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亚

关键词:人力配置, 护理,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对护理人员转岗调离临床一线和辞职离院人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院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可供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前后骨髓像分析

    目的 观察单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前后骨髓像、造血能否重建.方法 对22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骨髓穿刺抽吸涂片镜检;骨髓移植成功出层流室首次骨髓穿刺抽吸涂片;每月定期复查骨髓穿刺抽吸涂片镜检.同时观察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2张或2张以上.结果 22例患者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像全部达到正常,完全缓解.移植成功随访,其中6例患者随访中骨髓细胞出现少许病态造血现象,2例出现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余14例骨髓正常.结论 单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够使白血病和重型再障骨髓重建.造血重建恢复期可能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PRCA.

    作者:王平;彭贤贵;陈幸华;刘思恒;张曦;高蕾;高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痛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7倒),治疗组93例在常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用药1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8例,有效率83.8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9例,有效率71.13%(P<0.05).6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0例,有效率75.2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59例,有效率60.82%(P<0.05).12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49例,有效率50.52%(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提高高血压病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窭性心律维持率的作用.

    作者:蒋少华;李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休克患者直接血压和间接血压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休克患者直接血压和间接血压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1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直接血压和间接血压进行共150次测量,分析两种测量方法得出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之间的关系.结果 直接血压的收缩压高于间接血压测量结果,而舒张压在两种方法间相近.结论 休克患者间接血压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直接血压的真实水平.

    作者:温书敏;罗林丽;周良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调查报告

    目的 调查重庆建设集团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研究,以中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对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中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为20.1%,肥胖患病率42.6%,高血压为18%,高血糖为16.1%,高血脂为21.5%.高龄老年组的各项患病率均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 重庆建设集团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各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人群进行干预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者:代容;马剑飞;于长青;巫昌燕;李鸿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友病性关节病1例

    男,15岁.反复多关节肿痛伴皮下淤斑14余年,右膝关节外伤后肿痛10天入院.患儿6月大时因口腔出血不止就诊并确诊为甲型血友病.后反复发作双膝关节、髋关节无外伤情况下肿痛,约每年发作一次,入院输注新鲜血浆、冷沉淀,症状可缓解;偶伴牙龈少量出血,自行使用云南白药可止血.

    作者:闫力永;曾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MI患者急诊行PTCA加支架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时护士的配合技术.在术中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反应灵敏,配合默契,可以使急诊PTCA加支架术并发症减少,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吴志娟;刘彦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孕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孕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86名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对照组167例,分别采用不同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的14个心理问题.结果 对照组中只有5个问题起到干预作用(P<0.05),其他的9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而试验组有10个问题起到干预作用(P<0.05),其他的4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效果比较,10个心理问题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的4个问题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孕期妇女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症状,及时采用有效地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孕期妇女的心理障碍,提高孕期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许玉玲;王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FOLFOX 4方案治疗的观察护理

    目的 观察FOLFOX 4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3例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3例,总有效率为43.5%,10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50.0%,13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38.5%.全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0.4%,初治患者为40.0%,复治者为23.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多为Ⅰ度反应,有2例Ⅲ度反应,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少,仅2例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Ⅰ度末梢神经毒性反应亦常见.有1例Ⅱ度反应,无Ⅲ度反应发生.结论 FOLFOX 4方案是一高效低毒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和减少不良反应,让老年患者易于耐受,达到更好疗效.

    作者:汤晖;曾明丽;余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原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患者行LC,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A组,2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0例),监测气管插管后及气腹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①气管插管及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A组异丙酚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③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LC,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育红;王同猛;李宏文;尚安云;卫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8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6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6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月~7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大隐静脉曲张5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5例7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结果 本组均治愈.其中6条大腿及踝部内侧出现片状淤血,13例有静脉炎反应,5例皮肤有约直径0.2 cm灼伤,4例小腿内侧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3个月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高住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是大隐静脉曲张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严想元;郭庆斌;陈杰;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左室肥厚的观察

    目的 模拟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的病理生理改变,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左室肥厚模型,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的改变.方法 将雄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方法:分离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后,在肾动脉上方约1 cm处,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狭窄(银夹内径0.7 mm),假手术组不用银夹缩窄,观察手术4周和8周后心肌肥厚指标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MI(‰)明显增加(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细胞排列不整齐.结论 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4周即已形成左室肥厚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较为理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肥厚模型.

    作者:赵智明;张群燕;蔡辉;董晓蕾;赵凌杰;张永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利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方法 随机抽取阜康地区3所小学7~11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条件对象,对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探索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34份,回收有效答卷596份,阜康地区7~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27.1%,其中持续性变应性鼻炎40例(26.5%),间歇性变应性鼻炎111例(73.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遗传因素、居住环境、伴有支气管哮喘、药物及食物过敏均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阜康准东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较高,遗传因素和居住环境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黄雁萍;李纲;陈明;孙学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静滴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 女性,23岁,孕足月一胎,在行剖宫产术中静脉滴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20分钟后,出现心慌、气短,全身荨麻疹,随后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查体:神志不清,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BP 50/30mmHg.诊断:过敏性休克.

    作者:于翠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2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继发孔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胸微创封堵术9例(A组),行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14例(B组).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23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A组1例术后3小时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B组1例术后胸腔内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伤口出现排骨蜡反应.A组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ICU时间、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B组(P<0.05).23例患者经1~10个月随访,均无死亡及残余分流.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胜中;丛伟;甘崇志;曾富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红花注射液;对照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情况及动脉硬化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0.0%(35/50),总有效率96.0%(48/50);对照组显效率48.0%(24/50),总有效率为78.0%(39/5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踝臂指数(ABI)、心踝指数(CAVI)值、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作者:陈爱须;张丽;乔钦增;张瑞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制作的方法改进

    目的 改进全脑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48只成年的SD大鼠,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中氨基甲酸乙酯麻醉,1ml的0.5mm无菌注射器针头阻断双侧椎动脉,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苏木精-伊红(H.E)和TUNEL原位标记法检测海马回CAl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 全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为80%,在缺血再灌注组从再灌注后3小时开始明显减少,随时间的延长,锥体细胞数越来越少,到48小时后降到观察时间点的低数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四动脉阻断法,成功率高,继发性损伤脑干小,并发症少,元需特殊仪器,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张兴毅;韩江全;宋国林;阳生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治疗中静脉穿刺与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常见血管通路建立方法在血浆王换治疗中的应用优劣,以探讨为适合重型肝炎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方法 将62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随机分为直接血管穿刺组和股静脉置管组,两组各31人,各73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感染、管道阻塞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在出血、管道阻塞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方面,置管组与直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中,股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

    作者:熊苹苹;吴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学位课程、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位论文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作者:高蕾;陈幸华;孔佩艳;张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15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超导可视手术仪辅助下的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在临床中的差异.方法 观察组1520例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992例行传统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完全无痛,两组比较在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无痛可视人工流产在病员完全无痛情况下经阴道B超引导直接吸出孕囊,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文静;程小尧;陈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