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FOLFOX 4方案治疗的观察护理

汤晖;曾明丽;余春华

关键词:晚期胃癌, 老年, 化学治疗, 观察,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观察FOLFOX 4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3例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3例,总有效率为43.5%,10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50.0%,13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38.5%.全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0.4%,初治患者为40.0%,复治者为23.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多为Ⅰ度反应,有2例Ⅲ度反应,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少,仅2例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Ⅰ度末梢神经毒性反应亦常见.有1例Ⅱ度反应,无Ⅲ度反应发生.结论 FOLFOX 4方案是一高效低毒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和减少不良反应,让老年患者易于耐受,达到更好疗效.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奈比洛尔对冠心病人内皮勃起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观察第三代倍他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及第二代倍他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80名35~67岁稳定型冠心病病人.符合入选条件者随机分为奈比洛尔和美托洛尔组.服药1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炎症的相关指标及勃起功能的变化.结果 奈比洛尔组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服药前,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CRP(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服药前.两组之间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勃起功能明显好转.美托洛尔组内皮功能变化及炎症指标及勃起功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第三代倍他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对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及炎症反应作用.

    作者:宋巧凤;朱艳辉;陈荣花;刘春荣;赵楚敏;宋月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6例(狭窄≥50%,NASCET法测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26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有一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7例出现术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均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出现脑梗塞、TIA,术后随访6~12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作者:龙继发;王济良;杜鑫;彭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特异性标志物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特异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8例患儿分为VMC组及正常对照组,各54例,分别检测患者的CTnT、hs-CRP、和CK-MB的水平.结果 VMC组CTnT、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后CTnT、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nT、hs-CRP、和CK-MB进行检测,能更准确诊断VMC.

    作者:彭宗生;孟宪文;王明玲;张晓玲;王淑忠;张红;王艳芝;陈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表皮细胞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表皮细胞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白癜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临床实验方法,治疗组采用表皮移植术配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表皮细胞移植术治疗.三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32%.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他克莫司可以促进表皮黑色素的合成和迁移,表皮细胞移植术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王亚美;周小红;蒋荣德;张洪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脾切除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脾脏切除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脾肿大伴功能亢进、造血系统疾病、脾本身疾病的常规术式.但对于外伤脾破裂严重、有广泛紧密粘连、巨大脾脏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操作困难较大,如术中处理不当可并发腹腔再出血,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作者:于世良;肖辉;王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主动脉瓣四叶瓣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病例 35岁,因上腹部及胸背部疼痛两个月,劳累后气促,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103次/min,收缩期及舒张期于胸骨左缘及心尖区均可闻及二级杂音,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P波高尖,P-R间期延长.胸部X线检查心影扩大以右心房部明显,呈类球形.

    作者:王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护理在单纯房室缺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护理对单纯房室缺修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0例行择期手术的单纯房室缺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32 d,观察组为14.11 d;对照组的平均医疗费用为22176.88元,观察组为17782.69元;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为88.37分,观察组为95.26分;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2.77分,观察组为94.29分.两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服务品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永朝;林莉;肖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无创测量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改变,并具有和侵入性检查一样的指导治疗价值.本文对超声心动图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小庆;唐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莉;姜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始神经久胚层瘤治疗1例报告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为神经嵴衍生的原始性肿瘤.按照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现将我院遇到的pPNET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单纯性儿童肥胖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5例单纯性儿童肥胖设为观察组,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栓测两组儿童的TNF-α、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酯(T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HOMA-IR、TC、TG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与HOMA-ISI、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 单纯性儿童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TNF-α与单纯性儿童肥胖的BMI、胰岛素抵抗、TC、TG等指标密切相关.TNF-α可作为一个潜在性的临床判断单纯性儿童肥胖生物学指标.

    作者:佘志婉;童和平;薛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药品不良反应230例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乐玲;杨思芸;曾友志;赵光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纤溶酶组(56例)和小剂量尿激酶组(48例),溶栓分别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抗凝(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观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出血(黑便)、泌尿系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疗程第5d和第10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两组再通率及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PT过度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纤溶酶使用简便、安全性可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江华;刘明强;陈开;武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预后因素.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56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2%、48.1%和42%.放疗和放化疗的5、10年生存率分剐是60.1%、38.2%和50.2%、34.2%,没有统计学意义.达到和未达到CR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18.8%,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化疗与放疗相比较不能提高生存率.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罗杨坤;谭燕;郎锦义;彭瑛;王捷;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均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盐、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口服,5%葡萄糖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用法、疗程同前.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曲美他嗪、丹参川芎注射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功能及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且疗效可靠,易于耐受.

    作者:许白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L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126例成功实施二孔法LC,术后置管引流7例;手术时间25~80min,平均41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二孔法LC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美观、更符合微创外科观念的新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周刚;陈浩;张天锐;陈育平;李本海;石平川;陈传刚;杨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

    近年来随着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以及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普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开始下降.但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ACS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发生消化道大出血(GIB),这增加了患者死亡以及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是心脏科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复习了近年的相关文献,主要讨论ACS患者GIB的发生率、危险因素、GIB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GIB.

    作者:陈石;陈玉成;曾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一种提高病理切片质量的方法

    组织经石蜡包埋制成的蜡块,用切片机制成切片的过程称为石蜡切片法,是现在病理诊断常用的制作切片方法.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优质的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

    作者:周会芹;杨江辉;熊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巨大胃石症一例

    患者,女,15岁,学生,因上腹胀痛20余天入院.查体:腹平软、对称,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剑下部位压痛,可扪及约10×10cm2包块,质硬,活动度好,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大.B超示:胃腔内可见大小约14.5cm×8.0cm×6.0cm的强回声团--考虑胃石症;CT示:胃内见-与胃壁分离的较大团状影,考虑胃结石.

    作者:袁春梅;王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信号传导通路对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物质信号传导通路对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培养的二至四代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标本;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内活性氧及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①加入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组的细胞增殖率、活性氧物质量、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增殖与活性氧物质的生成量、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成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67.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0-6mol/L时,促进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增殖、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的生成、细胞内的p22phox蛋白的表达,推测血管紧张素Ⅱ促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增殖作用部分机制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来实现.

    作者:罗廷福;李家富;龚武田;刘全末;王胜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