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荣;闵新文;郎明健;郭敏;张静
目的 评估左心室长轴缩短率(Longitudinal fractional shortening,LFS)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77例受检者分别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用斑点追踪技术计算LFS.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相关性,并比较二者测值的重复性.结果 LFS与双平面Simpson法测定的LVEF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0.839,P=0.000),并且LFS测量的重复性较好.LFS诊断心功能降低(LVEF<5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和92.2%.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的变异率分别为(4.1±5.7)%和(4.7±6.4)%.结论 LFS能准确、敏感的评估左室的收缩功能,且测量的重复性较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胥建君;李晨;饶莉;周璨;黄栎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48例,给予新活素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等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新活素治疗C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思泰;蒋涛;李德才;云红梅;李海洋;张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护理对单纯房室缺修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0例行择期手术的单纯房室缺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32 d,观察组为14.11 d;对照组的平均医疗费用为22176.88元,观察组为17782.69元;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为88.37分,观察组为95.26分;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2.77分,观察组为94.29分.两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服务品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永朝;林莉;肖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我院2D05年至2008年诊断的4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脏淀粉样变性表现为难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肢体低电压,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左室室壁厚度增加、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颗粒状心肌强回声等.结论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表现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活检检查有助诊断.
作者:崔凯军;蒋凌云;刘兴斌;姜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高龄患者应用经锁骨下静脉植入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85例患者,以51例高龄(≥75岁)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的中青年(≤60岁)患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心律失常类型、起搏模式、起搏参数,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高龄组与中青年组之间在心律失常构成方面有差异,高龄组患者的病窦综合征及房室传到阻滞多于中青年组,高龄组植入双腔起搏器少于中青年组.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是高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经锁骨下静脉起搏治疗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
作者:陈全福;张敏州;李凡;曹爱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5例7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结果 本组均治愈.其中6条大腿及踝部内侧出现片状淤血,13例有静脉炎反应,5例皮肤有约直径0.2 cm灼伤,4例小腿内侧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3个月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高住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是大隐静脉曲张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严想元;郭庆斌;陈杰;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例 患儿,男,13岁,因右前臂疼痛1个月、加重10天于2009年5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8℃,右前臂中上段皮温较高,压痛明显,局部无肿胀、瘘管及窦道.
作者:陈巍;唐中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痛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7倒),治疗组93例在常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用药1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8例,有效率83.8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9例,有效率71.13%(P<0.05).6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0例,有效率75.2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59例,有效率60.82%(P<0.05).12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49例,有效率50.52%(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提高高血压病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窭性心律维持率的作用.
作者:蒋少华;李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36例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B型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6例患者经过3~8天治疗后,12例疗效显著,20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及中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88.9%.CRRT治疗后患者血清CA125(P<0.05)、血浆BNP(P<0.01)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李正在;徐细平;冯小坚;潘港;龙胜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治疗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的经验.方法 采用带蒂软组织辩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治疗9例第一趾双侧缘复发生嵌甲患者,于患趾侧缘皮肤梭形切除,设计带蒂软组织瓣,将甲床侧缘从趾骨上剥离,用软组织瓣填塞其下,支撑甲床,使甲侧襞外翻,甲沟变浅,矫正其侧下翻畸形,而矫正再生甲板侧缘向软组织嵌入.结果 随访6个月~1年,9例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手术去除了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的病因,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岳山;赵海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乐玲;杨思芸;曾友志;赵光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红花注射液;对照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情况及动脉硬化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0.0%(35/50),总有效率96.0%(48/50);对照组显效率48.0%(24/50),总有效率为78.0%(39/5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踝臂指数(ABI)、心踝指数(CAVI)值、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作者:陈爱须;张丽;乔钦增;张瑞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1周左右伤口干洁,再二期行交锁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38例术后平均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1例因伤口感染,予伤口引流换药后骨折愈合,2例发生延迟愈合,予髓内钉及锁钉由静力性固定改为动力性固定及植骨后骨折愈合,1例骨折轻度成角,外观稍显畸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是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其术中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感染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曾可培;杨利;袁加斌;仙登沁;王新;李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物质信号传导通路对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培养的二至四代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标本;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内活性氧及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①加入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组的细胞增殖率、活性氧物质量、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增殖与活性氧物质的生成量、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成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67.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0-6mol/L时,促进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增殖、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的生成、细胞内的p22phox蛋白的表达,推测血管紧张素Ⅱ促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增殖作用部分机制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来实现.
作者:罗廷福;李家富;龚武田;刘全末;王胜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特异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8例患儿分为VMC组及正常对照组,各54例,分别检测患者的CTnT、hs-CRP、和CK-MB的水平.结果 VMC组CTnT、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后CTnT、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nT、hs-CRP、和CK-MB进行检测,能更准确诊断VMC.
作者:彭宗生;孟宪文;王明玲;张晓玲;王淑忠;张红;王艳芝;陈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2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继发孔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胸微创封堵术9例(A组),行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14例(B组).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23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A组1例术后3小时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B组1例术后胸腔内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伤口出现排骨蜡反应.A组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ICU时间、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B组(P<0.05).23例患者经1~10个月随访,均无死亡及残余分流.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胜中;丛伟;甘崇志;曾富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99例冠心病患者服用心元胶囊前后hs-CRP、心绞痛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hs-CRP由(20.39±8.42)mg/L改善为(6.37±2.21)mg/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元胶囊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94%,心电图总有效率达到76.8%.结论 心元胶囊对冠心病疗效明显,明显降低CRP,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张大勇;胡腾;刘思泰;王庆旭;唐焕君;胡波;李德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预后因素.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56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2%、48.1%和42%.放疗和放化疗的5、10年生存率分剐是60.1%、38.2%和50.2%、34.2%,没有统计学意义.达到和未达到CR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18.8%,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化疗与放疗相比较不能提高生存率.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罗杨坤;谭燕;郎锦义;彭瑛;王捷;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脾脏切除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脾肿大伴功能亢进、造血系统疾病、脾本身疾病的常规术式.但对于外伤脾破裂严重、有广泛紧密粘连、巨大脾脏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操作困难较大,如术中处理不当可并发腹腔再出血,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作者:于世良;肖辉;王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8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6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6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月~7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