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郁飞;王均乐
目的 探讨头静脉、桡动脉三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8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中采取端侧、端端、侧侧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并发症,并做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92.9%,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端端吻合术组与侧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术组与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口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术组吻合口血流量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内瘘堵塞23例(7%),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组和(或)糖尿病组与其他组比较,其内瘘失败率明显增高(10.6%和3.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仍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高血压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应把握手术技巧,并于术前充分评估.
作者:廖丹;张林;李红;肖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应用探条或(和)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64例各种原因所致上消化道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的具体情况在胃镜下用探条或(和)球囊对狭窄部进行扩张,观察比较扩张前、后的疗效.结果 64例病人共扩张128次,平均每例扩张2次,少1次,多6次.单用探条扩张37例,水囊扩张18例,探条、联合球囊扩张9例.其中显效38例,占59.4%,有效24例,占37.5%;无效2例,占3.1%.结论 胃镜下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其方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操作简单方便,可反复进行,费用低廉.
作者:罗朝辉;徐德;谭礼让;李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监测对象共907例,发生医院感染204例(21.03%),223例次(22.99%).其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4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70%0;经ASIS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7.80‰.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7.76%,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率8.40%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2.00‰.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蒲丹;舒明蓉;张卫东;谭成;宗志勇;刘荷华;杨宝玉;乔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断流术与断流加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采用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组)与14例选择性断流术(断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及手术前后下降的自由门静脉压、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胃镜检查的食道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无手术死亡、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断流组FPP降低(4.25±0.74)cmH2O,联合组降低(7.49±1.23)cmH2O,联合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断流组(t=-8.078,P<0.01).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均有明显好转,组间无差异(P>0.05),而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好转情况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门静脉降压及胃黏膜病变改善均明显好于选择性断流术,故联合手术应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丁辉;胡永光;曾勇;蔡岷;何彦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拟从分析地方综合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结构体系及培养途径入手,阐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实施途径.
作者:张静;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MSCTA检查诊断的58例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及导航技术(navigation)后处理方法.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62个,其中肾动脉瘤6个,肝动脉瘤4个,脾动脉瘤3个,胸主动脉瘤12个,腹主动脉瘤7个,颅内动脉瘤30个.多种图像与轴位图像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动脉瘤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在动脉瘤的治疗方面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
作者:杜国智;宋彬;汪小舟;周军;黎桂英;罗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病例男性,16岁,因发现肛周硬结1月余,外院行切开引流术后3局,伤口未愈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于2010年7月入住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痔瘘专业组.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可,肛周可扪及大小约7cm×6cm硬结,触之有轻微波动感,其上可见两放射状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作者:刘洪;何洪波;伍静;杨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牙齿冷光美白术的治疗护理与配合方法.方法 对Beyond冷光牙齿美白35例患者在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通过加强护理配合措施,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结论 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注意医护配合,术后做好健康指导,可保证牙齿冷光美白术患者的质量与疗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患者不适与紧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杜胜男;何群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6月行腹膜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及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中和术后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1~20个月,单纯肾切除无其他并发症;2例肾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可在基层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格金;郭建;马秀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以减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血肿扩大40例(23.8%),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肿体积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回归系数0.034),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术前血肿体积大小可作为预测术后再出血的独立指标.
作者:张施远;蒋永明;荣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的预示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568例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并计算护理工作强度.结果 经桡动脉(TRA)冠脉诊疗组268例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强度(NWL)为(400.8±60.9)min,而经股动脉(TFA)诊疗组300例患者的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为(811.8±7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经桡动脉(TRA)冠脉介入诊疗途径通过减少因穿刺并发症引发的工作量,缩短CCU病房治疗时间及留院时间,而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李黎;谢国惠;杨爽;申晓芬;徐茂雨;李茂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抗HBV(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的利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医院网络系统,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数量、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用量增幅较大,拉米夫定用量上升趋势变缓.结论 抗HBV核苷类似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占主导地位,恩替卡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任智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均有不规则发热,眼结合膜充血25例,唇红、杨梅舌23例,颈淋巴结肿大14例,皮疹12例,指趾端脱皮28例,肛用黏膜潮红、脱屑17例,卡介苗接种处红肿10例,白细胞升高25例,血红蛋白降低13例,血沉增快28例,C反应蛋白升高26例,血小板升高30例,心电图示ST段及T波改变4例,P-R间期延长1例.胸片示肺炎3例,超声心动图异常11例.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容易误诊,对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化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监测血小板,并及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作者:王茜丽;胡伟;焦丽;刘向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皮样囊肿(成熟畸胎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需行皮样囊肿剔除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囊肿破裂机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囊肿破裂机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皮样囊肿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范刚;王经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进行尿激酶颅腔冲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使用尿激酶行颅腔冲洗,改变冲洗后及开放引流时的头部体位,加速尿激酶对血肿的溶解、液化,便于引流.结果 完全恢复自理23例,部分生活自理30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颅腔冲洗的体位护理,有利于血肿的溶解和引流.
作者:王群;张雨;孔建红;张建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29、CD34、CD45、CD90)等鉴定BMSCs特征.结果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的B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BMSCs经诱导后可分别向成骨、成脂转化;流式分析表面标志分子高表达CD90 (96.5%)、CD29(92.3%),低表达CD34(0.89%)、CD45(1.41%).结论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有效地分离和扩增BMSCs,分离培养的BMSCs具有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
作者:田诗政;杨志宏;冯国华;唐俊明;陆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彩超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5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26例,化脓性阑尾炎37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术前70例患者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例为阴性,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3%,漏误诊率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疑诊患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庆;刘薇;雷正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对1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比较术前、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30±20)分钟,近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复发,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圆韧带缩短及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失调及子宫脱垂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琳;王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并发晕厥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523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 13例发生晕厥,10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3例为心源性晕厥.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并不少见,原因多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争取把风险降到低限度,尽量减少运动试验中晕厥的发生.
作者:章艳萍;张宏考;干艳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8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恰当的护理援助,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出院后给予电话指导并定期上门探访.结果 实验组心力衰竭发作减少,治疗效果好.结论 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提高自我护理和家庭护理能力,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作者:李共梅;王安萍;王世会;李叶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