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卫;严小贵
目的 探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及修复方法,以求得佳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我们应用手术治疗了18例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病人,并对手术修复方式进行探讨.结果 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3~5年,除2例失访外,均无复发.原皮损处都基本恢复正常皮肤外观,取得了理想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 肿瘤彻底切除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关键.颜面部修复顺序依次为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皮瓣选择应首选局部皮瓣.
作者:傅荣;兰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AS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生长因子有关,其中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GF-1)在AS过程中涉及到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脂质沉积、炎症反应、血管再生及细胞外基质重组等过程,影响斑块的不稳定性.我们就IGF-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李梦;陈阳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102例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影响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后切口护理:旷置管道引流纱条不宜填人过多、过紧;内口及肛管段瘘管切口引流纱条应完全覆盖内口底部,避免引流不畅及假性愈合;橡皮筋的过早松动与脱落对瘘道的愈合有较大影响.
作者:吴明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改良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疗效.方法 对62例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患者行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先用美蓝于阴茎根部标记出切口线,将包皮向上推移至完全暴露龟头,并标记出另一切口线以确定环行皮肤切除范围.沿手术画线环形切除一条阴茎皮肤,保留完整的包皮肉膜以保护血管和淋巴网,分层缝合切口.结果 62例受术者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术后无继发性出血、血肿及继发感染.伤口肿胀轻,消肿快,外形美观,伤口缝线可自行脱落,无拆线痛苦.结论 改良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精细易行,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小川;杜青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感染及术后宫颈粘连情况.结果 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98.60%,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平均出血量6.0毫升,继发性出血7例.结论 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省时,出血少,无感染及粘连发生,治疗效果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高.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佳疗效.方法 对86例以小(微)型钛板实施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病人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37mm,面部外形恢复基本正常.结论 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效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易行,能达到颌骨骨折治疗的功能和形态双重标准,有利于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的恢复.
作者:谭小尧;龚君然;张兴安;李果;何群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新生儿疼痛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本文就新生儿疼痛来源、影响、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等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作者:杜琴;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国产易启康胶囊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43例(单纯指甲受累者5例,单纯趾甲受累者31例,两者均受累者7例),观察给药后第9、12、24、36和48周的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结果 9周时临床有效率为46.5%,48周临床有效率为86.0%,真菌学清除率为76.7%,一般24周以后疗效基本稳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易启康胶囊是治疗甲真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华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106例急性盆腔炎采用头孢他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结果 治愈率80.19%(72.60%~87.78%).结论 头孢他啶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明显.
作者:陈倩;杨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检出致病菌82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07%(55株),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20.73%(17株),真菌占12.20%(10株);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8株)、肺炎克雷白氏菌(13株)、白色念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选择敏感抗生素可提高VAP治愈率.
作者:梁占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检查,取层厚5 mm,部分病例做了增强扫描,以2.5~3 ml/s的速度注入80~100 ml造影剂.结果 单纯性21例,坏死性6例,合并出血2例.CT表现为胰腺肿大,密度改变,胰周渗液,并发症.结论 CT是急性胰腺炎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增强扫描对胰腺坏死范围、程度、定量、定性的判断有很大价值,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曾小松;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在人群中相当常见,这些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和MS的病因均为原发性占绝大多数,但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MS,同时还要注意伴发病和并发症的诊断,其中心血管疾病易受关注,但对其它相关疾病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等,也应引起重视.
作者:万恒;兰俊;童南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及solis颈椎cage融合治疗颈椎损伤伴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对25例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摘除、脊髓减压、solis颈椎cage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有脱位者行牵引复位.结果 25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无植人物脱出或塌陷,无椎间高度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断裂或脱落等.结论 前路钢板及solis颈椎cage融合有较高的强度和坚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可以满足颈椎前路手术的需要.
作者:张巍巍;张怀学;余华伟;苏鹏;陈敬忠;钟传山;罗肖;黄亮;刘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残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29例肝胆管残余结石病例资料.结果 病情特殊、术者疏忽、未作必要的检查或寄希望于术后胆道镜取石以及术式选择不当是发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结论 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以及合理选择术式是防治肝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进;曾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未行特殊治疗自愈;其余病人无明显后遗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较实用的方法.
作者:周雨;李常青;李晓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病例 女,38岁,因反复右下腹痛9个月,加重1个月急诊入院.查体:T 38.5C,P 88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Hg,急性痛苦病容,心肺(-),腹平坦,无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妇检无异常发现.血常规:WBC 10.4×109 /L,N0.83,L0.14;X线钡灌肠示阑尾中远段未显影,考虑慢性阑尾炎.经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疼痛无缓解,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张雨露;杨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概述了目前医疗纠纷的形势,并分析了医患纠纷增多和难以解决的原因,提出通过建立医疗纠纷仲裁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强制仲裁及建立医疗纠纷商业保险机制,更加公正、合理、快速、高效地解决医疗纠纷,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作者:王泽琛;王永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牵张反射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1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记录各组大鼠肺持续扩张前和肺持续扩张时以及肺持续缩小前和肺持续缩小时的心电图并计算心率.结果 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肺持续扩张时和肺持续缩小时心率均较之前减慢(P<0.05);模型组大鼠肺持续扩张时心率减慢程度较对照组弱(P<0.05),肺持续缩小时心率减慢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肺牵张反射时心率减慢;COPD发生时可减弱大鼠肺持续扩张对心率的影响.
作者:邹海峰;赵春玲;陈燕;王西霞;竹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6例行MRCP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CP的不同影像表现.结果 在76例患者阴性4例,阳性72例,阳性率为94.74%(89.72%~99.76%),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改变,展示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结论 MRCP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从不同角度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改变,在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好的定性作用.
作者:鲁广华;刘宗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前路减压与植骨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29例,骨折对位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植骨愈合,除6例胸椎骨折完全性截瘫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余23例均有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能直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邱永湘;孟炼;张生权;伍玉军;卢永华;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