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琳;寇学冬;刘艳青
目的 探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接受全麻乳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环路内组(In G)与环路外组(Out G),In G采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Out G采用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两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完成吸入诱导,观察患者在意识消失时间、七氟醚消耗量、不良反应及吸入诱导再接受度的区别,并分别对环路内七氟醚出现时间与其诱导时间相关分析.结果 ①两组间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②In G 比Out G意识消失快9.5 s(t=-2.302,P=0.026),诱导中In G比Out G少消耗液态七氟醚0.7 ml(t=-3.819,P=0.000).③两组间患者再接受吸入诱导程度无明显差异(χ2=0.289,P=0.591).结论 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优于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
作者:李攀;王莹;刘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BV相关性HCC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HBV相关性HCC患者50例资料,检测患者血清HBV M定量、HBV 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AFP、肝功能指标.用彩色超声、64层螺旋CT、1.5T核磁共振检查患者肝脏影像学情况.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HBV相关性HCC好发于40~60岁男性,72%的患者有乙肝家族史,74%的患者AFP升高,92%的患者肿块发生在肝右叶.HBsAg、HBeAb、HBcAb大于ULN是HBV相关性HCC主要的HBV M模式(80%),这种模式的患者多伴HBV DNA复制(χ2=38.093,P<0.001),且HBeAb定量与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r=0.374,P=0.018).结论 HBV相关性HCC多发于40~60岁男性,多伴乙肝家族史,且并非所有患者都伴AFP升高,在监测中要高度重视HBsAg、HBeAb、HBcAb大于ULN且有HBVDNA复制的患者,特别注意肝右叶的表现,必要时可缩短其监测周期.
作者:张雅芳;曾庆磊;徐光华;李春霞;古巧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的临床疗效以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宫颈鳞癌组织NACT前后CD34的表达.结果 29例宫颈癌患者接受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13.8%),部分缓解(PR)21例(72.4%),总有效率(CR+PR)86.2%;在所有接受NACT的29例宫颈癌组织中,MVD水平在NACT后(13.57±5.60)较NACT前(20.65±7.17)亦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4.27±5.49)较NACT前(22.17±6.55)显著下降(P<0.05),临床无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9.02±5.70)较NACT前(24.98±9.42)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NACT对宫颈癌有效;NACT后MVD表达下降.NACT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雷华江;岳军;孙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为满足胚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激素参与下,孕妇体内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目前认为从代谢的角度,妊娠期可分为两大阶段:孕早期为第一阶段,胎儿生长相对较慢,而以器官的分化发育为主,此期以合成代谢为主,母体处于养分积累的阶段;从孕中期开始,伴随激素的参与,分解代谢大量启动,胎盘转运功能也增强,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养分.下面就妊娠期糖类、脂类及氨基酸代谢方面的改变做一综述.
作者:辛静;黄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儿生物物理相(BPS)低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0年5月分娩的足月胎儿生物物理相低评分儿的产妇240例作为A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相同孕周的分娩产妇240例作为B组,回顾性分析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①BPS评分10分240例,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0例,窒息率1.25%.②BPS评分≤8分240例,新生儿轻度窒息66例,重度窒息30例,窒息率40%.结论 ①BPS评分=8分者48例,新生儿无窒息,窒息率0%.②BPS评分6~8分者96例,新生儿Apgar评分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0例,窒息率5%.③BPS评分4~6分者48例,新生儿Apgar评分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2例,窒息率12.5%.④BPS评分2~4分36例,新生儿Apgar评分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2例,窒息率12.5%.⑤BPS评分0~2分者12例,新生儿Apgar评分轻度窒息6例,重度窒息6例,窒息率5%.
作者:钱江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部玻璃体切割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后发障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52只眼)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加后囊膜撕开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6~24周.结果 观察随访过程中,2例(3眼)发生轻度后发障,无须特殊处理,后发障的发生率低.结论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姜林;杨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宫瘤宁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观察子宫肌瘤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45例,分别口服宫瘤宁胶囊和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宫瘤宁胶囊有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的功效,总有效率为80.24%,对照组为73.6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月经延长、小腹胀痛和乳房胀痛等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患者血清E2的降低有明显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2组在治疗前后红细胞总数、血色素、血小板、凝血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 宫瘤宁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扩大应用,以进一步观察其大样本及远期疗效.
