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陈幸华;孔佩艳;张曦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乐玲;杨思芸;曾友志;赵光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FOLFOX 4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3例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3例,总有效率为43.5%,10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50.0%,13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38.5%.全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0.4%,初治患者为40.0%,复治者为23.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多为Ⅰ度反应,有2例Ⅲ度反应,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少,仅2例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Ⅰ度末梢神经毒性反应亦常见.有1例Ⅱ度反应,无Ⅲ度反应发生.结论 FOLFOX 4方案是一高效低毒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和减少不良反应,让老年患者易于耐受,达到更好疗效.
作者:汤晖;曾明丽;余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G-CSF注射组,于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前24h及术后6天给予GCSF 10μg/(kg·d)皮下注射;时照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体外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FITC-UEA-1及Dil-acLDL的表达.心梗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作HE病理染色,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另设假手术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结果 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Dil-acLDL+、FITC-UEA-1+,实验组EPCs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梗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外周血MNC中可成功地培养出EPCs,G-CSF可促进EPCs的动员.②G-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亚荣;闵新文;郎明健;郭敏;张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分别预处理1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血清CK、LDH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淑贞;顾宇;张兰兰;杨艳梅;王小宇;刘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全脑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48只成年的SD大鼠,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中氨基甲酸乙酯麻醉,1ml的0.5mm无菌注射器针头阻断双侧椎动脉,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苏木精-伊红(H.E)和TUNEL原位标记法检测海马回CAl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 全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为80%,在缺血再灌注组从再灌注后3小时开始明显减少,随时间的延长,锥体细胞数越来越少,到48小时后降到观察时间点的低数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四动脉阻断法,成功率高,继发性损伤脑干小,并发症少,元需特殊仪器,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张兴毅;韩江全;宋国林;阳生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超导可视手术仪辅助下的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在临床中的差异.方法 观察组1520例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992例行传统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完全无痛,两组比较在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无痛可视人工流产在病员完全无痛情况下经阴道B超引导直接吸出孕囊,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文静;程小尧;陈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加红花注射液;对照组50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情况及动脉硬化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0.0%(35/50),总有效率96.0%(48/50);对照组显效率48.0%(24/50),总有效率为78.0%(39/5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踝臂指数(ABI)、心踝指数(CAVI)值、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作者:陈爱须;张丽;乔钦增;张瑞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是近年心脏病领域涌现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在过去十年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未来的发展引人瞩目.
作者:曾智;陈玉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心肾综合征分级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依据病情轻重、药物治疗反应,分别给与1强化口服药物治疗、2强化静脉药物治疗、3血液净化治疗共3级治疗,低级无效的则升级治疗.结果 采取分级治疗,多数患者心肾功能有改善.34例好转,(其中明显好转25例,好转9例),1例死亡.其中3例患者主要使用口服药物治疗,27例患者采取了强化静脉药物治疗,5例患者采取了血液净化治疗.结论 心肾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分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
作者:胡宏德;殷敏信;付华;俞诗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有症状冠心病,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其应用.冠脉内支架的应用使再狭窄率有所下降,但是再狭窄的防治仍然是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以普罗布考和西洛他唑为代表的少数药物,临床试验证实其防治再狭窄作用显著,可望成为裸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重要辅助措施.本文综述再狭窄防治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了解再狭窄的防治途径.
作者:苏华科;宋耀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冠脉支架术的611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n=424)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n=187).两组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短1个月,31.8%超过12个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随访结束.比较两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抗血小板副作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发生76例心血管事件(死亡15例,心肌梗死10例、靶血管再通治疗45例,卒中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生25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8例,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通治疗14例,卒中2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负荷量差异有显著性,联合应用超过12个月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抗血小板副作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安全、有效,可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抗血小板药物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作者:熊日成;向定成;俞宙;邱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单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前后骨髓像、造血能否重建.方法 对22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骨髓穿刺抽吸涂片镜检;骨髓移植成功出层流室首次骨髓穿刺抽吸涂片;每月定期复查骨髓穿刺抽吸涂片镜检.同时观察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2张或2张以上.结果 22例患者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像全部达到正常,完全缓解.移植成功随访,其中6例患者随访中骨髓细胞出现少许病态造血现象,2例出现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余14例骨髓正常.结论 单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够使白血病和重型再障骨髓重建.造血重建恢复期可能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PRCA.
作者:王平;彭贤贵;陈幸华;刘思恒;张曦;高蕾;高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组织经石蜡包埋制成的蜡块,用切片机制成切片的过程称为石蜡切片法,是现在病理诊断常用的制作切片方法.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优质的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
作者:周会芹;杨江辉;熊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立即使用抗生素与不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效果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立即与不使用抗生素两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40例(72.7%)不用抗生素的患者均获得痊愈,14例(25.5%)立即使用抗生素也获得痊愈,1例疑似肺炎表原体肺炎收住院.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不给予抗生素与立即给予抗生素相比,临床效果相似.
作者:李贱;梁晶晶;陈勃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2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继发孔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胸微创封堵术9例(A组),行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14例(B组).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23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A组1例术后3小时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B组1例术后胸腔内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伤口出现排骨蜡反应.A组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ICU时间、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B组(P<0.05).23例患者经1~10个月随访,均无死亡及残余分流.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胜中;丛伟;甘崇志;曾富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学位课程、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位论文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作者:高蕾;陈幸华;孔佩艳;张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5例7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结果 本组均治愈.其中6条大腿及踝部内侧出现片状淤血,13例有静脉炎反应,5例皮肤有约直径0.2 cm灼伤,4例小腿内侧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3个月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高住结扎加腔内微波治疗是大隐静脉曲张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严想元;郭庆斌;陈杰;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关系.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6例进行动态血压检测,按动态PP分为24h平均PP<40mmHg组(PP1组,n=66)、24h平均PP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n=67)、24h平均PP>60mmHg组(PP3组,n=63)、正常对照组(n=30).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用免疫吸附法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血浆CRP、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相关分析.结果 血浆CRP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随PP增高而进一步升高,动态PP与血浆CRP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低,随PP增高而进一步降低,动态PP与血清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 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郭永辉;赵楚敏;宋月霞;张晓民;刘春荣;赵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48例,给予新活素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等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新活素治疗C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思泰;蒋涛;李德才;云红梅;李海洋;张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口服保肾壮骨汤与酮洛芬治疗痹证(腰椎增生性脊枉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2例给予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时照组206例,给予口服酮洛芬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上无差异性(P>0.05);但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为61.92%,对照组为33.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经为期1年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仅为6.4%,对照组为70%,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卢堃;李绍军;谯智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