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颖欣;韩萍;陈燕

关键词:卵巢癌, BCL-2蛋白, Bax蛋白,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探讨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5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Bax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3%和33.93%,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有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Bax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腹水均无关(P>0.05).结论 Bcl-2蛋白和Bax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卵巢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表达,提示Bcl-2蛋白和Bax蛋白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天芝草胶囊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6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CAF及TA化疗方案,治疗组化疗同时合用天芝草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中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改善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天芝草胶囊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刘军;魏树新;鲁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2b干扰素栓联合CO2激光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a-2b干扰素栓联合CO2激光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81例女性宫颈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常规使用CO2激光治疗祛除皮损;治疗组43例在使用CO2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a-2b干扰素栓阴道深部给药.结果 治疗组痊愈40例(93.03%),复发3例(6.97%);对照组痊愈22例(57.90%),复发16例(42.1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结论 a-2b干扰素栓局部用药,能提高局部细胞免疫水平和女性宫颈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伶;谢雪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凝血酶敏感蛋白-1活化TGF-β1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测定糖尿病肾病中活性TGF-β1的水平,研究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M组)、多肽干预组(DT组,给予人工合成多肽LSKL 100μg/d),每组10只.每隔4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16周取肾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活性及总体TGF-β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DT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较轻;DM组、DT组与NC组相比,肾组织总体TGF-β1、活性TGF-β1水平明显增高;DT组与DM组相比,总体TGF-β1含量差别不明显(P>0.05),但活性TGF-β1含量明显下降,差别显著(P<0.05).NC组肾组织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少量表达,而DT组与DM组两者的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DT组与DM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中,TSP-1是活化TGF-β1的重要因子,阻断TSP-1介导的TGF-β1活化,能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作者:米永杰;李健;刘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观察思密达灌肠治疗与口服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4%,对照组总有效率74.4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实用,适于推广.

    作者:郭继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近年来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提出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理念,建成了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者:梁楠;昝加禄;张晓;王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的处理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患者及同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而未行剔除术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产褥病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产科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杨炜;唐雄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维A酸乳膏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84例Ⅰ~Ⅲ级(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0.025%维A酸乳膏5%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外用;对照组84例则采用0.025%维A酸乳膏外用;两组内服药物相同,连用4周,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58,P<0.01).讨论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联合应用,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环节起作用,疗效满意.

    作者:谢雪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组MBD2体内抗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实验小鼠体内注射重组鼠β防御素2(MBD2)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重组MBD2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抗感染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重组MBD2蛋白注射实验小鼠,利用PCR半定量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2、IL-1β、TNF-α、MBD2和β-Actine mRNA的表达;重组MBD2治疗NTHi肺部感染小鼠,通过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切片及肺部荷菌数检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体内注射重组MBD2可显著提高实验小鼠肺组织TLR2、IL-1β、TNF-α及MBD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重组MBD2的应用能显著降低NTHi肺部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及肺组织内的NTHi荷菌数,并能减轻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改善其肺部病变.结论 重组MBD2在体内对NTHi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重组MBD2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密切相关,为防御素抗感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丰锋;姚锋;李婉宜;李燕;张强;李明远;邵京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9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一侧囊肿剥除术78例,双侧囊肿剥除术48例,一侧附件切除术3例,同时行输卵管造口术5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后96例服用孕三烯酮3~6个月.随访3年,疗效满意.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轻,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的手术方法,尽量保留和保护正常的卵巢组织,避免卵巢早衰,术后联合用药,复发率低.

    作者:张学红;杨琴;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了解Fasc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1例卵巢浆液性癌,17例交界性囊腺瘤和20例良性囊腺瘤中的Fascin表达.结果 卵巢浆液性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标本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55%(65/71)、17.64%(3/17)和0%(0/20,P<0.05).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100%(55/55,P<0.05).交界性囊腺瘤标本中,高级别增生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和腹膜种植结节中Fasc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3/10)、42.86%(3/7,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Fascin表达与肿瘤的级别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琳;白娇;任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DEACMP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静滴,纳洛酮注射液2mg/次,1次/d,静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2 mg/次,1次/d,静滴,疗程均为15 d.治疗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海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宫颈病变组织中hMOF、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hMOF、P53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非特异性炎中hMOF和P5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都提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MOF蛋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P53蛋白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MOF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53蛋白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表明随着hMOF表达的下降从而导致P53蛋白不能正常的乙酰化,失去修复损伤DNA的功能,这可能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