作者:龙旭;李晓红;刘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前后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液酸碱度及肝功能等检查.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平均下降56.35%,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57.46%,血气、血糖比较平稳.血常规、电解质有一定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瑗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前,放置后3、6、12、18个月痛经评分(VAS)、PBAC法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 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和子宫体积大小在放置后18个月分别为0.74、42.7和206.5 cm3,与放置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妊娠10~12周要求流产的初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并于用米索前列醇当天行无痛钳刮术.结果 47例患者宫颈扩张充分,钳刮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月经按时恢复.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彭周雨;陆静;青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5例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为观察组,饭后2小时服用米非司酮50MG,早晚各一次,共四天,第五天早上加服米索前列醇0.6MG,无规律宫缩间隔3~4小时后阴道后穹隆放置0.2MG,可连续放置3次.一旦胎儿、胎盘娩出立即行清宫术.对照组为正常子宫妊娠同剂量引产.结果 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安全有效.
作者:傅旭峰;曹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例女,39岁,孕2产1,因右下腹痛2 d伴恶心、呕吐、发烧1 d在家中抗炎治疗后腹痛未见好转,于2010-1-24以阑尾炎急诊人外科.查体:T 38.0℃,P 102次/min,R 21次/min,BP105/70 mmHg,痛苦面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以右下腹麦氏点为重,伴有轻度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探讨,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的患儿,以便及时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 听力筛查初筛率99.62%,初筛通过率96.53%;复筛率98.89%,复筛通过171例,复筛通过率96.07%;异常率0.58‰,异常发生率低于国内发生率(0.3%).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和必要;TEOAE具有客观、敏感、准确、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凤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84例Ⅰ~Ⅲ级(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0.025%维A酸乳膏5%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外用;对照组84例则采用0.025%维A酸乳膏外用;两组内服药物相同,连用4周,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58,P<0.01).讨论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应用,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环节起作用,疗效满意.
作者:谢雪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CLA组和PCEA组,每组30例.PCL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镇痛;PCE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5 μg/k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硬膜外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血浆泌乳素浓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PCIA组RSS评分比PCEA组高,但两组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头晕发生率比PCEA组高.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浆泌乳素浓度、恶心、呕吐、瘙痒及镇痛期间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芬太尼PCIA或PCEA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芬太尼PCIA和PCEA不良反应均较低.
作者:冯雪容;李淑;邹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6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行常规体外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对照组30例行常规外照射+腔内后装治疗,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指标、生存质量等.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直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髓抑制、膀胱反应、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三维适形放疗降低了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还没有后装治疗设备的医院提供一种新的可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宋慧胜;陈龙华;冯正富;潘辉林;汤锐明;黄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1例卵巢浆液性癌,17例交界性囊腺瘤和20例良性囊腺瘤中的Fascin表达.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标本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55%(65/71)、17.64%(3/17)和0%(0/20,P<0.05).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100%(55/55,P<0.05).交界性囊腺瘤标本中,高级别增生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和腹膜种植结节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3/10)、42.86%(3/7,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Fascin表达与肿瘤的级别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琳;白娇;任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止咳与退热处理,阿奇霉素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针剂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红霉素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吕菊红;毛琼;赵力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丙泊酚全身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影响.方法 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实施单纯丙泊酚全身麻醉;B组用0.2%罗哌卡因行改良骶管阻滞麻醉[1],麻醉起效后,再用瑞芬太尼连续静脉推注,增强镇痛效果.结果 B组病人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下腹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明显优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对下肢运动无影响.
作者:田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静滴,纳洛酮注射液2mg/次,1次/d,静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2 mg/次,1次/d,静滴,疗程均为15 d.治疗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海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