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尔宁治疗小儿肺炎对肺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马张杰

关键词:重症肺炎, 顺尔宁, 肺功能,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顺尔宁治疗小儿肺炎对肺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儿科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治疗.对两组患儿的肺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儿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顺尔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尤其对肺功能改善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提示顺尔宁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理想临床药物.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快速康复方案(实验组)及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结根;蒋志宏;龙凤;张才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HBV相关性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HBV相关性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116例,分对照组52例,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64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变化;分析临床有效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TBIL、γ-GT和ALP均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56% vs.55.77%,P=0.028).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HBV相关性慢性淤胆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陈文;杨春;唐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腭裂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呼吸道管理策略

    目的 探讨腭裂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呼吸道管理策略.方法 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进行腭裂修补手术患儿237例作为观察组,从物品准备、拔管前呼吸道管理、拔管指征掌握、拔管后呼吸道管理4个方面进行麻醉苏醒期呼吸道管理,并对之前用传统方法进行呼吸道管理的103例腭裂修补术患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237例患儿中,治愈231例,占97.5%;平均住院9d,拔管后出现呼吸道并发症18例,占7.5%;其中喉痉挛6例,喉水肿11例,拔管后误吸1例,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其并发症得到控制和缓解.对照组103例患儿中,治愈97例,占94.0%;平均住院11d,拔管后出现呼吸道并发症13例,占12.6%;其中喉痉挛5例,喉水肿7例,拔管后误吸1例,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其并发症得到控制和缓解.两组患儿临床治愈率和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拔管后对照组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腭裂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呼吸道管理策略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玲;王智;牛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可托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复可托对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收住院的296名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149例及对照组147例.两组均行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基础治疗,或联合应用β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A)或者氨茶碱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可托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患儿哮喘及感染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哮喘及呼吸道感染次数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咳嗽、喘息及发热方面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及CD+8;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其T细胞亚群变化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复可托治疗后能有效改善哮喘及感染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锦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耐药性癫痫患者脑内Nurr1基因及蛋白产物的表达

    目的 研究耐药性癫痫患者颞叶和海马组织中Nur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40例耐药性癫痫患者(实验组)脑组织中Nurr1基因及蛋白产物的表达,并与1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RT-PCR结果显示Nurr1 mRNA水平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增高,Nurr1/GAPDH(内参基因)灰度值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为6.18,对照组为2.39(P<0.05).免疫组化与RT-PCR结果一致,显示耐药性癫痫颞叶和海马Nurr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ur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内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应宏;莫烨;李劲梅;阙玉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水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胸水结核分枝杆菌-PCR(TB-PCR)、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观察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另选取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胸水中的TB-PCR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胸膜活栓阳性率为81.3%,胸水TB-PCR检测阳性率为66.3%,胸水ADA检测阳性率为88.8%,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综合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97.5%)显著高于单独应用(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胸水TB-PCR、ADA的检测均是结核性胸膜炎检测的有效手段,三者综合应用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

    作者:施健;周丽荣;孙宝华;王晓晟;刘丽辉;施焕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咯血的介入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有效方法之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大咯血和反复咯血,对于药物治疗后咯血症状缓解的患者,如果术前评估考虑仍然存在大咯血复发风险,也应积极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异位栓塞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主要手术并发症.大咯血的急诊手术具有非常高的手术风险,需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理.

    作者:王业;万春;文富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与传统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控制评分和鼻炎体征评分,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哮喘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鼻炎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中,可有效地控制哮喘和鼻炎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易兴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寻找肺结核治疗中肝损害有效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8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莫兰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损害发生率、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肝损害发生率及总肝损害发生率为2.33%和20.93%,均低于对照组的13.95%和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CD+/CD+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莫兰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初治肺结核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

    作者:苏琼;刘洪兰;徐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伐尼克兰对COPD吸烟患者的戒烟作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伐尼克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患者中的持续戒烟率和安全性.方法 COPD吸烟患者1 26例,随机分为普通戒烟组(自行凭意志力戒烟)、伐尼克兰组和安慰剂组各42例.伐尼克兰组给予口服12周伐尼克兰,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12周,随访至24周,观察戒烟者的戒烟率、肺功能变化、不良反应、戒断症状及复吸率.结果 伐尼克兰组在6周、12周和24周持续戒烟率分别为42.86%、47.62%和28.57%,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圣乔治评分在6周、12周和24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但三组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伐尼克兰常见副作用主要是一过性的失眠、恶心等,程度较轻.结论 吸烟COPD患者使用伐尼克兰戒烟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可能提高戒烟患者的戎烟率,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雨田;李小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Meta分析

    目的 以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为对比,评价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外文献Pubmed数据库,同时检索国内文献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组相比,EN组可提高胃癌全胃切除术的血红蛋白含量[WMD=3.66,95%CI(1.21,6.11)]和转铁蛋白含量[WMD=0.22,95 %CI(0.13,0.31)],缩短术后的住院时间[WMD=4.95,95%CI(-6.54,-3.37)],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38,95%CI(-6.54,-3.37)],体质量结果两组无差异.结论 与肠外营养相比,采用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进行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若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及早选择EN进行营养支持.

