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的探讨

王宇;赵宏峰;蒋晓青

关键词:教学方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实践, 育人意识
摘要:规范化培训医师是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终生教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规培中强调学习自主性,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管理和检查,因此,要求上级医师应有育人意识,方可取得教、培的满意效果.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心理抵抗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60例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确定心理性胰岛素抵抗(PIR)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60例均存在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心理抵抗.结论 当患者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心理抵抗现象时,积极与患者沟通,正确评估和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菊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her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截肢原因及特点,为防控DPN患者截肢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所重庆综合性医院136例DPN病例截肢原因和特点.结果 DPN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时,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足部骨髓炎(36.2%),其次为混合性坏疽(25%)和干性坏疽(18.1%),以上三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DPN组;截肢以踝关节以下的居多(72.4%).而单纯DPN患者截肢例数仅占全部例数的14.7%,其截肢的主要原因是湿性坏疽(65%),其比例显著高于与DPN合并PAD组,其次为夏科关节病(20%)和创伤(10%);截肢以踝关节以上的居多(85%),与DPN合并PA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N合并PAD时截肢风险增加,足部骨髓炎、混合性、干性坏疽是DPN合并PAD患者的主要截肢原因;湿性坏疽是DPN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DPN合并PAD时截肢多见于踝关节以下,而单纯性DPN截肢多在踝关节以上.

    作者:张艳;张敏;陆德宾;陈兵;代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6例糖尿病足患者双下肢动脉血管内膜、斑块、狭窄及闭塞情况,对其中9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同时作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位于腘动脉以下,呈多节段性改变,坏疽组病变较非坏疽组严重,与DSA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符合率在85%以上.结论 临床作为无创性检查彩色多普勒可代替DS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何明海;杨文翔;刘学彬;袁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Morrris水迷宫实验,现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伉四个亚组即EI麻醉后2h、1d、7d、14d组,每组n=12).给药前所有大鼠先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6d,记录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测试结束后,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给予30%脂肪乳(1.5ml/kg)后2h再次行水迷宫测试);EI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1.5m1/kg)后按上述分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测试,观察指标同麻醉前.结果 EI后2h组逃避潜伏期(15.5士15.3)s和总路程(386.8士227.2)cm明显长于C、E组潜伏期(8.8士6.1,9.3士2.8)s和总路程(234..8士118.4,291.6士89.3)cm(P<0.01);EI后2h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35.0士9.8)s与C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相比(45.4士12.7)s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EI在2h内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停药1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即可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单次注射EI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作者:彭晶;朱昭琼;刘旭;张超;李玲;郑雪;樊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 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倒,死亡2例.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 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作者:李志立;黄光富;王振宇;曾义;何宗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院图书馆与临床科研

    图书馆是系统收藏文献并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医院图书馆是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支撑.本文探讨了如何根据医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强化队伍,加强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拓展网络服务功能,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以满足临床科研工作的需求.

    作者:李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完全夹闭,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6个月,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 对于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粗大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

    作者:胡永光;杜奇勇;刘旭东;代天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9年3月~2010年9月在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死亡病例30例作死亡组,与同期缓解出院的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大致相似.Ⅱ型呼吸衰竭、肺炎、肺心病、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病、机械通气等方面的病例数及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肺心痛(OR 8.528,95%CI 1.574~46.200)、有创通气(OR55.031,95%CI9.459~320.148)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合并肺心痛、需要有创通气死亡风险显著增高.

    作者:赵旭文;刘春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对比分析.方法 运用Philips-7500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8.0MHZ.对64例临床怀疑有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头颅核磁(MRA)成像检查,所有患者MRA检查后两周内接受了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35.71%,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3.75%,特异性71.4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可以看出超声在颈动脉壁的形态改变研究上较MRA和DSA敏感,且超声可对斑块性质作出判断,这是MRA和DSA所无法做到的.

    作者:邹翰琴;周克松;刘志辉;颜媛;罗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与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与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氯沙坦50mg/d,每日1次;实验组:常规治疗+口服氯沙坦50 mg/d,250 ml生理盐水+血塞通注射液0.45 g,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为15 d 1个疗程,停药5 d后开始第2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白蛋白(ALB)、血胆固醇(CH0)、甘油三酯(TG)、TL高密度脂蛋白(HDL)、24 h尿蛋白定量、静息血压(BP)、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BG)、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更好的降低早期糖尿痛肾病UAE,升高ALB(P<0.01),也可降低CHO、TG及升高HDL,改善血液流变学(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有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蛋白,疗效好于单用氯沙坦.

    作者:杨岳;谢席胜;冯胜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型探讨

    目的 研究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型,以提高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其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膀胱镜活检,且病理证实的161例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归纳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161例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弥漫增厚型57例、扁平增厚型43例、乳头结节型32例、团块型24例及囊肿型5例.结论 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有其特征性,加强对其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可提高该病的超声诊断.

    作者:王淑玉;李永忠;蔡迪明;庄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心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中的心率(HR)、24 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每5 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6项时域指标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B组)和41例正常人(A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A组明显降低(P均<0.O01),平均心率明显增快(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其损害指标变化更为明显.

