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森;扈晓宇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的预示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568例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并计算护理工作强度.结果 经桡动脉(TRA)冠脉诊疗组268例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强度(NWL)为(400.8±60.9)min,而经股动脉(TFA)诊疗组300例患者的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为(811.8±7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经桡动脉(TRA)冠脉介入诊疗途径通过减少因穿刺并发症引发的工作量,缩短CCU病房治疗时间及留院时间,而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李黎;谢国惠;杨爽;申晓芬;徐茂雨;李茂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单纯慢性丙型肝炎与合并脂肪肝的丙肝患者之间病毒载量、瘦素、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方法 通过B超筛选慢性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37例,并与非脂肪变丙肝患者34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病毒载量、肝功能、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结果 合并脂肪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较非脂肪变组明显升高,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较高,HCV-RNA载量与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关系,与AL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合并脂肪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瘦素水平升高及胰岛素抵抗相关.
作者:刘光伟;王春芳;扈晓宇;赵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肝炎及艾滋病过程中的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可引起包括肾毒性、肌病、乳酸酸中毒、周围神经病等多种临床不良反应.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明显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也是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本文就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肝炎及艾滋病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作者:杨婵娟;王丽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病例男性,16岁,因发现肛周硬结1月余,外院行切开引流术后3局,伤口未愈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于2010年7月入住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痔瘘专业组.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可,肛周可扪及大小约7cm×6cm硬结,触之有轻微波动感,其上可见两放射状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作者:刘洪;何洪波;伍静;杨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OP-Q定量检查诊断标准,对26例Ⅱ~Ⅳ期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Gynecare Prolift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61 min,术中出血平均120ml,随访3~12个月,全部治愈;2例有肛门胀感,可耐受,余患者无近期并发症.结论 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但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周密;李均;胡飞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生临床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临床实习护生12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64名(采用改进带教方法带教)和对照组64名(采用传统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三基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综合素质、对带教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护生实施新型临床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提高护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利于为护理专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作者:何勤忠;祝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的病理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640例淋巴结FNAC病理特点,并结合临床诊断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0例中良性病变388例,特异性为93.3%;恶性肿瘤252例,敏感性为86.3%.假阴性率为4.1%,无假阳性病例出现,总准确率94.1%,穿刺成功率100%.结论 FNAC操作安全简便,对淋巴结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万宇;万礼仪;陆忠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病例男,62岁,因咳嗽、咳痰5年加重2个月,痰中带血5天,于2009年3月24日到县医院诊治,X摄片诊断为Ⅲ型肺结核活动期,矽肺Ⅱ期;并于当天在县医院查肝、肾功正常.3月25日患者转诊到县疾控中心,即时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诊断为复治涂阳患者,按2H3R3Z3 E3 S3/6H3 R3 E3方案进行治疗[1].患者10年前诊断为矽肺,咳嗽5年,否认有肝、肾病史.2006年5月曾在本中心诊断为肺结核化疗6个月,化疗期间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疾控中心于3月25日开始实施抗结核药物强化期治疗,即给予口服异烟肼片600mg/利福平600mg、吡嗪酰胺片2000mg以上药物、盐酸乙胺丁醇片1250mg,肌注链霉素750mg,每二日1次,共2个月[1].
作者:徐孝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工流产的广泛开展,人流人数及重复人流次数逐年递增,由此导致的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随之上升.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其继发于宫腔内创伤性手术,也是人工流产(手术流产及药物流产)术后的一种近期并发症.本文描述了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并综合分析了近年关于宫腔粘连的相关文献,从多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及预防进展.
作者:曹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超声诊断的141例异位妊娠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价阴道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异位妊娠141例,术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32例,超声诊断准确率93.6%,其中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7例,异位妊娠伴宫内节育器25例,异位妊娠伴卵巢囊肿22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6.4%.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以附件区包块为主要特征.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对早期异位妊娠能作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手术时机提供重要证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伍炳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器用于颈髓损伤患者护理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34例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16例使用传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观察组18例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早期加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比较30天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4.4%,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6.88,P<0.01).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可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芸;苏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彩超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5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26例,化脓性阑尾炎37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术前70例患者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例为阴性,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3%,漏误诊率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疑诊患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庆;刘薇;雷正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法”应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理论渊源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20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以“和法”为治疗大法,采用“扶正散邪汤”,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易善复胶囊,治疗24周,观察ALT、TBil、HBV-DNA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生化指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和法”论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理论依据充分,可以取得很好临床疗效.
作者:陈果;扈晓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进行尿激酶颅腔冲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使用尿激酶行颅腔冲洗,改变冲洗后及开放引流时的头部体位,加速尿激酶对血肿的溶解、液化,便于引流.结果 完全恢复自理23例,部分生活自理30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颅腔冲洗的体位护理,有利于血肿的溶解和引流.
作者:王群;张雨;孔建红;张建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29、CD34、CD45、CD90)等鉴定BMSCs特征.结果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的B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BMSCs经诱导后可分别向成骨、成脂转化;流式分析表面标志分子高表达CD90 (96.5%)、CD29(92.3%),低表达CD34(0.89%)、CD45(1.41%).结论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有效地分离和扩增BMSCs,分离培养的BMSCs具有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
作者:田诗政;杨志宏;冯国华;唐俊明;陆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指征及操作要点进行探讨.结果 除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临床治愈.术后1年生存率95.4%(21/22例),2年生存率72.2%(16/22例),3年生存率50.0%(11/22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通过对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同时进行术后处理及放疗或化疗,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盛新;马耀磊;沈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Thalidomide,国内商品名: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沙刺度胺起始量为每晚睡前100mg,每周增加50mg,直到200mg/天维持治疗,地塞米松15mg/天,每月治疗1~4天.结果 16例MM部分缓解4例,好转9例,无效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乏力等副作用,均可耐受,无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结论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给药方便.
作者:马春蓉;田青;何秋连;曹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6月行腹膜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及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中和术后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1~20个月,单纯肾切除无其他并发症;2例肾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可在基层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格金;郭建;马秀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应用探条或(和)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64例各种原因所致上消化道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的具体情况在胃镜下用探条或(和)球囊对狭窄部进行扩张,观察比较扩张前、后的疗效.结果 64例病人共扩张128次,平均每例扩张2次,少1次,多6次.单用探条扩张37例,水囊扩张18例,探条、联合球囊扩张9例.其中显效38例,占59.4%,有效24例,占37.5%;无效2例,占3.1%.结论 胃镜下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其方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操作简单方便,可反复进行,费用低廉.
作者:罗朝辉;徐德;谭礼让;李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央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以下简称PICC)作长效封管的尿激酶合适浓度,方法 对30例同一肿瘤患者不同化疗间歇期分别用两种不同浓度尿激酶(10万U/ml和24万U/m1浓度)行长效封管,观察封管效果并分别在封管前后对患者凝血系统(DIC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浓度的尿激酶对PICC长效封管均可达到预期封管效果,用10万U/ml浓度的尿激酶封管对患者凝血系统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结论 10万U/ml浓度的尿激酶用于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长效封管(20天以内)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陈旭霞;付岚;李俊英;张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