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任旭斌;刘洪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与50例缓解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及肺功能(Lung function).结果 AECOPD患者CRP为(52.9±15.6)mg/L,缓解期为(5.9±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CRP阳性率为92.59%,显著高于WBC和NE%的阳性率(P<0.01和P<0.05),肺功能损害严重者CRP水平较高.结论 COPD患者CRP在急性发作期可以显著增高,CRP可以作为AECOPD的优选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呼吸功能受损强有力和独立的影响因素.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集体宣教法在肺功能测定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集体宣教法在肺功能测定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行肺功能测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0例,在肺功测定前对观察组行集体宣教法,对照组行个体宣教法,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测成功率,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检测成功率,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宣教法有利于提高肺功能检测成功率及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波;刘红梅;张金蓉;袁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超声引导组),B组(传统体表定位组).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置管后比较,A组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0%、96.67%,均显著高于B组70.00%、50.00% (P<0.01).A组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及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置管近期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及置管近期并发症.

    作者:刘滇军;刘辉辉;李骏峰;沈建明;田少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及超声评价新进展

    钙化性主动脉辩狭窄在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发现其病理生理有别于传统理论,而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遵循动脉粥样硬化二级预防指南进行干预将有助延缓其进展.超声心动图在明确主动脉辩狭窄诊断、定量狭窄程度、确定狭窄病因及狭窄所致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舒适护理价值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行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现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而舒适度及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以人为本、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使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诊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让患者填写自行设计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调查表”以及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较差,80例哮喘患者中ACT评分低于20分的患者占6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与管理,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

    作者:叶丽娟;吴小玲;曾奕华;杨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中减轻肌阵挛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 评价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减轻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中肌阵挛的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为25例.组1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组2缓慢推注依托咪酯(用1min推注完);组3预注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0.3mg/kg;组4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分组给予患者预注咪唑安定0.015 mg/kg或同等量的生理盐水,3分钟后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询问患者有无注射痛并做疼痛评分,观察有无肌阵挛并评估其程度.实验期间同时记录无创动脉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 组1、组2和组4分别有3例(12%)、1例(4%)和5例(20%)患者述轻度注射疼痛,而组3无患者述注射疼痛;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组4(16%、16%和8% vs 68%,P<0.05).且组1、组2和组3肌阵挛的程度多为轻中度,而组4多为中重度.结论 预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缓慢推注依托咪酯可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作者:王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现有效率(RR)、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及安全性.方法 21例经过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RR、中位PFS及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和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14.3%)、稳定(Stable disease,SD) 12例(57.1%)、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6例(28.6%)-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RR为14.3%,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71.4%,中位PFS为4.1个月.没有Ⅲ~Ⅳ度的血液学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能够提高一线三代含铂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的RR、中位PFS,耐受性更好.

    作者:龙建林;易全会;任章霞;杨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1077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 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 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周玲;杨鼎君;袁娟;刘君;旷娟;范文娟;高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具有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为常见的并发症.合理选择血管和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导管,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规程等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处理,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床旁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床旁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78名接受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气管常规护理的机械通气患者,配合使用床旁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现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78例患者经吸痰灌洗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床旁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是辅助临床治疗,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阻塞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的护理配合对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彭淑琼;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双源CT双能量肺血管成像中小剂量团注试验法与自动跟踪触发技术的比较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试验法(test bolus,TB)和自动跟踪触发(bolus tracking,BT)技术在双源CT双能量肺血管成像中成像质量有无区别.方法 选取我院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按扫描延迟时间随机分为TB组和BT组,每组25例.TB组预先以5ml/s的速率静脉团注20ml碘普罗胺(370mgI/ml),紧跟着以相同速率团注20ml生理盐水,用Dynamic软件测试造影剂达到峰值的时间,然后按测试值进行延迟.BT组动态监测肺动脉干,触发阈值设为100Hu.所有患者均以5ml/s的速率静脉团注70ml碘普罗胺(370mgI/rnl),跟以相同速率团注20ml生理盐水.将采集数据传至工作站,由两名影像副主任医师对肺循环不同部位(肺动脉干、左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主干、肺实质)的增强CT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肺循环不同部位的影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B法和BT法在扫描延迟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肺血管成像采用TB法和BT法均能取得满意的CT图像.

    作者:杨靖逸;印隆林;陶客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在诊断中孕胎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孕胎儿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多个切面对孕20~28周的胎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在5473例中孕妇女中,检出胎儿畸形153例,畸形胎儿发生率约2.79%.超声检查漏诊24例,漏诊病例主要表现为较小畸形及心血管畸形.结论 妊娠中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是围产期检查中的重要手段,可以产前诊断胎儿明显的形态结构异常,对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减少畸形儿的出生,降低婴幼儿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严富天;罗会兰;胡辉明;李晓妍;李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宫颈糜烂发病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糜烂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在妇科检查的439名已婚女性的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颈糜烂的患病率为34.40%,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职业、学历、产次、流产次数、丈夫学历、丈夫职业、个人卫生状况和冲洗阴道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年龄、学历、产次、流产次数以及个人卫生状况、丈夫职业、是宫颈糜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糜烂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高蓉;杨沛;曾德琼;张文琼;周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方法 分别纳入健康吸烟成人9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IL-8、IL-1β、TNF-α较健康吸烟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β、IL-8,TNF-α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诱导痰和血清水平可能是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炎性标志.

    作者:徐敏;刘晓;汪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循证护理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各项护理.结果 76例患者除4例因家庭困难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精神障碍症状经精心护理基本消失,痊愈出院.结论 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冉成华;刘玉兰;粱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工作模式在癜痫持续状态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制定的临床路径表作急诊抢救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28例癫痫发作被控制,病人逐渐清醒;2例放弃治疗;死亡5例.结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可缩短大发作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

    作者:罗先海;陈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17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份骨折8例.结果 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伤口无感染、神经损伤、松动、脱位等并发症.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10°,外展70°,外旋30°,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5倒,可2例,差1例.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短期效果满意.

    作者:李子泉;陆炳全;李伟;贺景国;张兵;刘跃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教学教考分离的探索

    考试是检验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积极探讨考试考核办法的研究.教考分离能客现地检测教学质量,避免了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实际运用中,应采取严把考试的命题关、建立试题库等手段,但应根据教学的不同种类、对象、内容、阶段、要求,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以不断完善考试制度.

    作者:丁原全;车彬;韩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乳晕分层切口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晕分层切口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乳腺科住院的126例乳腺良性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分层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不缝合技术,通过3个月~3年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结果 126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均成功切除(100%),单个病灶长径为0.5~6cm,病灶数量为1~12个,平均手术时间37min(5~162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1.40%,硬块感时间平均30天(20~40天),患者满意98.8%.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应用乳晕分层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无严重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军;刘泽宇;宁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