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循环护理支持

李静;严旭芳;何秀莲;杨颖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循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的术中循环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年龄55~90岁,根据术中不同时段的循环变化作相应处理.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护理恰当,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维持前列腺电切术中循环稳定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6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行常规体外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对照组30例行常规外照射+腔内后装治疗,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指标、生存质量等.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直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髓抑制、膀胱反应、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三维适形放疗降低了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还没有后装治疗设备的医院提供一种新的可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宋慧胜;陈龙华;冯正富;潘辉林;汤锐明;黄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观察思密达灌肠治疗与口服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4%,对照组总有效率74.4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实用,适于推广.

    作者:郭继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

    病例男,65岁,因头痛、腹痛,发热伴皮肤瘀斑1周入院.患者自述在田间农作后出现头痛、腹痛、发热,伴躯干、四肢散在瘀斑,伴乏力、双下肢酸痛.

    作者:田彩霞;李莲;李明均;刘堂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TGF-β1和ERK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TGF-β1及ERK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GF-β1和ERK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ERK2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和13.33%,P<0.01);TGF-β1和ERK2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Ⅱa期和≥Ⅱb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病理分级的降低而增加(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TGF-β1与ERK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5,P<0.01).结论 TGF-β1及ERK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章丽霞;刘钧;黄一凡;何欣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循环护理支持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的术中循环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年龄55~90岁,根据术中不同时段的循环变化作相应处理.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护理恰当,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维持前列腺电切术中循环稳定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静;严旭芳;何秀莲;杨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39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病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广泛严重性脑挫裂伤.急性脑肿胀(2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5例),晚期脑疝.血肿压迫时间过长(2例),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2例).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6例.结论 急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明确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汤秉洪;覃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导可视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高危人流术15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联合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158例合并高危因素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米索联合阴道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对照组只采用阴道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结果 研究组不需要扩张宫颈的占95%,对照组占6.4%;研究组未发现宫颈裂伤和宫颈粘连,对照组分别占2.56%和10.2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联合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流术终止合并各高危因素的早期妊娠有助于宫颈扩张及减少术中阴道流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安全、有效.

    作者:赵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对围生儿影响

    子痫前期是导致母亲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1].子痫前期患者围生儿并发症主要包括:早产儿(15%~67%),胎儿生长受限(10%~25%),缺氧性脑损伤(<1%),围生儿死亡(1%~2%)[1].

    作者:何国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治疗组)急性脓胸小儿行VATS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与传统常规开胸手术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33%;无手术及麻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留置胸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结论 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脓胸清除术,可以减少创伤,手术时间短,使用抗生素时间短,疗效满意.

    作者:伍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与细胞凋亡

    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类转运蛋白,既能将细胞的产能和耗能过程耦联起来,也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密切相关,MPTP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多蛋白组成的高导离子通道,它的开放可诱导细胞凋亡.所以ANT是一种能量转运和凋亡诱导的双重功能蛋白.本文主要就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62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对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1%,附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28%,子宫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6%.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次全切除术(P<0.05),子宫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又高于附件手术(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的难易程度以及医生的技术水平掌握情况和操作经验有关.提示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崇锦;彭星俊;张达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47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妊娠10~12周要求流产的初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并于用米索前列醇当天行无痛钳刮术.结果 47例患者宫颈扩张充分,钳刮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月经按时恢复.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钳刮术终止初孕妇10~12周妊娠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彭周雨;陆静;青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5例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为观察组,饭后2小时服用米非司酮50MG,早晚各一次,共四天,第五天早上加服米索前列醇0.6MG,无规律宫缩间隔3~4小时后阴道后穹隆放置0.2MG,可连续放置3次.一旦胎儿、胎盘娩出立即行清宫术.对照组为正常子宫妊娠同剂量引产.结果 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安全有效.

    作者:傅旭峰;曹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18例.Ⅰ组应用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Ⅱ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次,15 d为一个疗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 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有效率94.4%,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及SOD、MDA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旭;胡卫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丙泊酚全身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影响.方法 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实施单纯丙泊酚全身麻醉;B组用0.2%罗哌卡因行改良骶管阻滞麻醉[1],麻醉起效后,再用瑞芬太尼连续静脉推注,增强镇痛效果.结果 B组病人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下腹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明显优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对下肢运动无影响.

    作者:田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血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伴高血压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以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病人的外伤史、症状出现的时间、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结果 高血压组中无外伤者(49.09%)比对照组(23.40%)多,外伤类型多为单纯轻微伤(71.43%)且较对照组(55.56%)多.伤后出现症状较对照组为早.临床表现以头痛眩晕居多,而对照组则以智能精神异常和局灶性症状常见.本病除3例非手术治疗外,颅骨钻孔冲洗引流为主要手术方法.并发症较多且严重.结论 本病无外伤史及单纯轻微伤者较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出现早.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手术操作应简短,控制血压、良好的麻醉效果是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汤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LIF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 测定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痫前期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0例子痫前期孕妇、4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LIF的水平.结果 子痫前期组血清LIF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子痫前期组LIF水平与平均动脉压无相关性.结论 LIF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疾病的病理过程.

    作者:庞春蓉;刘蔚;傅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取栓治疗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导管内血栓的评价

    目的 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长期涤纶套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评价9例次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内血栓者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术(A组)和9例次新穿刺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①A组和B组导管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22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比较,A组插管处局部皮肤感染率和导管引起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导管血栓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纤维鞘形成.结论 对于溶栓失败的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取栓法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黎萍;沈建明;李骏峰;熊毅;田少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了解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1例卵巢浆液性癌,17例交界性囊腺瘤和20例良性囊腺瘤中的Fascin表达.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标本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55%(65/71)、17.64%(3/17)和0%(0/20,P<0.05).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100%(55/55,P<0.05).交界性囊腺瘤标本中,高级别增生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和腹膜种植结节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3/10)、42.86%(3/7,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Fascin表达与肿瘤的级别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琳;白娇;任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5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3%和33.93%,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有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Bax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均无关(P>0.05).结论 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卵巢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表达,提示Bcl-2蛋白和Bax蛋白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颖欣;韩萍;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