    作者:刘宝;魏大鹏;胡丽娜;崔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的临床疗效以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宫颈鳞癌组织NACT前后CD34的表达.结果 29例宫颈癌患者接受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13.8%),部分缓解(PR)21例(72.4%),总有效率(CR+PR)86.2%;在所有接受NACT的29例宫颈癌组织中,MVD水平在NACT后(13.57±5.60)较NACT前(20.65±7.17)亦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4.27±5.49)较NACT前(22.17±6.55)显著下降(P<0.05),临床无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9.02±5.70)较NACT前(24.98±9.42)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NACT对宫颈癌有效;NACT后MVD表达下降.NACT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雷华江;岳军;孙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自然月经周期卵泡发育的意义

    目的 探讨B超监测卵泡发育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意义及评价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不孕患者阴道B超监测排卵情况,并对其中的24例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患者进行了37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结果 81例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有24例(29.63%)表现为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高于对照组的10例(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例患者共监测了132个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周期占46.97%(62/132),有35例进行了2次以上的监测,20例重复出现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重复出现率为57.14%.结论 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是造成不孕征的重要原因之一,B超监测是诊断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主要方法,B超监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作者:邹丽华;李莉;赖欣;唐蓉;周晓莉;魏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环路内蒸发器在半紧闭环路七氟醚吸入诱导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接受全麻乳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环路内组(In G)与环路外组(Out G),In G采用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Out G采用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两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完成吸入诱导,观察患者在意识消失时间、七氟醚消耗量、不良反应及吸入诱导再接受度的区别,并分别对环路内七氟醚出现时间与其诱导时间相关分析.结果 ①两组间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②In G 比Out G意识消失快9.5 s(t=-2.302,P=0.026),诱导中In G比Out G少消耗液态七氟醚0.7 ml(t=-3.819,P=0.000).③两组间患者再接受吸入诱导程度无明显差异(χ2=0.289,P=0.591).结论 新型环路内直接加热式七氟醚蒸发器低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优于传统环路外自动温度补偿式七氟醚蒸发器高新鲜氧流量吸入诱导.

    作者:李攀;王莹;刘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种子宫全切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缺点和疗效,指导子宫全切术式选择.方法 对117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术式分为TAH(48例)、LAVH(31例)和TVH(38例)3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和住院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种子宫全切术式各有优劣,在选择时应趋于个体化,结合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佳的方式.

    作者:卢春梅;张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0例纵隔子宫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纵隔子宫的诊断方法及宫腔镜下纵隔子宫切除术(TCR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纵隔子宫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1.7%,宫腔镜诊断准确率为100%.TCRS术均一次完成,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术时39 min,术中平均出血8.5ml.随访12~36个月,23例已妊娠,20例足月分娩,1例早产,2例流产.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纵隔是一种无创性且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可作为首选,宫腔镜可作为确诊手段.TCRS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预后好,推荐为治疗子宫纵隔的首选方法.

    作者:文朝霞;张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子宫切口妊娠的术后结果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典型孕囊型、残留型、类滋养细胞疾病型和血块型四种类型;3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24例,准确率77.4%,误诊为宫颈部妊娠3例,不全流产2例,滋养细胞疾病1例,血凝块1例.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超华;唐以银;邱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万汶预充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预充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将50例体外循环低温全麻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万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于体外循环中分别预充万汶400ml和血浆10 ml/kg.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0 min、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术后6h及术后24h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变化、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小时胸液量和尿量及患儿眼球结膜、眼睑水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万汶组CPB开始后10、30 min、CPB结束、术后6h CO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万汶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短,出现眼球结膜、眼睑水肿的比率较低.结论 以万汶预充能够较好维持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患儿血浆胶体渗透压水平.

    作者:姚洪林;任静华;孙宾;何常佑;刘小玲;吴远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生理及心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孕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孕妇160例,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等.结果 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缓解孕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孕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全伟斌;周朝明;劳诚毅;彭丽;劳慧娟;韦洁;胡兰丹;曾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