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藏族冠心病患者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心脏和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比较

邬云红;葛卫红;魏玲

关键词:冠心病, 颈动脉彩超, 超声心动图, 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
摘要:目的 了解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MPI)、颈动脉彩超(CAU)及超声心动图(UCG)对藏族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藏族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了颈动脉彩超、超声心动图、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资料.结果 核素心肌显像阳性检出率为75.0%(24/32),心脏彩超阳性检出率为59.3%(19/32),颈动脉彩超斑块阳性率为68.8%(22/32).核素显像与心脏彩超结果完全一致的为25例(78.1%).核素显像阳性及阴性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75%vs 50%(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0.82±0.17 vs 0.68±0.20(P<0.01).结论 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和心肌核素显像在诊断冠心病中,上述三种方法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且以腺苷负荷心肌显像的敏感性高.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切除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脾脏切除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脾肿大伴功能亢进、造血系统疾病、脾本身疾病的常规术式.但对于外伤脾破裂严重、有广泛紧密粘连、巨大脾脏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操作困难较大,如术中处理不当可并发腹腔再出血,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作者:于世良;肖辉;王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58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24h血清hs-CRP的变化;并对UAP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以评价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与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 UAP组术后24h血清hs-CRP浓度与术前的差值高于对照组[(1.08±0.89)mg/L:(0.36±0.29)mg/L,t=7.483,P=0.000];PCI术后血清hs-CRP≥3.0 mg/L的UAP患者1年内首次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高于hs-CRP<3.0 mg/L者(x2=1.267,P=0.260).结论 PCI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UAP患者1年内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黄宗燕;林英忠;伍广伟;刘伶;王孟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00例与同期123例非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82%,心肌酶谱异常占76%,心电图异常者占52%,非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发生率达13%,心肌酶谱异常占11.3%,心电图异常者占5.7%(P<0.005).经大剂量维生素c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肌酶谱很快恢复正常,但心电图恢复较慢.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心肌酶谱异常,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便发现心肌损害,及早防治.

    作者:王玲平;肖亚;王秋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主动脉瓣四叶瓣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病例 35岁,因上腹部及胸背部疼痛两个月,劳累后气促,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103次/min,收缩期及舒张期于胸骨左缘及心尖区均可闻及二级杂音,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P波高尖,P-R间期延长.胸部X线检查心影扩大以右心房部明显,呈类球形.

    作者:王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MI患者急诊行PTCA加支架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时护士的配合技术.在术中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反应灵敏,配合默契,可以使急诊PTCA加支架术并发症减少,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吴志娟;刘彦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纤溶酶组(56例)和小剂量尿激酶组(48例),溶栓分别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抗凝(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观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出血(黑便)、泌尿系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疗程第5d和第10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两组再通率及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PT过度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纤溶酶使用简便、安全性可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江华;刘明强;陈开;武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受体)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主要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作用,起着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水盐代谢,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凋亡等作用,这些作用提示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功能的平衡稳定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利荣;和姬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始神经久胚层瘤治疗1例报告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为神经嵴衍生的原始性肿瘤.按照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现将我院遇到的pPNET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对护理人员转岗调离临床一线和辞职离院人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院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可供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作者: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的特点,根据MBPS差值,将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n=30),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n=32),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 MBPS组LV-MI明显高于NMBPS组(P<0.01),且其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均明显高于NMBPS组(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促进了左心室肥厚的发展.

    作者:张秋实;周智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快大学附属医院发展的几点思考

    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学、医疗、科研三重任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附属医院要发展必须顺应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和教育事业前进步伐,通过确立科教兴院战略、加强龙头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教学质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做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多学科发展,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走向高效有序的运转轨道.

    作者:马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我院2D05年至2008年诊断的4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脏淀粉样变性表现为难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肢体低电压,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左室室壁厚度增加、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颗粒状心肌强回声等.结论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表现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活检检查有助诊断.

    作者:崔凯军;蒋凌云;刘兴斌;姜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积累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经验.方法 选择37例喘息症状不明显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抗炎、吸氧、ACEI或ARB、利尿剂、洋地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观察心衰治疗效果.结果 37例患者显效14例(37.8%);有效22例(59.5%);无效1例(2.7%).总有效率97.3%.未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 卡维地洛对于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痛患者的心衰治疗有明显效果并安全可靠.

    作者:汤国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预后因素.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56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2%、48.1%和42%.放疗和放化疗的5、10年生存率分剐是60.1%、38.2%和50.2%、34.2%,没有统计学意义.达到和未达到CR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18.8%,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化疗与放疗相比较不能提高生存率.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罗杨坤;谭燕;郎锦义;彭瑛;王捷;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的MSCTA成像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mm.后处理技术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 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清;杨红玲;张连山;蒋代彬;杜涛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孕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孕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86名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对照组167例,分别采用不同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的14个心理问题.结果 对照组中只有5个问题起到干预作用(P<0.05),其他的9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而试验组有10个问题起到干预作用(P<0.05),其他的4个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效果比较,10个心理问题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的4个问题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孕期妇女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症状,及时采用有效地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孕期妇女的心理障碍,提高孕期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许玉玲;王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临床上急需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方法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定量评价和介入治疗的筛选.自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使无创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张红梅;王庆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99例冠心病患者服用心元胶囊前后hs-CRP、心绞痛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hs-CRP由(20.39±8.42)mg/L改善为(6.37±2.21)mg/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元胶囊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94%,心电图总有效率达到76.8%.结论 心元胶囊对冠心病疗效明显,明显降低CRP,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张大勇;胡腾;刘思泰;王庆旭;唐焕君;胡波;李德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单纯性儿童肥胖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5例单纯性儿童肥胖设为观察组,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栓测两组儿童的TNF-α、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酯(TG)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HOMA-IR、TC、TG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与HOMA-ISI、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 单纯性儿童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TNF-α与单纯性儿童肥胖的BMI、胰岛素抵抗、TC、TG等指标密切相关.TNF-α可作为一个潜在性的临床判断单纯性儿童肥胖生物学指标.

    作者:佘志婉;童和平;薛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口服保肾壮骨汤与酮洛芬治疗痹证(腰椎增生性脊枉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2例给予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时照组206例,给予口服酮洛芬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上无差异性(P>0.05);但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为61.92%,对照组为33.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经为期1年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仅为6.4%,对照组为70%,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卢堃;李绍军;谯智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