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勇
目的 总结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认识.方法 对3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经补钾及同时治疗甲亢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需积极补钾,同时规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避免复发.
作者:范德先;谢永福;何国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的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每组50例.CSEA组经L2-3穿刺,珠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2.0ml,注射速度控制在20~30s.仰卧位后调节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EA组也经L2-3进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cm,常规注入2%利多卡因实验量3~5ml,之后注入2%利多卡因5~8ml,尽可能使手术开始前痛觉阻滞上限迭T7水平.术中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产妇SpO2均维持在95%以上,HR、SBP、DBP的变化两组间相近;麻醉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CSEA组明显快于EA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间相近,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结论 CSEA组起效迅速,阻滞完善,麻醉效果优于EA组,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是剖宫产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耿启忠;黄小玲;李兰洋;任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例男,44岁,因摔伤后腰部疼痛、活动受限12小时就诊.人院前12小时行走时不慎跌入深沟,伤后即感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双下肢麻木,疼痛.查体见腰骶部压痛明显,双下肢膝以下皮肤感觉减退,伴麻木感,双髋及双膝屈伸肌力均为5级,右足背伸及跖屈力为2~3级;左足背伸及跖屈力为0~1级.
作者:班开洪;王庆华;黄敬;肖巍;刘微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87例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OC组1146例与LC组1141例,对两组术式的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切口脂肪液化、术后镇痛药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与康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胆管损伤OC组1例,LC组2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OC与LC均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病变的手术选择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镇痛需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与康复时间及切口脂肪液化等方面,LC较OC更具优越性,适宜LC的患者,应首选LC方式;但对粘连重、需充分暴露术野者,仍应选用OC方式.
作者:王文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Ⅰ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Ⅰ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LC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结论 急性结石嵌须性胆囊炎行Ⅰ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建昌;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锁骨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36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功能:优23例,良12例,尚可1例.结论 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疗效满意,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靠,优于其它固定方法,有利于骨折愈合,肩部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霍玉雄;舒忠贵;黄跃;李开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石油职工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制定健康保健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及周边地区7810名石油职工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体检无异常发现者2343人,占30%;有一项或以上阳性结果者5467人,占70%;排在前位的异常发现依次是超重、肥胖2812例(36%)、脂代谢异常2733例(35%)、高血压1562例(20%)、脂肪肝1250例(16%)、高血糖703例(9%).结论 石油职工中超重、肥胖者多,高脂血症、高血压痛、高血糖等慢性病发病率高,是危害其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职工健康意识和预防慢性病的能力.
作者:王亮;王龙益;韩旭;吕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我科2006年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5例,测定血清尿酸、肌酐、血糖、血脂、血压,与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为条件危险因素,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痛、高脂血症时与其相关性更为显著.
作者:周光文;范池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痛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有相近.方法 共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三组,同时测量其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 三组受试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无差异.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正常,尚不能以窦性心率震荡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
作者:刘连元;刘淑华;刘瑞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2003年以来,我科采用芍倍注射液治疗肛裂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42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3个月~20年.其中Ⅰ期肛裂16例,Ⅱ期肛裂27例,Ⅲ期肛裂33例.肛裂部位:后正中43例,前正中13例,前后正中18例.
作者:柳著;刘丽娟;尹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IGFBP-2在多种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或表达水平升高,说明IGFBP-2与肿瘤有极大的相关性.其特定的结构功能使它在肿瘤细胞形成、生长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何涛;和姬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特征.方法 采用DCG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68例,对其24小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患儿中,24小时发生室性早搏103例(61.3%),成对室早12例(7.1%),室性心动过速5例(2.9%),房性早搏66例(39.2%),房性心动过速8例(4.7%),Ⅱ度窦房传导阻滞9例(5.3%),Ⅰ度房宣传导阻滞11例(6.5%),Ⅱ度房宣传导阻滞5例(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ST-T改变28例(16.6%).结论 DCG检查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吴稚华;陈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各地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紧张趋势加剧.为了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医疗纠纷投诉接待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接待投诉方面进行了探索,使投诉事件从2003年的286起减少到2006年的159起.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于下,以供同行参阅、借鍪.
作者:王洪;叶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对41例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配合多功能引流管(UTL)引流渗血、局部注药治疗,术后随访6月~2年.结果 本组41例植骨块均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配合UTL治疗下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的骨性融合及病灶愈合.
作者:邹永根;伍光辉;彭忠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尽早正确诊断川崎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3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患儿中3岁以内(包括3岁)占88.9%,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24例(17.6%);全部病例均有发热5天以上,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是:口腔粘膜改变(95.6%),指趾端脱皮(94.1%),球结膜充血(88.2%),淋巴结肿大(86.8%),皮疹(82.4%).并发症中,冠状动脉改变68例(56.7%),心电图异常21例(27.6%),心肌酶升高42例(48.8%),肺炎18例(32.1%),尿蛋白阳性8例(5.9%),肝功损害1例(0.7%).结论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其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损害.
作者:李锐;叶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的、主要的、也是重要的系统.本文提出基于纯XML数据库技术、WEB2.0技术、AJAX技术、SOA技术,引用HL7国际标准研究开发结构化电子病历,用于数字化医院建设.
作者:刘若中;林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自愿人工流产者3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178例和对照组(B组)162例.A组:芬太尼0.05 mg术前1~5 min静脉给入,丙泊酚1.5~2.0mg/kg人工静脉推注;B组不采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中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 丙泊酚组镇痛效果明显,患者术中无疼痛经历,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病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
作者:刘茜;陈静;李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心脏损伤的抢救体会,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2例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钝性损伤5例,医源性损伤1例.结果 12例病人全部急诊手术,死亡1例,3例病人术后1~3个月复查见心包积液,其余8例伤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心脏损伤患者,需早期做出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的关键.
作者:沈凯;黄斌;陈国强;吴松;虞桂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异丙酚及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拟行ERCP患者(ASA Ⅰ~Ⅱ级),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 1 μg/kg,丙泊酚1.5~2.5mg/kg顺序缓慢分次静脉注射至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操作,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0.1~0.15mg/(kg·min),检查过程中如有恶心、呛咳、躁动时追加丙泊酚20~30 mg,检查结束前3分钟停药.记录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1分钟).检查中(操作开始后10分钟),检查结束时的BP、HR、RR、SpO2,意识消失时间,停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有无恶心呕吐、肢动,术后统计有无术中知晓及麻醉满意度情况.结果 麻醉后1分钟BP、SpO2较麻醉前降低,HR减慢,但SpO2仍在92%以上,且于1分钟后自行上升,未出现呼吸暂停现象.12例于检查中出现短暂肢动,追加丙泊酚20~30mg后继续检查,麻醉后不到1分钟意识消失,停药后意识恢复较快,定向力恢复时间也不长,所有患者对麻醉均较满意,无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结论 咪唑安定、异丙酚及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ERCP检查中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利娟;沈娟;毛金荣;王小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年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方法 对36例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宫颈癌以早期浸润性鳞癌和Ⅰ期为主,术后病理为癌细胞侵及浅肌层,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结论 青年宫颈癌症状隐匿,HPV感染是主要病因,及时治疗效果好,否则危害性大,应高度重视.
作者:冯江;何东权;陈玲;奉泽锦;韩志蓉;周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