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静;黄金
目的 探讨静脉声学造影对宫腔疾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诺维(Sono Vue)造影剂对21例宫腔疾病的宫腔异常回声行静脉学造影,记录病灶及子宫肌层的显像顺序、充盈方式及增强强度,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分析比较不同病因的宫腔异常回声造影显像特点.结果 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胚物残留、宫腔粘连等宫腔疾病的声学造影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静脉声学造影能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宫腔疾病的宫腔异常回声.
作者:刘小玲;官爱平;许莉;王仙荣;龚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的术中循环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年龄55~90岁,根据术中不同时段的循环变化作相应处理.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护理恰当,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维持前列腺电切术中循环稳定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静;严旭芳;何秀莲;杨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B超监测卵泡发育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意义及评价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不孕患者阴道B超监测排卵情况,并对其中的24例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患者进行了37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结果 81例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有24例(29.63%)表现为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高于对照组的10例(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例患者共监测了132个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周期占46.97%(62/132),有35例进行了2次以上的监测,20例重复出现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重复出现率为57.14%.结论 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是造成不孕征的重要原因之一,B超监测是诊断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主要方法,B超监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作者:邹丽华;李莉;赖欣;唐蓉;周晓莉;魏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患者及同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而未行剔除术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产褥病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产科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杨炜;唐雄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1例卵巢浆液性癌,17例交界性囊腺瘤和20例良性囊腺瘤中的Fascin表达.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标本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55%(65/71)、17.64%(3/17)和0%(0/20,P<0.05).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100%(55/55,P<0.05).交界性囊腺瘤标本中,高级别增生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和腹膜种植结节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3/10)、42.86%(3/7,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Fascin表达与肿瘤的级别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琳;白娇;任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联合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158例合并高危因素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米索联合阴道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对照组只采用阴道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结果 研究组不需要扩张宫颈的占95%,对照组占6.4%;研究组未发现宫颈裂伤和宫颈粘连,对照组分别占2.56%和10.2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联合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有助于宫颈扩张及减少术中阴道流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安全、有效.
作者:赵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糖尿病肾病中活性TGF-β1的水平,研究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M组)、多肽干预组(DT组,给予人工合成多肽LSKL 100μg/d),每组10只.每隔4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16周取肾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活性及总体TGF-β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DT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较轻;DM组、DT组与NC组相比,肾组织总体TGF-β1、活性TGF-β1水平明显增高;DT组与DM组相比,总体TGF-β1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但活性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差别显著(P<0.05).NC组肾组织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少量表达,而DT组与DM组两者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DT组与DM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中,TSP-1是活化TGF-β1的重要因子,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作者:米永杰;李健;刘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孕妇160例,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等.结果 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缓解孕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孕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全伟斌;周朝明;劳诚毅;彭丽;劳慧娟;韦洁;胡兰丹;曾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39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病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广泛严重性脑挫裂伤.急性脑肿胀(2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5例),晚期脑疝.血肿压迫时间过长(2例),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2例).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6例.结论 急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明确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汤秉洪;覃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CLA组和PCEA组,每组30例.PCL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镇痛;PCE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5 μg/k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硬膜外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血浆泌乳素浓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PCIA组RSS评分比PCEA组高,但两组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头晕发生率比PCEA组高.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浆泌乳素浓度、恶心、呕吐、瘙痒及镇痛期间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芬太尼PCIA或PCEA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芬太尼PCIA和PCEA不良反应均较低.
作者:冯雪容;李淑;邹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术中的处理方式.方法 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A组)、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B组)及单纯行剖宫产(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均为67例.对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置胎盘、胎位异常、新生儿体重、抗生素使用时间与B、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间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同时处理巨大子宫肌瘤是可行的,但必须根据受术者的个体情况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作者:魏璐;潘玥;胡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病例女,64岁,2010年4月在家突然呕吐,昏迷,送医院抢救.患者有5年高血压病史,未间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来院后医生查体体温37.4℃,心率100次/分,血压110~170毫米汞柱,查心电图未见异常,拍CT显示基底节区脑梗塞,无新发出血点,见有陈旧性梗塞病灶.
作者:白东学;朱会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为满足胚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激素参与下,孕妇体内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目前认为从代谢的角度,妊娠期可分为两大阶段:孕早期为第一阶段,胎儿生长相对较慢,而以器官的分化发育为主,此期以合成代谢为主,母体处于养分积累的阶段;从孕中期开始,伴随激素的参与,分解代谢大量启动,胎盘转运功能也增强,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养分.下面就妊娠期糖类、脂类及氨基酸代谢方面的改变做一综述.
作者:辛静;黄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伴高血压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以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病人的外伤史、症状出现的时间、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结果 高血压组中无外伤者(49.09%)比对照组(23.40%)多,外伤类型多为单纯轻微伤(71.43%)且较对照组(55.56%)多.伤后出现症状较对照组为早.临床表现以头痛眩晕居多,而对照组则以智能精神异常和局灶性症状常见.本病除3例非手术治疗外,颅骨钻孔冲洗引流为主要手术方法.并发症较多且严重.结论 本病无外伤史及单纯轻微伤者较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出现早.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手术操作应简短,控制血压、良好的麻醉效果是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汤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止咳与退热处理,阿奇霉素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针剂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红霉素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吕菊红;毛琼;赵力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51例随机分为A(26例)、B(25例)两组,A组采用MTX肌内注射后行刮宫术,B组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刮宫术,比较两组间在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 A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优于MTX肌内注射后刮宫术,有降低大出血风险,保留妇女生育功能,疗效确切,安全、副反应轻的优点,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江平;邱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医疗纠纷特点并查找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107例经医患双方协商或司法诉讼解决、医院给予一定经济赔偿的医疗纠纷,主要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转归、科室分布、解决途径、发生原因.结果 医疗纠纷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地域特征;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是疗效不满意;认真沟通力争协商解决,积极引导建议司法诉讼,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加强规章制度落实,积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详细告知患者病情,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办法.结论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维护医患双方权益,对促进医院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同亭;薛源;朱建军;杜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部玻璃体切割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后发障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52只眼)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加后囊膜撕开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6~24周.结果 观察随访过程中,2例(3眼)发生轻度后发障,无须特殊处理,后发障的发生率低.结论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姜林;杨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妊娠10~12周要求流产的初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并于用米索前列醇当天行无痛钳刮术.结果 47例患者宫颈扩张充分,钳刮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月经按时恢复.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彭周雨;陆静;青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比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进入分娩活跃期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50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下肢运动、产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宫缩强度、胎心率及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完全,同时能减少罗比卡因用药总量,产妇满意度增高,从而提高了分娩镇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鞠颖;曹蓉;李守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