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良;肖辉;王建
目的 模拟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的病理生理改变,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左室肥厚模型,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的改变.方法 将雄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方法:分离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后,在肾动脉上方约1 cm处,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狭窄(银夹内径0.7 mm),假手术组不用银夹缩窄,观察手术4周和8周后心肌肥厚指标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MI(‰)明显增加(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细胞排列不整齐.结论 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4周即已形成左室肥厚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较为理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肥厚模型.
作者:赵智明;张群燕;蔡辉;董晓蕾;赵凌杰;张永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48例,给予新活素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等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新活素治疗C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思泰;蒋涛;李德才;云红梅;李海洋;张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物质信号传导通路对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培养的二至四代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标本;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内活性氧及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①加入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组的细胞增殖率、活性氧物质量、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增殖与活性氧物质的生成量、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成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67.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0-6mol/L时,促进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增殖、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的生成、细胞内的p22phox蛋白的表达,推测血管紧张素Ⅱ促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增殖作用部分机制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来实现.
作者:罗廷福;李家富;龚武田;刘全末;王胜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mm.后处理技术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 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清;杨红玲;张连山;蒋代彬;杜涛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36例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B型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6例患者经过3~8天治疗后,12例疗效显著,20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及中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88.9%.CRRT治疗后患者血清CA125(P<0.05)、血浆BNP(P<0.01)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李正在;徐细平;冯小坚;潘港;龙胜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成都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成都社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9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运动训练与指导,并于训练后第4w、8w、12w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8w后,实验组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规律性的运动训练有助于缓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唐超;蔡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99例冠心病患者服用心元胶囊前后hs-CRP、心绞痛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hs-CRP由(20.39±8.42)mg/L改善为(6.37±2.21)mg/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元胶囊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94%,心电图总有效率达到76.8%.结论 心元胶囊对冠心病疗效明显,明显降低CRP,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张大勇;胡腾;刘思泰;王庆旭;唐焕君;胡波;李德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痛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7倒),治疗组93例在常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用药1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8例,有效率83.8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9例,有效率71.13%(P<0.05).6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0例,有效率75.2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59例,有效率60.82%(P<0.05).12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49例,有效率50.52%(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提高高血压病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窭性心律维持率的作用.
作者:蒋少华;李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研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mRNA表达及其受体蛋白的改变.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的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周后免疫组化法进行AT1受体蛋白染色,并用灰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造模8周时AT1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犬鼠所致心肌纤维化心肌ATl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发生改变,通过ATl下游信号通路传导作用,促进心肌纤维化.
作者:焦东东;赵凌杰;蔡辉;赵智明;郭郡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尿白蛋白.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18例,两支病变32例.结果 冠心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支以上病变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李斌;江汝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例 35岁,因上腹部及胸背部疼痛两个月,劳累后气促,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103次/min,收缩期及舒张期于胸骨左缘及心尖区均可闻及二级杂音,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P波高尖,P-R间期延长.胸部X线检查心影扩大以右心房部明显,呈类球形.
作者:王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孕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86名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对照组167例,分别采用不同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的14个心理问题.结果 对照组中只有5个问题起到干预作用(P<0.05),其他的9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而试验组有10个问题起到干预作用(P<0.05),其他的4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效果比较,10个心理问题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的4个问题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孕期妇女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症状,及时采用有效地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孕期妇女的心理障碍,提高孕期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许玉玲;王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儿童肥胖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5例单纯性儿童肥胖设为观察组,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栓测两组儿童的TNF-α、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酯(T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HOMA-IR、TC、TG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与HOMA-ISI、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 单纯性儿童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TNF-α与单纯性儿童肥胖的BMI、胰岛素抵抗、TC、TG等指标密切相关.TNF-α可作为一个潜在性的临床判断单纯性儿童肥胖生物学指标.
作者:佘志婉;童和平;薛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对护理人员转岗调离临床一线和辞职离院人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院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可供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作者: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纤溶酶组(56例)和小剂量尿激酶组(48例),溶栓分别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抗凝(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观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出血(黑便)、泌尿系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疗程第5d和第10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两组再通率及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PT过度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纤溶酶使用简便、安全性可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江华;刘明强;陈开;武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Tei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2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设为实验组,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超声测量并计算右室Tei指数,观察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52例患者中有16例具有典型肺心病心脏形态改变(A组),24例无典型右心形态改变,但合并有肺动脉高压(B组),12例无右心形态改变和肺动脉压增高(C组).各组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右室Tei指数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室Tei指数的测量可作为COPD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作者:熊峰;唐炯;罗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脾脏切除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脾肿大伴功能亢进、造血系统疾病、脾本身疾病的常规术式.但对于外伤脾破裂严重、有广泛紧密粘连、巨大脾脏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操作困难较大,如术中处理不当可并发腹腔再出血,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作者:于世良;肖辉;王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红花注射液;对照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情况及动脉硬化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0.0%(35/50),总有效率96.0%(48/50);对照组显效率48.0%(24/50),总有效率为78.0%(39/5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踝臂指数(ABI)、心踝指数(CAVI)值、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作者:陈爱须;张丽;乔钦增;张瑞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口服保肾壮骨汤与酮洛芬治疗痹证(腰椎增生性脊枉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2例给予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时照组206例,给予口服酮洛芬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上无差异性(P>0.05);但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为61.92%,对照组为33.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经为期1年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仅为6.4%,对照组为70%,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卢堃;李绍军;谯智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是近年心脏病领域涌现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在过去十年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未来的发展引人瞩目.
作者:曾智;陈玉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