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瓣四叶瓣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王玉生

关键词:主动脉瓣, 四叶瓣畸形, 三尖瓣, 下移畸形
摘要:病例 35岁,因上腹部及胸背部疼痛两个月,劳累后气促,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103次/min,收缩期及舒张期于胸骨左缘及心尖区均可闻及二级杂音,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P波高尖,P-R间期延长.胸部X线检查心影扩大以右心房部明显,呈类球形.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莉;姜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36例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B型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6例患者经过3~8天治疗后,12例疗效显著,20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及中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88.9%.CRRT治疗后患者血清CA125(P<0.05)、血浆BNP(P<0.01)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李正在;徐细平;冯小坚;潘港;龙胜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生素经验性使用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立即使用抗生素与不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效果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立即与不使用抗生素两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40例(72.7%)不用抗生素的患者均获得痊愈,14例(25.5%)立即使用抗生素也获得痊愈,1例疑似肺炎表原体肺炎收住院.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不给予抗生素与立即给予抗生素相比,临床效果相似.

    作者:李贱;梁晶晶;陈勃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00例与同期123例非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82%,心肌酶谱异常占76%,心电图异常者占52%,非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13%,心肌酶谱异常占11.3%,心电图异常者占5.7%(P<0.005).经大剂量维生素c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肌酶谱很快恢复正常,但心电图恢复较慢.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便发现心肌损害,及早防治.

    作者:王玲平;肖亚;王秋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5月有3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臆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目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共搭桥90支,平均每例2.8支(1~4支),动脉桥31支,静脉桥59支.手术时间72~195min,平均(125.3±57.4)min.术后24h引流量100~1200ml,平均(257.6±86.2)m1.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0~1600ml,平均(292.8±76.9)ml,其中10例患者未输人库血.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ICU入住时间(2.5±1.7)d,呼吸机辅助时间(18.4±10.5)h.术后平均住院(9.3±3.8)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OPCABG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特点,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作者:刘胜中;甘崇志;丛伟;曾富春;冯刚;王雪海;耕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MIRI家兔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及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分别预处理1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血清CK、LDH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淑贞;顾宇;张兰兰;杨艳梅;王小宇;刘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始神经久胚层瘤治疗1例报告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为神经嵴衍生的原始性肿瘤.按照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现将我院遇到的pPNET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心肌梗塞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在小儿极其少见,但其对患儿危害大,死亡率高这47%,且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前6个月.与成人不同,小儿心肌梗塞的病因较多样,如:川崎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心肌炎、心肌病及家族性高脂血症等,而很少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小儿心肌梗塞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休克、烦蹂、呕吐、腹痛,胸痛仅见于年长儿,63%发生于睡眠或休息时,37%病例无症状,这就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溶栓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现就其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段泓宇;王晓琴;华益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调查报告

    目的 调查重庆建设集团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研究,以中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对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中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为20.1%,肥胖患病率42.6%,高血压为18%,高血糖为16.1%,高血脂为21.5%.高龄老年组的各项患病率均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 重庆建设集团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各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人群进行干预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者:代容;马剑飞;于长青;巫昌燕;李鸿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临床上急需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方法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定量评价和介入治疗的筛选.自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使无创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张红梅;王庆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冠心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1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7%,肝功、心电图及血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吴小玉;许明芳;唐术平;李代挑;邱正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

    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是近年心脏病领域涌现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在过去十年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未来的发展引人瞩目.

    作者:曾智;陈玉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FOLFOX 4方案治疗的观察护理

    目的 观察FOLFOX 4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3例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3例,总有效率为43.5%,10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50.0%,13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38.5%.全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0.4%,初治患者为40.0%,复治者为23.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多为Ⅰ度反应,有2例Ⅲ度反应,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少,仅2例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Ⅰ度末梢神经毒性反应亦常见.有1例Ⅱ度反应,无Ⅲ度反应发生.结论 FOLFOX 4方案是一高效低毒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和减少不良反应,让老年患者易于耐受,达到更好疗效.

    作者:汤晖;曾明丽;余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藏族冠心病患者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心脏和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MPI)、颈动脉彩超(CAU)及超声心动图(UCG)对藏族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藏族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了颈动脉彩超、超声心动图、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资料.结果 核素心肌显像阳性检出率为75.0%(24/32),心脏彩超阳性检出率为59.3%(19/32),颈动脉彩超斑块阳性率为68.8%(22/32).核素显像与心脏彩超结果完全一致的为25例(78.1%).核素显像阳性及阴性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75%vs 50%(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0.82±0.17 vs 0.68±0.20(P<0.01).结论 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和心肌核素显像在诊断冠心病中,上述三种方法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且以腺苷负荷心肌显像的敏感性高.

    作者:邬云红;葛卫红;魏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原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患者行LC,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A组,2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0例),监测气管插管后及气腹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①气管插管及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A组异丙酚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③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LC,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育红;王同猛;李宏文;尚安云;卫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对社区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作用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成都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成都社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9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运动训练与指导,并于训练后第4w、8w、12w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8w后,实验组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规律性的运动训练有助于缓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唐超;蔡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口服保肾壮骨汤与酮洛芬治疗痹证(腰椎增生性脊枉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2例给予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时照组206例,给予口服酮洛芬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上无差异性(P>0.05);但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为61.92%,对照组为33.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经为期1年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仅为6.4%,对照组为70%,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卢堃;李绍军;谯智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1周左右伤口干洁,再二期行交锁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38例术后平均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1例因伤口感染,予伤口引流换药后骨折愈合,2例发生延迟愈合,予髓内钉及锁钉由静力性固定改为动力性固定及植骨后骨折愈合,1例骨折轻度成角,外观稍显畸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是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其术中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感染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曾可培;杨利;袁加斌;仙登沁;王新;李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8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6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6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月~7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静滴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例 女性,23岁,孕足月一胎,在行剖宫产术中静脉滴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20分钟后,出现心慌、气短,全身荨麻疹,随后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查体:神志不清,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BP 50/30mmHg.诊断:过敏性休克.

    作者:于翠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