    作者:柴浩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ICU谵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7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12月83例采用传统护理措施预防ICU谵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84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谵妄的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谵妄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ICU谵妄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ICU谵妄的发生,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世瑶;胡沛红;贾文娜;黄丹;唐甜;李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肠癌致肠梗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大肠癌致肠梗阻的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方法 选择在普外科住院的大肠癌致肠梗阻58例临床资料,分析易导致肠梗阻的大肠癌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65岁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较低,与<65岁患者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半结肠癌患者发生肠梗阻概率较高,与右半结肠、直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8例患者中中分化腺癌36例(占62.07%),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未转移患者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并肠梗阻以左半结肠高发,中分化腺癌多见,高龄和发生转移的患者术后存活期限较短.

    作者:凌华钢;冷祯文;颜惠华;史坚强;徐醒;张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丙泊酚对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状态下SP-B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治疗组(LPS+ Propofol组)和模型组(LPS组)每组10只.通过颈静脉注射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湿/干比(W/D)值分析肺水肿严重程度;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肺组织中SP-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给予颈静脉注射LPS后,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较高的肺损伤评分,W/D值明显升高,同时肺组织中SP-B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PS组相比较,LPS+Propofol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较轻,肺损伤评分和W/D值较低,同时肺组织中SP-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静药丙泊酚可以有效改善大鼠ALI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水肿,同时上调肺组织中SP-B的表达水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揭示丙泊酚对于ALI状态下SP-B的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相关的信号通路.

    作者:王慧娟;冯社军;李军涛;武艳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分析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结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78例病历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转归及并发症.结果 右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27.2%和3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左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与左半结肠切除、近端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30.0%,左半结肠Ⅰ期、Ⅱ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左半结肠Ⅰ期切除与左半结肠切除、近端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后复发、转移率,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老年左半结肠癌患者可耐受Ⅰ期切除吻合术,而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近期死亡率.

    作者:熊育建;黄天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铁蛋白对军团菌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军团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100例,经后诊断分为军团菌肺炎组32例、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52例、病毒性肺炎组6例及其他病原体肺炎组10例(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将各组患者的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外周血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资料进行记录,对所有病例进行APACHEⅡ评分.使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7%;病毒性肺炎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o%;军团菌肺炎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1%;、其他病原体肺炎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0%.病毒性肺炎组和其他病原体肺炎组的铁蛋白中位数均比正常值低,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的铁蛋白中位数比正常值略高,军团菌肺炎组患者的铁蛋白中位数较高于正常值.结论 血清铁蛋白浓度升高可作为诊断军团菌感染的指标,可将其列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毕宝林;李世华;苏延峰;田昭涛;仲薇薇;李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妊娠糖尿病患者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对于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在妇产科分娩的85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44例于孕后20~ 28周时确诊,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41例于产前确诊,未采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所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所生新生儿均无死亡病例,干预组低血糖、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生后7日,干预组患者所产新生儿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DM对新生儿危害较大,对GDM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许剑;王芝琴;陈茵;梁丽金;谭美衡;张丽珠;尹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对大鼠脂肪肝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验证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作用,从而发现其特点,明确优、劣势,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模型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一般饲料饲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每组分别在第8、12、16周随机取10只大鼠,以1.0%戊巴比妥钠(3.0 ml/100 g体重,ip)麻醉大鼠,称取体重,肝脏行CT检查后,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开腹,取肝右叶中部一块5mg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理表现:对照组切片示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模型组8周为单纯性脂肪肝,12周模型组为中~重度脂肪肝,16周始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16周肝组织有炎性坏死.CT示:对照组图像为肝实质密度均匀.模型组8周有明显的脂肪变,图像可见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密度减低;12周后表现更为明显,肝脏进一步增大且出现肝缘圆钝,肝实质密度比血液还低;16周后肝实质密度继续降低.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对照组8周分别为(515.13±40.12)、(1.00±0.00)、(62.3±7.4);模型组为(578.78±42.25)、(2.40±0.55)、(46.8±5.3).对照组12周分别为(592.45±49.23)、(1.00±0.00)、(61.5±6.8);模型组分别为(643.78±53.89)、(2.65±0.43)、(33.4±3.7).对照组16周分别为(683.34±35.69)、(1.00±0.00)、(60.9±7.5);模型组分别为(659.51±54.87)、(2.84±0.41)、(16.2±3.9).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在不同时期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HE染色确诊,轻度脂肪肝12例,中度10例,重度脂肪肝8例.按CT阈值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53.3%;按血管相对密度值分级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73.3%;按肝/脾CT值比值的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 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可用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值比值法两者的结合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周选民;刘玥;胡承雷;曾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镜下美兰-靛胭脂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 观察组(83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不典型增生14例和萎缩性或肠化生21例,对照组(75例)分别检出12、11例和16例,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72.29%.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00%,两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作者:黄永华;邱纯;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七氟醚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体温影响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方法 6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全凭静脉组(丙泊酚组)各30例,七氟醚组静脉诱导后全程采用七氟醚(1%~3%浓度)维持术中麻醉;全凭静脉组采用丙泊酚5~10mg/kg·h持续静脉泵注.在麻醉诱导后每半小时记录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记录患者寒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寒战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采用七氟醚和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术中麻醉均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没有发生明显的低温和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明显的术后寒战.

    作者:伍志超;王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