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永;张麟燕;赵瑜;王平;廖秀清;谢才毅;熊仁平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高低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从收治的136例AP中,分检出高脂血症性AP 37例,其中重症AP 11例、轻症AP 26倒.比较两型血脂高低与AP发病的关系.结果轻症AP甘油三脂范围(14.13±2.14)mmol/L,重症AP甘油三脂范围(20.59±2.8)mmol/L,重症AP血脂显著高于轻症AP血脂(P<0.01).结论 血脂浓度与发病严重程度有关.AP患者病前和病中降低血脂可减少AP及重症AP的发生,也有益AP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周晓睛;杜宗汉;陈福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加外痔剥离术治疗Ⅲ、Ⅳ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5例应用PPH加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52倒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现察两组治疗效果、术后24h内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术后24h内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PH加外痔刺离术治疗Ⅲ、Ⅳ度脱垂痔,具有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罗京艺;陈海清;朱东华;尚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时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4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行走距离平均增加50%,疼痛分数平均下降2分(0~4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疾病伴腰椎不稳的手术结果表明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微波;张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与及解决办法.方法 对1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28例,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4孔法行LC.结果 14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中转开腹.结论 急性胆囊炎在发病72h内行LC是安全有效的,即使发病72h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外科医师仍可顺利完成手术.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认真仔细探作,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急性胆囊炎行LC是切实有效的.
作者:陈果;袁艺;杜玲;王玉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术后消化道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收治消化道癌患者72例,术后采用L-OHP 130 mg/m2,静滴2小时.1~5天LV 200 mg/m2,静滴2小时,5-Fu 500 mg/m2,静滴4小时.每月重复1次,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8例(11%),部分缓解(PR)40例(55.7%),无变化(NC)24例(33.3%),总有效率66.7%.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及恶心、呕吐.结论 L-OHP联合5-Fu、LV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朝江;崔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71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痛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夜间和24h血压以及血压负荷,诊室血压和脉压变化,评价不同血压测量参数和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24 h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脉压显著相关;颈总动脉斑块与夜间脉压、夜间舒张压负荷显著相关;普通诊室测量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受损关系没有显着性.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定血压的危害和指导高血压痛的治疗.
作者:高文谦;朱平;郭豫涛;冯全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息内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r factor κB,NF-κB)的活化对IL-1a转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取32例确诊为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以其中的14例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作对照,用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用RT-PCR检测IL-1a mRNA的表达,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组织中IL-1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呈显著正相关(r=0.777,P<0.01).结论 IL-1a是鼻息肉中NF-κB激活后所分泌的重要的细胞因子,NF-κB和IL-1a引起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作者:王朝永;张麟燕;赵瑜;王平;廖秀清;谢才毅;熊仁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40例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暴露以锐器伤为主31例,占77.5%,血液体液喷溅3例占7.5%,不完整皮肤粘膜接触6例,占15%.4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 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减低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陈红岩;唐玉分;武春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F组使用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HR、SpO2、MAP值,并现察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R组和F组MAP和HR均下降,R组下降幅度大于F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R组麻醉深度明显少于F组(P<0.05),拔管后5 min,R组MAP和HR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呼吸恢复快.
作者:曾凡玲;丁汉琳;李明强;吴树宁;周立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夏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穿刺细菌培养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24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呈蜂窝或网格状、线条状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 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多样,但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作者:刘玥;邹文远;胡承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0例正常组和198例肝病组进行血清AF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伴腹水、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水平非常地高于正常组(P<0.01),后经治疗后AFP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无腹水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血管瘤组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对血清中AFP的检测不仅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而且是监测肝病活动的一个较好指标,对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电切术的护理配合价值.方法 对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系统、整体护理,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50倒患者,49倒手术成功,经配合系统、整体治疗护理,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对保证前列腺增生症微创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定珍;刘启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例Ⅰ a~Ⅱ b期行腹腔镜下官颈癌根治术患者与同期33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莉;刘志苏;王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切口不同的包扎方法 对切口愈合过程的效果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包皮环切惠儿400例,现察组和常规组各200例两组术后切口不同的包扎方法 ,比较术后的切口疼痛、红肿,换药时拆除纱布时间、患儿舒适度、家长满意度等.结果现察组(新法组)较常规组术后换药时拆除纱布时间短3~6 min,P<0.02.疼痛度中重度疼痛较常规组低36%,P<0.01.包皮红肿重度较常规组低11.7%,P<0.02.切口渗血情况较常规组低73%.P<0.02.家长满意度高2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方法 及其相关护理措施效果好,切口愈合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素珍;郑桂芳;刘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激素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激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惠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丢失.结论 激素联合阿魂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高粘状态,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冯江超;张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PSOI量表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8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8O%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睡眠行为障碍,影响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心理、生理、医源性等方面.结论 80%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差,应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正确服用催眠药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丹;张建林;杨佩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贵州布依族、汉族居住地成年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罗句县布依族、汉族地区801例2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清抗-HpIgG、IgM检测,并采用问卷方式记录与HP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IgG的阳性率为56.4%,IgM阳性率为29.2%,总感染率为68.7%,男女两性阳性率差异无显著,均随着年龄而增高(P<0.05);布依族、汉族感染率无差异.居住农村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饮用河水和生水明显高于饮用井水、自来水和饮用开水.多因素logistic后筛选出年龄,居住农村,饮用生水、吸烟、文化程度,月收入,饲养家畜(禽)为HP感染的7个重要流行因素.结论 贵州罗句县布依族、汉族地区是HP感染的高发地区;布依族、汉族感染率元差异;饮水和不发达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造成该地区HP高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罗锦斌;周力;陈晓琴;龙瑞银;冯世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辁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136例CVT患者的短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CVT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36例CVT患者中治愈45倒,好转62例,无效29例,其中死亡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实质病变、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颅内压≥400 mm H2O、双侧横窦血栓以及直窦血栓是提示C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精神障碍和颅内深静脉系统血栓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倾向.多变量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 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橙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VT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急性期死亡率为1.5%,78.7%的患者可缓解.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 mm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须瑞;蒲传强;田成林;杨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组3组.TNBS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白头翁组予以白头翁醇提物水溶液(2g/kg·d)2mL灌肠.于第8天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MMP3-mRNA的表达.结果相比模型组,白头翁组大鼠结肠粘膜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TNF-α含量、NF-κB p65的表达、MMP3-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1或P<0.05),而IL-10含量增高(P<0.01);MMP3-mRNA的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7.P<0.01).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对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MP3-mRNA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平衡细胞因子网络等实现的.
作者:张文远;程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侧重症心脏辩膜痛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辩置援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 对重症心脏辩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圉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柳尧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