    作者:李莉;于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ACE结合体部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结合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和单纯TACE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56倒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加γ刀放疗组(TACE+SBRT组)与单纯介入组(TACE组).22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SBRT组34例先行碘油、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明胶海绵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1~3次后,再进行γ刀放疗,用5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处方剂量为400~450cGy/次,共计10~13次,6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达45~52Gy.结果 治疗后TACE+SBRT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79.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2.9%和20.6%;TACE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5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和9.1%,两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结合γ刀是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优于单纯TACE.

    作者:周培华;萧勇;王怀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股骨偏短的临床评估意义

    目的 探讨胎儿股骨偏短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9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检出40例胎儿股骨偏短,并与出生后的结果比较,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40例均为双侧股骨测量值低于平均值的2倍标准差以上、骨骼形态正常.24、28~30、31~34周分别出现4、24、12例.股骨偏短差值分别为0.2、0.3、0.4、0.5、0.6、0.7 cm.出生结果37例正常新生儿、1例低体重儿、2例21-三体征.结论 胎儿孕晚期发生股骨偏短、其测值低于正常孕周平均值2倍标准差0.5cm以内者,临床预后好,0.5 cm以上并在孕中期发生者,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大.

    作者:李莉;何冰;罗琳;杨舫莉;伍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利多卡因-丙泊酚不同剂量组合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组合瑞芬太尼-利多卡因-丙泊酚在无肌松药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时对插管状态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瑞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Ⅰ),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 mg/kg(组Ⅱ),瑞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组Ⅲ),瑞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3 mg/kg(组Ⅳ).分别记录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前后的插管状态.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 气管导管气囊克气前后,组Ⅱ、Ⅲ和Ⅳ比组Ⅰ获得满意插管率更高(P<0.05),Ⅱ、Ⅲ和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MAP和HR在麻醉诱导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mg/kg可能是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较优组合.

    作者:王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专业化处治和多学科合作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美国2007年的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1160亿美元,其中花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费用至少占到33%[1].我国尚没有包括医疗费用在内的全国性的糖尿病足病有关数据.根据2004年全国14家三甲医院调查,糖尿病足病的平均住院日是26天,医疗费用是1.5万元[2].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剧增和患者生存期延长,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及其医疗费用必然增长迅速.根据国外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会发生足病问题,85%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是由于糖尿病足溃疡所致.近调查说明,糖尿病足溃疡已经成为我国住院患者中慢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其在慢性溃疡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调查时的4.9%增加到2008年调查时的33%[3],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如被截肢,预后很差.李翔等报告了截肢患者随访5年,其死亡率将近40%[4].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樟荣;刘志国;顾洪斌;姜玉峰;牛文芳;王玉珍;兰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6排螺旋CT肘头节外伤扫描方法的优化探讨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肘关节扫描方法,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取得高质量摄影图像.方法 将197例肘关节CT扫描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A、B两组,A组91例,采用常规方法扫描;B组106例,采用改进方法.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盲式阅片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对x线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好、较好、一般、差的分别为,A组22例(24%)、30例(33%)、28例(31%)、11例(12%);B组60例(57%)、40例(37%)、5例(5%)、1例(1%),进行统计学比较x2=42.50,P<0.005,B组明显好于A组.A组单次扫描CTDI值为12.48 mGy,B组为7.02 mGy,A组辐射剂量高于B组.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肘关节,采用改进方法值得在同行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连菊;李武;付加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妊高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为4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产前、产后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方面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4例采用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8例自然分娩,4例并发子痫;1例孕妇脑栓塞,婴儿死亡.结论 为重度妊高征患者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及产科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对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探讨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糖尿病患者中进行ABI测定的患者524例,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T2DM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比值<0.9入PAD组,≥0.9入非PAD组,同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身高、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C)、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心电图(EKG)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HOMA-IR、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教.结果 PAD组156例,占29.8%.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2hPG、TG、LDL-C、脉压差、吸烟率明显增高,DBP和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TG、HbAlc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增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对高危患者及时进行ABI检测,以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PAD,防治糖尿病足的进展.

    作者:黄斌;封东来;马兆琴;杜燕;陈君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的流行率及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的流行率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华西医院1996~2009年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总出院人数,记录各年度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1996.01~2009.12期间,我院共收治糖尿痛患者16340人,其中糖尿病足(DF)患者662人(男370倒,女292例),DF的流行率4.05%(1996~2006年为3.37%,2006~2009年为6.5%),DF的流行率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渐增加;DF的发生无性别差异;14年间我院DF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1.9%,好转率23.7%,无效率为14.4%;糖尿病足诊治中心成立后其总治愈率为70.2%,远高于成立前的42.3%,尤其是在既往治愈率较低的Wagner 3、4级患者;随着Wagner分级的增高,DF治愈率逐渐降低.在662例患者住院期间共死亡27例,病死率4.07%.死亡组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冠心病(coronaryheart disease,CHD)、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死亡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多为高龄且糖尿病痛程长者,常合并糖尿病神经及外周动脉病变;DF的流行率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渐升高;DF的发病无性别差异;DF患者随着Wagner分级的增高,其治愈率逐渐降低;通过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可提高DF的治愈率;DF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

    作者:李永恒;何利平;冉兴无;王椿;刘关键;陈大伟;陈利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