;王立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会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39例和顺产组41例,另选择同期就诊未孕健康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会阴超声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结果 顺产组妇女的尿道旋转度、尿道漏斗发生率、直肠膨出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的尿道旋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顺产组、剖宫产组妇女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妇女(P<0.05);顺产组、剖宫产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在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P<0.05);顺产组、剖宫产组妇女的肛提肌厚度在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妇女(P<0.05).结论 会阴超声检查能准确检出盆底参数的变化,对评估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兰;古旸;张科勋;张淑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