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兴波;刘波;史忠
病例 35岁,因上腹部及胸背部疼痛两个月,劳累后气促,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103次/min,收缩期及舒张期于胸骨左缘及心尖区均可闻及二级杂音,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P波高尖,P-R间期延长.胸部X线检查心影扩大以右心房部明显,呈类球形.
作者:王玉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全脑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48只成年的SD大鼠,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中氨基甲酸乙酯麻醉,1ml的0.5mm无菌注射器针头阻断双侧椎动脉,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苏木精-伊红(H.E)和TUNEL原位标记法检测海马回CAl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 全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为80%,在缺血再灌注组从再灌注后3小时开始明显减少,随时间的延长,锥体细胞数越来越少,到48小时后降到观察时间点的低数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四动脉阻断法,成功率高,继发性损伤脑干小,并发症少,元需特殊仪器,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张兴毅;韩江全;宋国林;阳生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预后因素.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56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2%、48.1%和42%.放疗和放化疗的5、10年生存率分剐是60.1%、38.2%和50.2%、34.2%,没有统计学意义.达到和未达到CR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18.8%,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化疗与放疗相比较不能提高生存率.B症状,颈淋巴结肿大及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罗杨坤;谭燕;郎锦义;彭瑛;王捷;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1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7%,肝功、心电图及血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吴小玉;许明芳;唐术平;李代挑;邱正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心肾综合征分级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依据病情轻重、药物治疗反应,分别给与1强化口服药物治疗、2强化静脉药物治疗、3血液净化治疗共3级治疗,低级无效的则升级治疗.结果 采取分级治疗,多数患者心肾功能有改善.34例好转,(其中明显好转25例,好转9例),1例死亡.其中3例患者主要使用口服药物治疗,27例患者采取了强化静脉药物治疗,5例患者采取了血液净化治疗.结论 心肾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分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
作者:胡宏德;殷敏信;付华;俞诗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学位课程、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位论文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作者:高蕾;陈幸华;孔佩艳;张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的特点,根据MBPS差值,将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n=30),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n=32),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 MBPS组LV-MI明显高于NMBPS组(P<0.01),且其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均明显高于NMBPS组(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促进了左心室肥厚的发展.
作者:张秋实;周智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痛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7倒),治疗组93例在常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用药1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8例,有效率83.8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9例,有效率71.13%(P<0.05).6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0例,有效率75.2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59例,有效率60.82%(P<0.05).12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49例,有效率50.52%(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提高高血压病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窭性心律维持率的作用.
作者:蒋少华;李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8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6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6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月~7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mm.后处理技术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 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清;杨红玲;张连山;蒋代彬;杜涛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总结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时护士的配合技术.在术中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反应灵敏,配合默契,可以使急诊PTCA加支架术并发症减少,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吴志娟;刘彦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48例,给予新活素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等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新活素治疗C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思泰;蒋涛;李德才;云红梅;李海洋;张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脾脏切除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脾肿大伴功能亢进、造血系统疾病、脾本身疾病的常规术式.但对于外伤脾破裂严重、有广泛紧密粘连、巨大脾脏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操作困难较大,如术中处理不当可并发腹腔再出血,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作者:于世良;肖辉;王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心脏科病人病情变化及夜间失眠情况与探视有无明显关系.方法 对我科687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与无限制探视时,病人病情变化及夜间失眠例数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是否严格限制探视,执行必要的探视管理,病人的病情变化人次数及失眠人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严格执行心脏科探视制度,并改善探视的方式制度,可以有效地稳定病情和减少失眠人次.
作者:李红;徐艳;朱桂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学、医疗、科研三重任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附属医院要发展必须顺应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和教育事业前进步伐,通过确立科教兴院战略、加强龙头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教学质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做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多学科发展,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走向高效有序的运转轨道.
作者:马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口服保肾壮骨汤与酮洛芬治疗痹证(腰椎增生性脊枉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2例给予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时照组206例,给予口服酮洛芬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上无差异性(P>0.05);但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比较,治疗组为61.92%,对照组为33.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经为期1年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仅为6.4%,对照组为70%,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口服保肾壮骨汤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卢堃;李绍军;谯智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骨盆肿瘤手术切除后植骨重建骨盆环稳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结合植骨重建骨盆环的方法治疗30例骨盆骨肿瘤患者,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术后植骨愈合时间,并对功能和治疗方案进行评定.结果 手术时间2.0~4.5h,平均3.0h.术中出血量为1500~6000ml,平均2500ml.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无坐骨神经、股神经损伤症状,植骨均愈合良好,植骨愈合时间3.5~7.0个月,平均4.0个月;无排异反应,无迟发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发生;肿瘤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2例,死亡4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骨盆肿瘤切除后行植骨骨盆环重建,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效果满意.骨盆肿瘤切除植骨重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骨盆重建方法.
作者:普琪;张仲子;熊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FOLFOX 4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3例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3例,总有效率为43.5%,10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50.0%,13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38.5%.全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0.4%,初治患者为40.0%,复治者为23.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多为Ⅰ度反应,有2例Ⅲ度反应,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少,仅2例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Ⅰ度末梢神经毒性反应亦常见.有1例Ⅱ度反应,无Ⅲ度反应发生.结论 FOLFOX 4方案是一高效低毒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和减少不良反应,让老年患者易于耐受,达到更好疗效.
作者:汤晖;曾明丽;余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超导可视手术仪辅助下的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在临床中的差异.方法 观察组1520例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992例行传统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完全无痛,两组比较在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无痛可视人工流产在病员完全无痛情况下经阴道B超引导直接吸出孕囊,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文静;程小尧;陈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临床上急需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方法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定量评价和介入治疗的筛选.自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使无创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张红梅;王庆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