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体外循环中肝素耐药差异的探讨

杨毅;谢丽帕;伍湘伊

关键词:维吾尔族, 汉族, 体外循环, 肝素耐药
摘要:目的 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体外循环(ECC)术中肝素耐药的差异.方法 305例病人常规中度低温(28℃~30℃).灌注流量在2.4~2.8 L/(m2·min).心肌保护采用4:1稀释血停搏液.肝素用量:体内肝素化300~400 U/kg,预充液中加2 000 U,在ECC中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480 s以上,每间隔30 min 测ACT.结果 肝素耐药:汉族3例(2%),维吾尔族28例(18%).肝素耐药中血小板计数增高者:维吾尔族5例,汉族2例.经追加肝素及输给新鲜冷冻血浆后,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血量维吾尔族患者均低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堆吾尔族患者肝素耐药比例高于汉族,而术后出血量却明显小于汉族,提示我们应从汉族与维吾尔族凝血因子是否有差异科学的分析这一临床现象,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住殷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6例.结果 16例患者获得8~24月随访,无股骨头坏死、断钉、松动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易愈合等优点,是治疗眨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马先文;桂斌捷;李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9年某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及分析

    目的 研究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为本市常见病、多发病种的预防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的类目法对我院2009年出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及顺位进行分析.结果 胆石病、其他医疗照顾、剖宫产是本院全年收治病人较多的病种,共3467例,占出院病人的14.35%.结论 对于较集中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应作为本院疾病工作的重点.

    作者:徐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稀释碘伏液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稀释碘伏在脑脓肿穿刺后局部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脑脓肿患者,在立体定向下行脓肿穿刺后,分别将脓液、生理盐水换洗液和碘伏换洗液送细菌培养.结果 12例患者生理盐水换洗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8.3%,而在稀释碘伏液换洗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降为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9.882,P<0.05).结论 稀释碘伏杀菌谱广、作用持久,对脑脓肿腔内脓液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作者:张雷;何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小切口皮下搔刮法根治腋臭46例

    目的 探讨饭小切口皮下搔刮法根治腋臭的疗效.方法 沿腋窝皮纹作长0.5cm小切口,于皮下2mm钝性分离后,以腋臭搔刮器搔刮去除皮下的汗腺、毛囊、大汗腺,冲洗搔刮后形成的腔穴,彻底止血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结果 46例术后异味完全消除,皮肤无缺血坏死,术后无明显瘢痕.结论 微小切口皮下搔刮法是根治腋臭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金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行腹腔镜手术所发生的各种并发症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生的原因、防治的方法.结果 33例并发症患者中胆总管部分或完全损伤15例,胆管漏9例.腹腔内出血5例,肠道损伤和穿刺孔感染各2例.结论 胆管损伤、胆漏、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绝大部分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

    作者:黄健;薛应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道癌支架治疗术的非手术操作风险139例分析

    目的 探讨食道癌患者行金属内支架治疗术前、术中存在的与手术探作无关的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39例食道癌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总结与支架置入操作无关的非手术风险及其特点.结果 53例支架置入术时机推迟导致病变加重、体质恶化并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1例食遣癌放疗后出现狭窄并食道-气管瘘患者入院当晚大出血死亡;1例患者不信任支架安全性引发非医疗性纠纷;1例食道癌放疗后食道-气管瘘患者术中因剧烈咳嗽时不慎跌落下检查床.结论 食道支架置入术操作相对简便,重视术前、术中存在非手术操作的风险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作者:钟立明;魏欣;胡鸿;游箭;赵晓伟;胡孔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体外循环中肝素耐药差异的探讨

    目的 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体外循环(ECC)术中肝素耐药的差异.方法 305例病人常规中度低温(28℃~30℃).灌注流量在2.4~2.8 L/(m2·min).心肌保护采用4:1稀释血停搏液.肝素用量:体内肝素化300~400 U/kg,预充液中加2 000 U,在ECC中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480 s以上,每间隔30 min 测ACT.结果 肝素耐药:汉族3例(2%),维吾尔族28例(18%).肝素耐药中血小板计数增高者:维吾尔族5例,汉族2例.经追加肝素及输给新鲜冷冻血浆后,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血量维吾尔族患者均低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堆吾尔族患者肝素耐药比例高于汉族,而术后出血量却明显小于汉族,提示我们应从汉族与维吾尔族凝血因子是否有差异科学的分析这一临床现象,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杨毅;谢丽帕;伍湘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临床实验室核酸扩增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简便快速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医学领域.目前常使用的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诊断.本文从主要时PCR分析前的各种因素包括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贮存等各个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莲;田彩霞;廖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ecA、femB基因PCR联合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了解mecA、femB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效率.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71株非重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多重PCR进行检测,结果 mecA、femB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MRSA的检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87%.结论 mecA、femB多重PCR法可以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甲氧西林耐药作出判断,是一种高效、敏感、特异性高的检测技术.

