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节育器盆腹腔异位的临床研究

唐艳;乔林;徐克惠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异位,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盆腹腔异位的预防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第二医院2006~2010年住院治疗的15例IUD盆腹腔异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5例中有13例在分娩后一年内放置;金属圆形环10例,T型环3例;异位于膀胱1例,肠壁3例,大网膜2例,直肠子宫陷凹3例,阔韧带1例,盆壁1例,子宫表面4例.结论 接受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随访意识差,育龄妇女置环应定期随访及时发现节育器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宫内节育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取环问题,应加强对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育龄妇女的随访宣教,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培训是减少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关键.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防治感染病的现况和展望

    文章探讨了近2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病研究的主要成就及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外,同时,分析了目前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作者:钟森;扈晓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利湿活血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利湿活血中药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完全显效63.3%,对照组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 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较传统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婧;魏超;扈晓宇;钟森;陈果;曲俊彦;张传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细辛毒性研究进展

    细辛作为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疗效卓著.但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本文从细辛毒性的古今述要、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作用、不良反应、毒性的预防与解救等方面对细辛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对细辛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徐建兵;文竹;杨国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浓度的尿激酶用于PICC长效封管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央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以下简称PICC)作长效封管的尿激酶合适浓度,方法 对30例同一肿瘤患者不同化疗间歇期分别用两种不同浓度尿激酶(10万U/ml和24万U/m1浓度)行长效封管,观察封管效果并分别在封管前后对患者凝血系统(DIC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浓度的尿激酶对PICC长效封管均可达到预期封管效果,用10万U/ml浓度的尿激酶封管对患者凝血系统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结论 10万U/ml浓度的尿激酶用于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长效封管(20天以内)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陈旭霞;付岚;李俊英;张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肿瘤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效果探讨

    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是本科生培养的一种模式.我们在临床肿瘤学本科专业的实习教学中,采用了更加人性化的双导师制进行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实施过程和结果,对双导师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雷玉洁;黄云超;李云峰;李文辉;蒋永新;普娜;方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抗HBV核苷类似物的利用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抗HBV(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的利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医院网络系统,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数量、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用量增幅较大,拉米夫定用量上升趋势变缓.结论 抗HBV核苷类似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占主导地位,恩替卡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任智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病人水平的相关性变化.方法 非高血压病组45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病组46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组44例,分别对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比较HCY与各组间关系.结果 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病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P<0.001);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组与非高血压病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P<0.001).结论 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病人,HCY明显增加.

    作者:练世刚;郑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地方综合院校医学教育学生人文素质结构体系及培养途径研究

    本文拟从分析地方综合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结构体系及培养途径入手,阐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实施途径.

    作者:张静;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验光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医学验光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医学验光后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20例40眼作为医学验光组(实验组);以常规验光后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20例40眼作为普通验光组(对照组).两组的术前屈光度与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 实验组病例术后95%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95%的病例感到舒适;对照组病例术后82%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82%病例感到舒适;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验光是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前提和基础,医学验光较常规验光更有显著性的优越性,建议将其作为常规术前检验项目.

    作者:鲁齐;李纲;葛卫周;张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并发晕厥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523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 13例发生晕厥,10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3例为心源性晕厥.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并不少见,原因多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争取把风险降到低限度,尽量减少运动试验中晕厥的发生.

    作者:章艳萍;张宏考;干艳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7例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实验组),与25例仅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生存时间及死亡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5±5.3)天,对照组为(7±3.5)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死亡率为88.9%,对照组为9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血液灌流对于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不能较好的降低死亡率.

    作者:钟显飞;谢志华;董建华;孙爱东;徐芳;邓学杰;何玲;董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七氟醚和丙泊酚全麻维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全麻维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40)和七氟醚组(S组,n=40),分别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或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后采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值、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芬太尼总用量.结果 术后4h VAS评分偏高,各时点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芬太尼总用量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和丙泊酚全麻维持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没有差异.

    作者:陈江山;李美亭;兰志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增效作用的研究

    目的 评价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SNMC)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144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分别在肺结核治疗方案中的强化期试验组加用SNMC,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用药后的第0、1、2、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1、2、6个月观察胸部平片吸收情况.结果 临床症状评分用药后第0、6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用药后第1、2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部平片吸收情况用药后第1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用药后第2、6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加用SNMC可以加快临床症状缓解,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国正;钟森;何燕;高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对1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比较术前、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30±20)分钟,近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复发,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失调及子宫脱垂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琳;王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慢性丙肝相关性脂肪肝与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单纯慢性丙型肝炎与合并脂肪肝的丙肝患者之间病毒载量、瘦素、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方法 通过B超筛选慢性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37例,并与非脂肪变丙肝患者34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病毒载量、肝功能、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结果 合并脂肪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较非脂肪变组明显升高,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较高,HCV-RNA载量与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关系,与AL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合并脂肪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瘦素水平升高及胰岛素抵抗相关.

    作者:刘光伟;王春芳;扈晓宇;赵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阴道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超声诊断的141例异位妊娠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价阴道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异位妊娠141例,术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32例,超声诊断准确率93.6%,其中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7例,异位妊娠伴宫内节育器25例,异位妊娠伴卵巢囊肿22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6.4%.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以附件区包块为主要特征.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对早期异位妊娠能作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手术时机提供重要证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伍炳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工作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的预示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568例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并计算护理工作强度.结果 经桡动脉(TRA)冠脉诊疗组268例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强度(NWL)为(400.8±60.9)min,而经股动脉(TFA)诊疗组300例患者的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为(811.8±7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经桡动脉(TRA)冠脉介入诊疗途径通过减少因穿刺并发症引发的工作量,缩短CCU病房治疗时间及留院时间,而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李黎;谢国惠;杨爽;申晓芬;徐茂雨;李茂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832例孕产妇病毒血清学的检测分析

    目的 对孕产妇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筛查和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方法 对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孕产妇血清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艾滋病病毒(HIV)进行检测统计和分析.结果 1832例孕产妇中感染HBV 145例(7.9%),HCV感染10例(0.55%).TP感染10例(0.55%),HIV感染1例(0.055%).结论 通过对孕产妇进行血性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降低孕产妇HBV、HCV、TP、HIV感染,降低国产儿感染率.

    作者:彭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监测对象共907例,发生医院感染204例(21.03%),223例次(22.99%).其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4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70%0;经ASIS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7.80‰.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7.76%,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率8.40%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2.00‰.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蒲丹;舒明蓉;张卫东;谭成;宗志勇;刘荷华;杨宝玉;乔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6月行腹膜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及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中和术后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1~20个月,单纯肾切除无其他并发症;2例肾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可在基层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格金;郭建;马秀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