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熊日成;向定成;俞宙;邱健

关键词:息性冠脉综合征, 支架, 抗血小板药, 有效与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冠脉支架术的611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n=424)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n=187).两组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短1个月,31.8%超过12个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随访结束.比较两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抗血小板副作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发生76例心血管事件(死亡15例,心肌梗死10例、靶血管再通治疗45例,卒中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生25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8例,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通治疗14例,卒中2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负荷量差异有显著性,联合应用超过12个月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抗血小板副作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安全、有效,可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抗血小板药物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

    目的 通过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研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mRNA表达及其受体蛋白的改变.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的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周后免疫组化法进行AT1受体蛋白染色,并用灰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造模8周时AT1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犬鼠所致心肌纤维化心肌ATl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发生改变,通过ATl下游信号通路传导作用,促进心肌纤维化.

    作者:焦东东;赵凌杰;蔡辉;赵智明;郭郡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梗阻18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肠梗阻183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83例,与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100例对比,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再发肠梗阻的时间对比.结果 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结论 腹腔镜手术松解肠粘连可以减少再发粘连,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对于广泛、致密的粘连不能作为腹腔镜手术松解的适应证.

    作者:汪启斌;张笃;马芷琴;董荣坤;袁波;王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无创测量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改变,并具有和侵入性检查一样的指导治疗价值.本文对超声心动图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小庆;唐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莉;姜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脏刀刺伤急诊抢救成功1例

    病例 男,28岁,因被刀刺伤左胸部,于2009年1月1日18:40由120接入我科行急诊抢救.入院时患者已呈深昏迷离,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测不到,各种反射微弱.

    作者:钟兴波;刘波;史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36例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B型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6例患者经过3~8天治疗后,12例疗效显著,20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及中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88.9%.CRRT治疗后患者血清CA125(P<0.05)、血浆BNP(P<0.01)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CRRT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李正在;徐细平;冯小坚;潘港;龙胜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我院2D05年至2008年诊断的4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脏淀粉样变性表现为难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肢体低电压,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左室室壁厚度增加、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颗粒状心肌强回声等.结论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表现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活检检查有助诊断.

    作者:崔凯军;蒋凌云;刘兴斌;姜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指导24例继发孔型ASD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24例患者全部成功封堵,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对ASD封堵的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封堵器置放及释放过程,术后观察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稳定,有无残余分流,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和功能等,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振林;徐琴;韩江涛;康域;唐磊;鹿文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表皮细胞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表皮细胞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白癜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临床实验方法,治疗组采用表皮移植术配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表皮细胞移植术治疗.三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32%.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他克莫司可以促进表皮黑色素的合成和迁移,表皮细胞移植术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王亚美;周小红;蒋荣德;张洪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始神经久胚层瘤治疗1例报告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为神经嵴衍生的原始性肿瘤.按照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现将我院遇到的pPNET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原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患者行LC,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A组,2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0例),监测气管插管后及气腹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①气管插管及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A组异丙酚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③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LC,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育红;王同猛;李宏文;尚安云;卫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利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方法 随机抽取阜康地区3所小学7~11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条件对象,对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探索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34份,回收有效答卷596份,阜康地区7~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27.1%,其中持续性变应性鼻炎40例(26.5%),间歇性变应性鼻炎111例(73.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遗传因素、居住环境、伴有支气管哮喘、药物及食物过敏均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阜康准东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较高,遗传因素和居住环境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黄雁萍;李纲;陈明;孙学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G-CSF注射组,于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前24h及术后6天给予GCSF 10μg/(kg·d)皮下注射;时照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体外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FITC-UEA-1及Dil-acLDL的表达.心梗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作HE病理染色,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另设假手术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结果 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Dil-acLDL+、FITC-UEA-1+,实验组EPCs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梗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外周血MNC中可成功地培养出EPCs,G-CSF可促进EPCs的动员.②G-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亚荣;闵新文;郎明健;郭敏;张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预后因素.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56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2%、48.1%和42%.放疗和放化疗的5、10年生存率分剐是60.1%、38.2%和50.2%、34.2%,没有统计学意义.达到和未达到CR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18.8%,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化疗与放疗相比较不能提高生存率.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罗杨坤;谭燕;郎锦义;彭瑛;王捷;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对护理人员转岗调离临床一线和辞职离院人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院护理人力配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可供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作者: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临床上急需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方法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定量评价和介入治疗的筛选.自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使无创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张红梅;王庆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6例(狭窄≥50%,NASCET法测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26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有一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7例出现术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均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出现脑梗塞、TIA,术后随访6~12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作者:龙继发;王济良;杜鑫;彭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积累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经验.方法 选择37例喘息症状不明显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抗炎、吸氧、ACEI或ARB、利尿剂、洋地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观察心衰治疗效果.结果 37例患者显效14例(37.8%);有效22例(59.5%);无效1例(2.7%).总有效率97.3%.未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 卡维地洛对于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痛患者的心衰治疗有明显效果并安全可靠.

    作者:汤国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冠脉支架术的611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n=424)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n=187).两组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短1个月,31.8%超过12个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随访结束.比较两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抗血小板副作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发生76例心血管事件(死亡15例,心肌梗死10例、靶血管再通治疗45例,卒中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生25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8例,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通治疗14例,卒中2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负荷量差异有显著性,联合应用超过12个月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抗血小板副作用(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安全、有效,可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抗血小板药物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作者:熊日成;向定成;俞宙;邱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UAER分成三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30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20 200μg/min)35例,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35例,测量患者血脂、体重指数.结果 各组阃年龄、性别、BMI、血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病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量蛋白尿组CRP值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临床蛋白尿组CRP值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和微量蛋白尿组(P<0.05).CPR与UAER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 CRP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包曹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