    作者:刘真真;范昕建;吴疆;高燕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一气管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X线引导下对15例食管癌放疗后导致食管-气管瘘、4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导致食管-气管瘘患者行国产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给予抗炎、止血及止痛治疗.结果 18例一次性操作成功,1例术中支架向下移位并及时补放第二枚支架,11例出现术中少量出血,所有病例的瘘口均完全封堵;术后有15例需药物止痛,2例出现少量呕血,3例出现解黑便,2例出现大呕血死亡,1例出现食团阻塞支架.2例出现肿瘤生长阻塞支架;随访期内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结论 采用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是一种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魏欣;钟立明;胡鸿;游箭;赵晓伟;胡孔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CU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36例并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均为多重耐药,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66.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复合群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重点是加强预防,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世成;罗世林;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静脉麻醉期血液粘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粘度变化.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ASA Ⅰ~Ⅱ级,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影响血液粘度疾病的老年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BIS达到40~60并维持1 h(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术毕拔管患者入PACU后30 min(T3)四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ml,检测高切全血粘度(Hηb)、中切全血粘度(Mηb)、低切全血粘度(Lηb)、血浆粘度(ηP).结果 全血粘度指标(Hηb、Mηb、Lηb)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T0比较,T1指标显著降低(P <0.05),至T2继续降低(P<0.05),T3开始升高.但仍较Ta低(P<0.05).ηp在T1较T0显著升高(P <0.05).结论 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粘度经历了麻醉中降低,术后早期开始升高的变化过程.

    作者:陈涛;钟庆;张英;刘玉林;王春艳;雷贤英;唐显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侵袭治疗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微侵袭接骨板技术(MIPO)以胫骨远端镇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创伤所致的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微侵袭接骨板技术以胫骨远端镇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41例高能量创伤所致的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并以临床功能和X线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4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41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7~16用),没有发生内固定失败以及骨不愈合者.浅表感染1例.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36例(87%).结论 运用微侵袭接骨板技术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的骨折创伤小,对软组织的干扰少,能够获得并维持稳定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运平;杨利;刘晓潇;曾可培;仙登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数字可视化人体和介入虚拟手术的研究趋势

    数字可视化人体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束,发展于本世纪初.本文分别对数字可视化人体研究和介入虚拟手术研究的现状进行描述.介入虚拟手术分血管介入虚拟手术和非血管介入虚拟手术两方面.其中以前者的研究和应用较早、较多,后者的研究和应用较晚、较少,尚未正式形成产品,后作者对介入虚拟手术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推断.

    作者:游箭;刘涛;谭立文;张绍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食道起声心动图(TEE)在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三尖瓣成形手术患者术中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全程监测整个手术过程,术前观察三尖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程度,瓣膜成形完成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成形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情况.结果 62例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前均为重度关闭不全,成形术后16例(25.8%)反流完全消失,43例(69.3%)为轻度反漉,3例(4.8%)因无法成形,接受瓣膜置换术.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用于三尖瓣成形术中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解决术中的问题,评价手术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晓茜;刘慧;邹翰琴;周克松;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用医疗器械去污风险评估与控制探讨

    目的 探讨控制和规避复用医疗器械去污处理存在的风险,预防和减少危害的产生.方法 分析复用医疗器械清洗不干净造成病人感染、清洗过程中员工自身职业伤害、环境污染、清洗后器械功能受损等风险因素.并通过加强专业培训、自身安全防护、加强噪音与环境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制度化管理来规避风险.结果 对比控制前后,病人感染减少83%,利器伤减少80%,化学性伤害减少75%,物品功能受损减少83%.结论 通过加强专业培训,优化流程可减少职业伤害的产生.

    作者:周晓丽;黄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13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术后干预措施,术后5天比较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适症状(腹痛、腹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病人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可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武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晚期肝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IMRT)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2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惠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次分割剂量为3~6 Gy,每日1次或隔日1次,照射次数为6~15次,总治疗时间为2~5周,相当于生物效应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56~80Gy,中位剂量66 Gy.观察近期疗效及顸后影响因素.结果 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0例,病情稳定(NC)8例,病情进展(PD)1例,中住生存时问18个月(2~75个月).单因素分析昱示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分次剂量、放疗总剂量对近期疗效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黄丹丹;罗杨坤;杨家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气管内注射平阳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演变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气管内注射平阳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 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d、7d、14d、28d、56d),每组10只.大鼠固定、麻醉后,CT引导下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经颈部穿刺气管,穿刺成功后,实验组向气管内注射5mg/ml平阳霉素溶液lml/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lml/kg.注药后3d、7d、14d、28d、及56d,对双肺标本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在每张组织切片上对肺泡炎和肺纤维化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较对照组严重,实验组炎症评分以7d组高(11.53±2.81,P<0.01),纤维化评分以56d组高(7.06±1.69,P

    作者:孙鸿;李春平;李睿;陈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8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痛患者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施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2眼(2.78%).0.1~0.3者1眼(1.39%).0.3~0.5者2眼(2.78%),0.8~1.5者67眼(93.06%).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常文勇;迟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