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炜;唐雄志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CLA组和PCEA组,每组30例.PCL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镇痛;PCE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5 μg/k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硬膜外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血浆泌乳素浓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PCIA组RSS评分比PCEA组高,但两组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头晕发生率比PCEA组高.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浆泌乳素浓度、恶心、呕吐、瘙痒及镇痛期间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芬太尼PCIA或PCEA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芬太尼PCIA和PCEA不良反应均较低.
作者:冯雪容;李淑;邹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1例卵巢浆液性癌,17例交界性囊腺瘤和20例良性囊腺瘤中的Fascin表达.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标本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55%(65/71)、17.64%(3/17)和0%(0/20,P<0.05).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100%(55/55,P<0.05).交界性囊腺瘤标本中,高级别增生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和腹膜种植结节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3/10)、42.86%(3/7,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Fascin表达与肿瘤的级别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琳;白娇;任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静滴,纳洛酮注射液2mg/次,1次/d,静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2 mg/次,1次/d,静滴,疗程均为15 d.治疗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海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取向,以及产前教育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孕妇42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分娩结局.结果 274例接受产前教育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占67.89%,146例未接受产前教育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占52.05%;对分娩时疼痛耐受的认知受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追踪分娩结局,自然分娩214例,占50.95%,剖宫产206例占49.05%,与产前选择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产前教育对分娩方式认知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应推广产前教育宣传,开展分娩镇痛技术,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杨秀群;宋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孕妇160例,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等.结果 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缓解孕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孕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全伟斌;周朝明;劳诚毅;彭丽;劳慧娟;韦洁;胡兰丹;曾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84例Ⅰ~Ⅲ级(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0.025%维A酸乳膏5%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外用;对照组84例则采用0.025%维A酸乳膏外用;两组内服药物相同,连用4周,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58,P<0.01).讨论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应用,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环节起作用,疗效满意.
作者:谢雪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5例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为观察组,饭后2小时服用米非司酮50MG,早晚各一次,共四天,第五天早上加服米索前列醇0.6MG,无规律宫缩间隔3~4小时后阴道后穹隆放置0.2MG,可连续放置3次.一旦胎儿、胎盘娩出立即行清宫术.对照组为正常子宫妊娠同剂量引产.结果 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安全有效.
作者:傅旭峰;曹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发生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 对本院分娩单胎1166例GDM孕妇及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106例分娩的巨大儿及孕妇作为研究组,其余1060例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身高、孕期增重、孕期增加BMI、产前BMI、孕周、孕产次、妊娠及国产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身高、孕期增重、孕期增加BMI、产前BMI、孕周和产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多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围产儿结局研究组死胎、产伤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肺炎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两组至少发生一项母婴并发症,显示GDM孕妇分娩巨大儿主要影响围产儿结局(P<0.01),而对妊娠并发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适当控制孕期增重,积极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减少相关母婴并发症.
作者:张硕;刘兴会;何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沧州市区不同文化层次孕妇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认知现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沧州市5个社区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对儿童早教知识知晓度与文化层次有关;学历越高的孕妇对儿童早教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知识来源主要为专业培训和书籍媒体;学历越低者对儿童早教知识来源途径较少.结论 不同文化层次的孕妇对儿童早期教育的认知度不同,社区卫生服务应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孕妇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知识的宣传,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
作者:许晓琳;寇学冬;刘艳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例男性,48岁,肘击伤致喉部疼痛不适4 h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右侧颈部皮肤稍红,局部无肿胀,双侧颈部对称,气管居中,环状软骨水平右侧压痛,患者发音正常.入院CT(图1)示右侧环状软骨断裂不连,断端错位,周围脂肪层增厚.入院诊断:右侧环状软骨骨折.
作者:魏必强;王娴;石思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18例.Ⅰ组应用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Ⅱ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次,15 d为一个疗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 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有效率94.4%,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及SOD、MDA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旭;胡卫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活性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 κB,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NE-2细胞,用SFN预处理后,四氮唑盐酶还原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LDH的漏出率;明胶酶谱实验和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MP-9的酶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亚基的转位情况.结果 0、20、40、50μM SFN处理24~72h后,均能抑制CNE-2的生长,LHD漏出率实验显示SFN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SFN能明显抑制MMP-9的活性和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能抑制细胞核内p65的水平.结论 SFN对CNE-2细胞生长以及MMP-9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它可能通过抑制NF-κB激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余盛富;李谨;张功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前,放置后3、6、12、18个月痛经评分(VAS)、PBAC法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 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和子宫体积大小在放置后18个月分别为0.74、42.7和206.5 cm3,与放置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术中的处理方式.方法 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A组)、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B组)及单纯行剖宫产(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均为67例.对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置胎盘、胎位异常、新生儿体重、抗生素使用时间与B、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间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同时处理巨大子宫肌瘤是可行的,但必须根据受术者的个体情况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作者:魏璐;潘玥;胡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住院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诊断住院的1381例肺炎患者,采取下呼吸道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58例(18.68%)患者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且有明确的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20例(77.91%),且以克雷伯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菌感染69例(26.74%),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52例(20.16%),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68例(26.36%)患者存在两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假单胞菌和沙雷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严重,部分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产β-内酰胺酶(BLA),葡萄球菌属大多耐青霉素G,肠球菌对氯洁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而真菌耐药率较低.结论 该院住院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临床应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防止滥用抗生素.
作者:贾娜尔;张斌;李奇凤;马慧霞;韩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妊娠10~12周要求流产的初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并于用米索前列醇当天行无痛钳刮术.结果 47例患者宫颈扩张充分,钳刮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月经按时恢复.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彭周雨;陆静;青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例资料2009年8月~11月,我科对10000例患儿做药物过敏试验,其中男6500例,女3500例,年龄1个月~5岁,胖形7800例,瘦形2200例,皮内注射部位均在患儿前臂下段二分之一处内侧,青霉素皮试7560例,头孢菌素类2440例.所有患儿做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均一次成功,而且也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好固定,又方便,家长满意.
作者:刘长青;初慧敏;王霞;柯琴;刘经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GF-β1及ERK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GF-β1和ERK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ERK2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和13.33%,P<0.01);TGF-β1和ERK2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Ⅱa期和≥Ⅱb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病理分级的降低而增加(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TGF-β1与ERK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5,P<0.01).结论 TGF-β1及ERK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章丽霞;刘钧;黄一凡;何欣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丙泊酚全身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影响.方法 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实施单纯丙泊酚全身麻醉;B组用0.2%罗哌卡因行改良骶管阻滞麻醉[1],麻醉起效后,再用瑞芬太尼连续静脉推注,增强镇痛效果.结果 B组病人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下腹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明显优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对下肢运动无影响.
作者:田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前后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液酸碱度及肝功能等检查.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35%,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57.46%,血气、血糖比较平稳.血常规、电解质有一定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瑗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